小議音像和廣播電視的差別
時間:2022-03-14 02:57:00
導語:小議音像和廣播電視的差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音像與廣播電視的關系,說成是互為聯體的孿兄孿弟的關系,似乎有點牽強附會。但音像與廣播電視互為載體,互為依托,互為兼容的現象,卻是人們耳濡目染的不爭事實。在傳媒發達的當今,音像和廣播電視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各自以其鮮明的特點,扮演著自己的角色。同時,它們在過去一段歷史時期并將繼續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共同構筑起視聽傳媒的大廈主體。二者仍會共存共榮,互為滲透。因此,弄清楚它們之間的異同,做到優勢互補,進而把包括音像和廣播電視在內的新聞出版事業和產業做強做大,應是我們新聞出版從業人員積極探討的課題。
一.音像與廣播電艦有善相同鼓相同或相似屬性和定義
顧名思義,音像一詞是對音頻和視頻的簡稱。“音”即聲音,“像”即圖像。所謂“音像出版”,實際上是“音”和“像”的出版,前者指的是錄音制品的出版,內容包括音樂、教育等,載體包括盒式音帶(AT)、激光唱盤(cD)和高密度激光唱盤(DVD—A)等;后者指的是錄像制品的出版,內容包括電影、電視劇、音樂錄像、卡拉OK、百科知識等,載體包括錄像帶(VT)、激光視盤(VCD)和高密度激光視盤(DVD—V)等。廣播電視則是由音頻和視頻作為其全部技術和內容的基礎。廣播即為聲音的藝術,電視即為畫面的學問。如此對照起來,音像與廣播電視的關系及其異同,就一目了然了。
在國外,音像業主要指唱片業,即音樂產業。其主體包括從歌曲、樂曲創作到唱片錄制、發行、銷售和現場演出的眾多個人、企業和組織。此外,物流配送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也是唱片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品主要為錄音制品(唱片)和錄像制品;不包括電影、電視劇的錄像制品,即后電影、后影視制品。因此,我們所談論的音像與廣播電視,實際上是在印證獨具中國特色的音像與廣播電視的概念。不明確這一點,我們可能會在音像與廣播電視日趨開放和全球化的進程中眼花繚亂,不知所云。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具有中國特色的音像與廣播電視的關系呢?首先,音像與廣播電視都從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廣播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這是我國不可更改的定論。音像同樣講求正確的出版導向。兩者都在操作實施過程中,堅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所以,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音像與廣播電視的黨性原則。其次,音像與廣播電視既是事業,也是產業。
社會愈是發展,人們就會愈來愈注重于精神文化產品的產業效能。當前,黨和政府大力推導的文化產業建設,正是今后音像與廣播電視發展的方向。從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獲取巨大的利潤,已不是什么新鮮事,而正是我們新聞從業人員孜孜追求并引以為榮的落腳點。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確保導向的前提下,應把以利潤指標為標志的文化產業做強做大,作為考核音像與廣播電視媒體成敗與否的基本標準。第三,音像與廣播電視在改革中異曲同工。當前,文化體制改革如火如荼,但都有明確的不可逾越的紅線。音像出版權屬于國家統控的資源,即使音像出版單位目前已大部分轉企改制,音像出版權仍未向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全部開放。無獨有偶,廣播電視的頻率和頻道資源屬于國家專有壟斷資源,播出權嚴格控制在黨和政府手里。所以,我們談論音像與廣播電視的改革及其產業發展,必須首先顧及中國這一基本國情。
二.音像與廣捆電艦魯有千,相得益章
音像制品的內容范圍現在已經十分廣泛,不僅有影視、文藝類型,還有專題、綜藝、科普、教學、少兒等類型。而廣播電視節目除新聞節目外,其它節目類型基本上和音像制品相類似。音像制品的特點是記錄和復制,這就意味著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節目,可以不受時間限制,不受廣告干擾連續重復地收聽收看,可以作為珍藏品保存起來,也可以作為禮品饋贈他人。廣播電視節目帶動了音像制品的繁榮和市場,音像制品又反過來促進了廣播電視節目從內容到形式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廣播電視節目是音像制品的“母體”,音像制品是廣播電視節目從形式到內容的延伸和發展。音像制品是廣播電視內容產業的應有之義。實踐中也可以看出,音像制品可以傳播廣播電視節目的品牌,提高知名度;可以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二次乃至多次利用率;可以滿足人們保存和饋贈的需求。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湖北廣電總臺制作的《舟舟的世界》、《在湖北》、《往事•中國》、《阿星笑長開講》、《洪湖赤衛隊》、《繁花》、《風鳴九天》等優秀電視節目,先后制作成音像制品,成為經典禮品而廣為饋贈。
三.畜像與廣播電艦資塬事,合作雙贏
音像出版由多種元素所構成,其問最主要的元素當數節目資源。沒有節目資源,一切都是空談。而音像節目資源無外乎兩大類,一是自主原創,二是廣播電視節目。精明的音像制作商和發行商們,都把青睞的目光投向廣播電視。廣播電視節目資源豐實,每天不問斷滾動播出各類節目,無形中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但畢竟改革促進了人們的觀念轉變,也推動了廣播電視節目資源與音像制品的優化配置與整合。如今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音像制品,其中大部分是把電視節目資料重新整理,在特定的時期內重新利用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其音像制品于節后就會接踵而至。前些年,精明的影視制作大亨們,每拍攝一部影視大劇,都把影視節目的播出權和音像制品的市場權同時經營,做到雙贏。一部《漢武大帝》音像制品的全國市場經營權,居然能賣到千萬元的天價。一部《大長今》的播出,其音像制品在市面上也是“韓流”滾滾。這就不難看出廣播電視節目與音像制品之間“聯姻”所帶來的巨大商機。當然后來因為盜版壓縮碟的出現才導致電視劇的音像版權費下跌,音像市場也因此遭受重創。
四.畜像與廣播電視全面合作,
走一儷代之路隨著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的傳播,寬帶技術、數字化與網絡的興起,給傳統的音像模式和廣播電視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改變。數字時代,我國的音像業和廣播電視都面臨著競爭和壓力,一方面是來自同行業的媒體如視頻網站等,還有一方面是來自技術提供商及電信運營商等。對音像而言,數字出版的制作流程沒有什么根本性的變化,只是在載體、傳輸上有所不同,既可以制作成音像制品在實體店及網站上銷售,也可以在移動終端上直接下載或點擊播放,這對音像業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對廣播電視而言,電視媒體面對網絡時代首先的回應是介入、使用網絡,將自身擁有的音頻、視頻信息資源與網絡傳播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新技術新手段擴大傳播領域和范圍。
城市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和網絡電視臺的出現就是廣播電視在數字時代的華麗轉身。所以,從音像和廣播電視都將面對并以網絡媒體作為業務方向來看,音像和廣播電視最終仍然是殊途同歸。湖北和武漢地區,其音像出版和廣播電視業務一度頗具風采。在視聽傳媒競爭激烈、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應該風采依舊。時至今日,音像出版社已正式轉為企業,面向市場,自謀出路。城市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也正在成功運作,湖北省網絡電視臺的正式開播,標志著我省的廣播電視事業和音像產業都將會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姿態。我們必須看到數字化發展的趨勢,不能只甘心作為內容提供者被技術運營商所利用,我們必須建立起自己的節目內容資源管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同一內容資源可以充分共享、反復利用,既可以作為音像制品銷售,也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點擊播放或下載,以達到內容資源利用的最大化,音像和廣播電視都可以從中獲利,從而使我省的音像與廣播電視更加緊密的融合,配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
- 上一篇:政協四提四促活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人大常委會工作評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