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信息化評估方法分析及研究

時間:2022-11-07 09:37:59

導語:電力企業信息化評估方法分析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力企業信息化評估方法分析及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及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企業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并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電力企業作為支柱產業,其已逐步應用信息化技術。因此,必須要對信息化項目的后評估方法加以研究,以便管控電力企業的信息化工作,提高其建設效果及管理效率。

關鍵詞:電力企業;信息化項目;后評估;電力行業

電力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其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也備受企業重視。雖然說電力企業在建立信息系統后取得了驚人的佳績,促使企業在市場的競爭上處于有利位置,但在已有信息化項目方面,仍極其缺乏客觀和全面的評估,導致無法準確地指導和引領信息化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同時,正因為其建設效果和過程少了客觀評估,造成對外包方合同缺乏足夠的約束和限制。這種現象早已經使電力企業亂象叢生,不容忽視。所以,為了有效管控信息化項目和提高管理效率,加強電力企業信息化項目后評估方法是勢在必行的。

1信息化項目后評估

項目后評估,顧名思義,是指在完成項目而且合格通過驗收,然后經過規定使用后,安排受益者及投資者之外的第三者來主導測評,根據項目監測實施的實際資料,對項目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的衡量和評估,總結哪些方面是好的,哪里是需要改進的,為后續的相關項目決策提供寶貴的參考意見。

2電力企業信息化項目特征

電力企業中的信息化項目后評估也不例外,指的是從實際出發,根據信息系統中可行性的研究、系統設計、分析等階段來進行評估和測評,并最終提供相應的費用指標、管理指標、效益指標和技術指標等。電力信息化項目的一般特征有約束性、整體化、目的性、一次性、不可替代性、周期性、多目標等。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其自身的特點,具體如下。

2.1項目范圍模糊

電力信息化項目經常面臨一個明顯的困難和挑戰——考慮到自身的特征屬性,在項目開始前,無法對項目目標和范圍有一個精準的描述,項目范圍很難具體化,比較模糊,這不利于工作開展,類似摸著石頭過河,項目交付品的特征也無法清晰描述,對項目的建設和管理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2借助外部技術力量建設項目

通常而言,電力企業主要專注于客戶服務能力和供電可靠性的提高等方面。因此,這最終會導致沒有足夠的信息人才和經驗去支撐電力企業的信息化項目建設,所以,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比如,目前最常見的外部力量有IBM、埃森哲或國內的一些電力行業IT巨頭公司等,其已經成為信息化項目建設的重要外部力量。2.3難以實現準確定義項目交付品質量電力信息化項目的建設除了要具備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外,還要具有深厚的信息專業知識和相關電力業務知識。然而,項目建設單位在經驗和人才方面的缺失,使得項目啟動前經常是一籌莫展,無法做到深入調查,因此,項目交付品的質量也變得難以把握。2.4不是“交鑰匙工程”電力信息化項目不是簡單的“交鑰匙工程”,甲方不能對乙方不管不顧。項目能否成功,與甲方在整個項目的參與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毫無夸張地說,甲方在信息化項目中的集中度越高,且業務部門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則項目越容易開展和成功。

3信息化項目的后評估方法

在項目的后評估實踐中,主要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邏輯框架法、對比分析法、多層次模糊及人工神經網絡等綜合評價法。

3.1邏輯框架分析法

邏輯框架分析法指的是一種定性評估辦法,其為了評估項目活動和項目效果,利用框圖的形式,針對一個復雜項目中的多個因果關系,進而分析這個動態因素組合的內涵和關系,確定項目范圍,理順項目目標與所需手段的邏輯關系,以達到最終目的。事物的因果邏輯關系就是邏輯框架法的核心,4×4的矩陣就是其模型,其中,垂直邏輯關系由下而上,相連的兩個目標層次中具備“如果”“那么”的因果關系,這些條件分別包含事物內在和外部因素;水平邏輯關系是針對每一行的,在重要的假設條件下,通過對指標和方法的驗證去衡量一個項目的實施成果。

3.2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指的是在電力信息化項目后評估指標體系建立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執行項目前后的數據,或者有無項目的指標數據,根據數據來分析說明項目達到預期效果與否,主要有有無對比法,前后對比法。

3.2.1有無對比法

有無對比法是指在項目地區內存在2種情況,即投資項目建設及投產后的實際效果和影響的情況、不存在這個項目的情況。考慮到項目所在地區的影響除了對項目自身的作用外,還有項目之外的作用。通過對比2種情況,可以更好地區分和把握項目中是否都存在這2種作用,從而對項目的增量效益和社會機會成本進行合理評估。

3.2.2前后對比法

前后對比指的是通過對比項目實施前與項目建成后的實際情況,測定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效,即在項目后評估中,通過將項目前期階段的預測結果與項目建成投產后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二者的建設成果、規劃目標、投入產出的效果和影響,進而找出二者區別的原因。與項目的有無對比不同,前后對比是項目實際效果與預測效果之間的對比,而不是項目實際效果與如果無此項目所導致的效果的對比。

3.3綜合評價法

綜合評價法是在復雜對象系統中非結構化的決策過程,主要有人工神經網絡和模糊層次的評價法。對于多目標、多層次的復雜評價活動,人工神經網絡評價模型是最合適的,其作為新型評價法,在企業的經濟效益評價中運用了ANN,使其更貼近于人類的思維模式。因為這種評價模型是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在眾多樣本向量輸入獲得網絡訓練后,當輸入不同的量時,輸出的值也是不同的。電力企業通過采用這種評價模型,可以實現綜合評價。模糊層次的綜合評價法指的是把模糊數學運用在事物判別和系統優劣法上,可以理解為根據原有的實測值及評價指標,在將其模糊變換之后,然后作出綜合評價。所以,當評價指標間擁有了不同類型和層次時,采用這種模糊層次評價模型是非常合適的。

4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創新發展,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電力企業信息項目,投資不斷增加,電力企業正逐步高度重視信息項目實施效果。因此,對信息化項目進行后評估是電力企業信息化項目的重中之重,應加強對信息化項目后評估方法的分析和研究,這對于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吳振華.電力企業信息化項目后評估方法探索[J].企業技術開發,2011(15).

[2]鄭凌.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信息系統評估指標體系[J].情報探索,2009(01).

[3]白永前,葉萍,梁學東.電力建設項目后評價實踐[J].山西電力,2005(08):60-62.

作者:文星 單位:中國南方電網超高壓輸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