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分析

時間:2022-02-02 10:25:59

導語: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分析

摘要:新時期我國電影文化高速發展,質量與速度難以匹配,近年來,電影文化粗制濫造現象明顯。少數民族電影目前存在發展放緩、傳播效果下滑、創作條件不足等問題,新時期“一帶一路”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為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提供了新的機遇。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要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注重于挖掘少數民族文化,以突顯我國民族政策等特征,展現出云南獨特的民族文化。凸顯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精神,使得各個民族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都能夠接受與理解,以推動我國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章基于新時代下云南少數民族題材所處的環境,針對各個少數民族發展現狀,從文化與思想統一角度,分析如何合理選擇影片,使得各個少數民族群眾都能夠滿意。

關鍵詞: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

自從2017年啟動“時代民族—云南15個特有少數民族電影工程”以來,云南就在積極進行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劇本選擇與主題篩選等,全面、系統地針對云南特有的少數民族電影,培養少數民族藝術特別電影創作專業人才,以期望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推動云南民族文化建設以及對外文化交流。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選擇中,須針對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化訴求與文化精髓,從人物形象、影像風格以及思想主題等入手,宏觀、微觀以及綜觀等方面,按照國際標準進行電影拍攝,使得電影能夠符合云南各個少數民族的審美。

1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

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由于15個民族為云南特有,所以民族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世界罕見。云南絢麗多彩的民族地域風貌、民族民間文化故事等,為電影制作提供的豐富多彩的素材,改革開放之前的《五朵金花》《阿詩瑪》,改革開放之后的《青春祭》《云南故事》,再到新世紀以來至今《花腰新娘》《走路上學》,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制作歷程蓬勃發展。但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存在不少電影文化誤讀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創作者的誤讀,沒有從源頭上把握好少數民族文化,導致電影文化出現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電影制作中,沒有明確反應民族儀式文化,導致文化錯位、表現失誤等。要制作出滿足云南各個少數民族觀看的電影,就要先尊重少數民族文化,避免出現文化誤讀的現象,各個歷史時期的云南少數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色,電影制作中應把握電影的價值取向,針對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以及差異產生原因等等,可為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提供新時期制作主題,確保電影制作的時代性特色,滿足各個少數民族電影觀看的需求。

2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特征

對比以往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來看,新時期下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更加凸顯現代語感環境,例如2005年上映的《花腰新娘》,將商業性與藝術性結合,展現濃郁少數民族特色,實現現代文化與少數民族題材的融合與交錯,提高了電影的鑒賞性,電影中的女子舞龍表演場景、云娜花腰彝族風俗與服飾穿戴等,在影片流暢敘述以生動鏡像,充分突出了少數民族特色又彰顯了現代化流行元素,觀眾在觀賞中可體驗到與以往不同的感受,使人耳目一新。電影的制作中音樂與歌舞都遵從少數民族文化,將當地花腰彝族真實的民歌和舞蹈作為背景與音律,緊扣少數民族文化,確保藝術性不遷移。而以往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更加注重電影敘述流暢性,完整地敘述事件,串聯起一個個富有民族色彩的小章節,例如《五朵金花》中,是以阿鵬找金花為電影敘事主線,將活躍在不同崗位的五朵金花展現在觀眾面前,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與精神樣貌,刻畫出一個個飽滿的人物形象。影片中阿鵬與金花之間的純真愛情美好,是通過精巧的藝術架構,營造影片獨特的喜劇風格同時,全篇以清新淡雅格調展現濃厚的少數民族地域特色。不同于《花腰新娘》影片高潮中的快慢鏡頭切換以及慢動作定格等畫面,《五朵金花》的影片全篇都比較的詩情畫意,敘事過程是一氣呵成,影片的背景與故事一樣都比較詩情畫意,而《花腰新娘》是配合強烈的現代感音樂節奏,簡單地展現全過程,并且將故事推向尾端,這種情節的設計更加精巧,且分寸把握得當,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新時期的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更加注重體現命運抵抗、奮斗等積極主題,展現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把握好時代環境下的人們觀賞心態,實現藝術性與商業性的融合,以制作出富有時代特色的電影作品。

3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選擇

要選擇出符合云南各個少數民族都滿意的影片,綜合新時期下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制作與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特征來看,先要基于時展下少數民族環境與心態的轉變,針對現代化下人們觀念與思想的革新,要選擇滿足當下文化環境以及歷史特色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電影需一定程度反映當下少數民族村落生存狀態,就像是《五朵金花》是以小見大,而《花腰新娘》則是以大見小。云南少數民族觀看電影選擇中,主題應該富有現代特色,從突破挑戰到少數民族文化展現,創造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少數民族人物性格,基于少數民族觀眾的文化特點入手,依據少數民族獨特風俗創造少數民族人物形象,使得云南各個少數民族觀眾可以將自身形象帶入到電影中,滿足少數民族觀眾的心態,給予他們不同尋常的觀影感受,從而滿足各個少數民族群眾觀影需求。除卻基于時代環境中塑造新時期下的人物形象主題電影以外,還可以從少數民族文化融合與區別入手,在云南各個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題材電影中選擇影片,例如《青春祭》與《蘆笙戀歌》,其中《青春祭》主要展現不同少數民族文化之間的撞擊,《青春祭》主要人物李純主要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美,打扮作為資產階級思想體現,李純因此徹底決裂,不愛打扮并以男性化裝扮出現,傣族姑娘們也因此遠離了她,李純的形象與現代女性形象相似。后期李純不甘落后,按照傣族姑娘一樣打扮,可打扮中沒有意識到文化風俗的不同,在帶組村民下按待嫁姑娘一樣打扮,引來了傣家大哥求婚,但文化造成民族誤解使得李純拒絕了,傷害了傣家大哥情感,《蘆笙戀歌》則是在不開化的環境中文化沖突與差異的展現。兩部作品的文化以及環境的差異,都是以民族文化差異以及誤解等以主線,這樣的文化撞擊以及民族思想差異,增加了電影觀看的吸引力,提高電影的人性化,能夠滿足不同少數民族群眾的觀影心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傳承史上的“明珠”,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它是中國各少數民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基礎。我國現已成功申報36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上入選項目最多的國家,其中不乏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運用影視媒介參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能促進世界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但必須注意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這里指的是影片要體現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以深切的人文關懷為價值取向,選材上注重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和記錄,藝術上體現民族的情感方式和對民族藝術傳統的開掘,制作上達到高水準的視聽效果。

4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少數民族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研究觀念以及研究范式都發生轉變,要選擇出符合各個少數民族群眾都能滿足的電影以及電影題材,還需要從少數民族的共性入手,分析制作與選擇符合少數民族心態與認識觀念的電影主題,才能夠滿足各個少數民族群眾的電影文化要求。云南少數民族群眾觀看影片選擇,要么凸顯現代化發展民族文化特色,彰顯出時代主題曲,要么就選擇凸顯民族文化與思想差異的主題,能夠滿足各個少數民族群眾的觀看心態,彰顯出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魅力的同時,展現出時展下人們審美、電影發展特征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張婷婷.我國少數民族電影的歷史分期、特點和前瞻——以云南少數民族電影為例[J].學術探索,2015(11):141-147.

[2]李淼.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電影化生存之思——以云南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為例[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66-71.

[3]魏國彬.“民族新電影”的提出及其界定——民族新電影論之一[J].電影文學,2007(13):7-8.

[4]張婷婷.云南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的敘事模式[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38-140.

[5]康磊.談“十七年”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J].電影文學,2016(18):13-15.

[6]余韜.《千里走單騎》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的敘事學分析[J].當代電影,2012(5):158-160.

[7]李淼.《阿詩瑪》:從民間傳說到電影經典[J].民族藝術研究,2012(2):127-133.

作者:魯躍明 單位:澄江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