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途徑

時間:2022-06-02 09:04:14

導語: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播電視媒體發展途徑

【摘要】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信息化發展更好造福社會和人民,人民群眾的生活與互聯網的連接日趨緊密。在信息化背景下,作為具有宣傳功能、教育功能、監督功能的傳統傳播媒介,廣播電視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本文重點研究大數據時代,廣播電視媒體如何揚長避短取得長足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廣播電視媒體;大數據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提高,既為廣播電視媒體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也為其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信息化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轉型升級發展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迎合受眾需求,擴大廣播電視媒體的市場份額。目前,要掌握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現狀,對已出現的問題予以充分關注,并結合實際提出具有針對性、前瞻性的解決措施,為廣播電視媒體未來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信息化發展現狀

信息化的概念一開始由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學者梅槕忠夫提出,到70年代后期才被西方社會普遍使用。我國在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明確對信息化作出了定義,至今我國信息化發展已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在信息化時代,智能化工具不僅可以為人類衣食起居提供極大便利,而且能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杰出產物,盡管大多數人無法準確說出大數據的概念,但是,大數據的深入發展已經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深刻影響,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與大數據息息相關。例如,當網民在淘寶購物時,淘寶會根據網民瀏覽點擊的大數據進行歸納整合,然后在首頁優先推薦網民可能感興趣的商品。在“嗶哩嗶哩”APP上看短視頻,APP會整合網民長期瀏覽及點贊的視頻類型,推薦網民可能感興趣的UP主。這樣的大數據篩選方法能夠幫使用者自動過濾掉不感興趣的內容,從而獲得使用者的青睞,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感,更能提高軟件的推廣效率,取得收益最大化,一舉多得。相較而言,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歷史雖然稍長,但在與新技術接軌和信息時效性上略有不足,這也直接導致近些年來廣播電視媒體的受眾呈下降趨勢。廣播電視媒體只有揚長避短,充分立足當下技術發展和社會發展實際,制作和推送符合觀眾需求的節目,才能獲得觀眾喜愛,提高市場份額。

二、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現狀

1958年5月1日,我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進行試播,同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發展演變,廣播電視媒體從曾經的輝煌時期逐漸走向受眾流失的現狀,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是導致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首先,互聯網可通過大數據提供精準推送,誘導用戶瀏覽其感興趣的板塊。而廣播電視媒體是單向輸出,觀眾只能被動接收廣播電視媒體推出的內容,一旦觀眾打開電視找不到自己想看的節目,就會下意識地關閉電視打開電腦搜索網絡節目。其次,廣播電視媒體的可代替性增強。以前人們主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周刊等傳統媒介了解新聞,且電視因音像結合、形象鮮明,更受觀眾喜愛。但是,多種新型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局面。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用戶能通過這些APP實時搜索國內外熱點新聞,也能在開通定位后直接獲取附近發生的新聞。比起國際大事,普通老百姓更關注身邊事,如“蒜薹漲價了”“高中學生救下墜樓小孩”等新聞。這些新聞如果沒有廣泛的輿論支持,很難登上電視熒幕。等到電視將新聞刊播出來時已是明日黃花。再則,廣播電視媒體與觀眾的互動性不強。雖然部分廣播電視媒體節目推出打電話、發短信與主持人互動等環節,但其時效性和互動感遠不及手機APP的即時彈幕和在線評論功能。無論是贊賞還是批評,即時彈幕和在線評論能讓觀眾即時表達,因而更有參與感。除了節目內容本身外,即時彈幕和在線評論能讓觀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與他人交換意見,既能提升節目趣味性,也能進一步增強觀眾黏性。最后,廣播電視媒體的廣告時間長、不可快進,而且多為硬廣,與節目本身無相關性。這讓沒有耐心觀看廣告的觀眾,只能調換頻道。而新媒體平臺的廣告大多與節目具有較強關聯性,不會讓人太過反感,因而新媒體平臺更容易成為觀眾的選擇。

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途徑

(一)廣播電視媒體應拉近與新媒體的距離

新媒體具有的時效性強、受眾年輕化、傳播范圍廣等特點能夠彌補廣播電視媒體的不足。廣播電視媒體主動向新媒體靠攏,能夠提升受眾對廣播電視媒體的關注。例如,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丁真因為純樸笑臉在抖音爆火,在網友將注意力放在丁真的外貌上時,中央電視臺通過新聞節目報道了理塘縣的貧困狀況,讓觀眾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多了一份關注。除此之外,還有“央視boys”合體出道,他們一改以往央視主持人的嚴肅形象,以認真又幽默的狀態參加綜藝節目,收獲了觀眾的好感和點贊。幾位主持人在新媒體平臺積攢的關注,會延續到他們主持的電視節目中,進而提高了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由這些成功案例可以推出,廣播電視媒體應該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加強新媒體平臺發展,迎合受眾和市場需求,打造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二)廣播電視媒體應改良采集數據的方式廣播電視媒體的收視率統計方法目前有機頂盒測量法和日記卡法。其中機頂盒測量法較為準確,但是缺少了用戶屬性的統計。因為一戶包括老少幾代人,數據處理者無法區分不同欄目受眾的性別和年齡。而日記卡法雖有用戶屬性,但大多數通過用戶回憶和公式推算,獲得的數據有較大誤差。綜上所述,廣播電視媒體雖然也進行了數據采集,但在成本、時效、準確度方面與互聯網還存在較大差距。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借鑒互聯網數據收集方法,對傳統數據收集方式進行改良,以期獲得觀眾更精準的興趣定位,并為觀眾提供個性化推送,提升觀眾的體驗感。

(三)廣播電視媒體應實現節目內容的創新發展

在節目創作方面,廣播電視媒體不僅有一流的專業人才和高新器材設備,還擁有政府部門的支持和優渥的創作資源。廣播電視媒體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嚴謹性,所以萬不可求一時熱度而粗制濫造。除此之外,節目的版權意識也很重要。之前有地方衛視抄襲韓國綜藝,也有韓國剽竊中華傳統文化,無論孰是孰非,都為文化創作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因此廣播電視媒體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也要加強對作品版權的保護,一旦發現自主創新的節目被剽竊或抄襲,要及時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創作者的權益。

(四)廣播電視媒體應注重培養人才等后備力量

在信息化時代,廣播電視媒體自身的優化升級和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都離不開專業的高新技術人才。所以,培養技術創新人才至關重要。首先,廣播電視行業要有憂患意識,著力培育專業性強、能力過硬的綜合型人才,同時選拔優秀人才,著重培養后備力量。其次,要加強行業內工作人員的經驗交流,定時選拔優秀骨干到同行部門觀摩學習,進行經驗交流,全面提升廣播電視媒體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最后,要建立人才獎勵機制,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員工進行獎勵和表彰,樹立模范典型。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

四、結論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數據飛速發展,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廣播電視媒體應充分掌握傳媒行業的發展方向,分析問題,采取措施,預測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解決預案。工作人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利用創作資源,不斷提升制作能力和水平。唯有如此,廣播電視行業才能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求,取得長足進步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勛.大數據時代下廣播電視技術轉型的策略研究[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1):167-168.

[2]耿立新.新媒體影響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融合發展研究[J].傳媒論壇,2021,4(04):38-39.

[3]丁敏藝.科技時代背景下的廣播電視發展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3,15(05):38-39.

作者:牛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