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體系分析

時間:2022-12-11 08:54:10

導語: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課程體系分析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加速了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中國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結合當下制造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來看,現代化生產企業對機電一體化人才要求的變化存在明顯差異,對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與構建明確了方向。為此,本文結合“互聯網+”背景下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變化,分析如何創新課程體系構建。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機電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

2015年3月,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造業是中國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1]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制造業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一大發展趨勢,這也是“互聯網+”時展的特征。為了順應這一趨勢,教育部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中明確強調了,高等職業學院要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專業人才,能夠為中國制造業貢獻智慧和力量。為此,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急需深化內涵建設,優化體系結構。

一、“互聯網+”背景下社會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需求變化

隨著“互聯網+”背景下新一輪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中國制造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由制造大國向強國轉變。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部署來看,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要求提高產品技術水平,構建研發自主品牌。在該時代下,制造業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模式已經開始興起,逐漸向制造服務化、定制個性化、組織分散化、制造資源云端化靠近,自然而然對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在智能化企業生產中,產品設計是主要核心元素,要求生產人員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編程軟件應用能力以及專業能力和素養。車間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對人才機械操作、電氣控制等方面要求較高,要能夠掌握數字控制體系以及仿真平臺的應用。對于管理者來說,除了熟知管理學、心理學知識外,還要求能夠實施信息化管理。由此可見,綜合型人才將會成為我國制造業人才的普遍需求。

二、“互聯網+”下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構建創新性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課程體系建設應該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來說,生產與制造是主要的組織模式,在“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生產已經建立在智能化基礎之上,不僅優化生產與消費對接環節,更能夠動態化感知消費需求,進而實現生產組織變革,打造敏捷供應鏈,促進企業的柔性化生產。由此可見,創新能力培養需要占據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改革的核心,培養實踐型人才,為工業化發展提供人才。為此,學校要將重視現代化生產、企業供應鏈、模板化設計、流程改造、標準作業、庫房管理以及設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教學,將3D打印技術、物聯網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進行講解,注重個性化設計。[2]從模塊化設計、流程再造、標準化作業、庫存管理、現場控制作為教學講解的內容進行介紹,實現教學與企業生產的有效對接,培養學生生產意識。(二)構建信息化課程,培養學生信息能力。“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在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中,急需構建信息化課程。筆者認為信息化課程構建可以從信息化技術課程建設和教學信息化兩方面入手。首先,從信息化技術課程建設來看。將當下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引入到課程教學中,具體包括工業物聯網包括數據分析軟件、人機交互接口應用技術、工業大數據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工作自動化等,如何將這些技術無縫銜接式的納入到課程體系中,是信息化課程建設的關鍵。當下高職機電一體化課程主要包括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能課和職業技能基礎課,涉及到機械CAD、工業機械手技術、可編程控制器技術等,結合已有課程和制造業的核心技術,對課程進行分類融合,像工業機器人技術歸入工業機械手技術課程,新開數據分析軟件技術課程等,以此來增強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實現專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其次,從課程教學信息化來看。一方面要構建信息化資源,借助網絡建設信息化課程資源庫。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資源庫可以分為自建資源庫和引用資源庫。前者主要容納專業教學資源、精品教學資源,打造學校特色和優勢;后者主要容納愛課程、智慧課堂、云課堂等高端在線學習平臺,便于學生自主選擇。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傳統教學方式,借助仿真教學軟件,開展實時互動教學,突破重難點講解。比如在機器人技術教學中,購買機器人不太現實,而且在訓練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碰撞,不利于機器維護。此時仿真軟件就顯得尤為重要,能夠根據本校實踐環境進行個性化定制和開發,大大提升教學效果,開拓學生眼界,為今后步入社會學習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改革進入高潮,對于教育領域來說,不僅要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還要創新課程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增強教學效果呢。為此,本文在探討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時,重點結合社會對制造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互聯網+”企業生產中的核心技術,將其與當下教學內容相融合,實現課程體系綜合性構建,培育復合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海慧,嚴美嫻.基于“互聯網+”的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時空,2016,12(03):12-15.

[2]劉慶倫,馮嫦.“互聯網+”時代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04):205-206.

[3]楊正祥.“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機電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建設[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03):14-16.

[4]王一凡,肖海慧,劉艷云.“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4):186-187.

作者:步延生 袁方方 單位:濟南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