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9-19 11:07:37

導語: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問題及對策

一、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

洛克在《政府論》中說到,人們聯合在國家和政府之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國家權力保護私人財產。政府保護公共和私人財產、維護社會秩序、實行自身職權等活動是通過行使必要的國家權力來實現的,這種權力行使過程中產生的事務就是政務,政務來源于政府必然權力的實現。電子政務絕不是簡單的對現有政府事務的電子化,而是基于現有政府平臺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的一次重組,這種重組一旦實現,電子政務系統就會使政府權力在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實現。這個平臺融入政府權力和信息技術,從而能夠使政府信息公開透明、政府結構趨向扁平,更加便捷地連接政府與公眾關系,民眾反腐監督更加有效。從我國建立電子政務系統以來,其發展愈加快速,同時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正向影響力愈加明顯,更行之有效地提升了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的能力,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大大提升,并且在政府信息公開透明環節、信息資源共享環節、信息反饋環節均取得顯著成效。“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沖刺階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關鍵時期,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持續迅猛發展,對經濟社會運行、生產生活方式、治國理政模式正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中國電子政務發展面臨新的環境和要求,正處于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并存的關鍵歷史時期。

二、電子政務的發展困境

面對新的形勢和機遇,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中國電子政務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嚴峻的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電子政務發展體制不健全、電子政務立法滯后、公眾信息素質低下、不同地區部門發展不均等。1.電子政務的發展體制不健全。電子政務業務職能和范疇不明確,相關職能部門重復建設突出、資源難以共享、應用難以深化,相關機構缺乏足夠的話語權。2.電子政務立法滯后。中國的電子政務法律規范建設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明顯滯后,如電子文件法、電子版權法、數據保護法、電子交易法以及法律上認可的數字簽名技術標準、認證授權管理等都缺少明確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3.公眾信息素質低下。一方面,公務員缺乏培訓,缺少相應的技能和知識;另一方面,部分社會群體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無法上網或不懂上網,限制了電子政務的普及和推廣。4.地區、部門間發展不平衡。某些相對落后地區在建立電子政務系統的過程中會遇到相比其他地區更多的困難。

三、電子政務的發展對策

1.構建科學完善的發展體制和標準體系。中國政府應該構建基于“規模適度、管理科學、高效服務”目標模式的科學的電子政務發展體制。規模適度,是指政府要控制自身規模,防止盲目的過度膨脹。管理科學,指政府在社會管理中要遵循客觀規律,精簡環節,使用科學的管理方式。高效服務,是指政府要通過使用電子政務的方式,拓展提供公共服務的領域和范圍,提升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提升社會滿意度,建設新型服務型政府。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必須要遵循政府職能轉變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需求,結合公眾的要求,突出重點,穩步推進。中國政府應健全領導機構,統一電子政務的發展戰略。電子政務系統不僅整合了現有的電子信息產業,還將政府內部各部門間關系相互平衡,因此推動電子政務進一步發展的關鍵點在于重新分割現有部門權力上。由此可見,只有設立專門的由上至下的電子政府部門,統一設定相關規劃,整合中央和地方的電子政務系統,才能確保其能平穩發展。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必須制定貫穿全體電子政務系統的規劃和標準,建立標準體系。工作開展之前,政府必須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標準體系的論證過程,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提高電子政務標準體系的科學化水平;工作開展過程中,由政府建設統一的安全平臺,避免出現部門內獨立建設平臺所造成的信息不通或信息失靈;工作結束之后,政府要做好專家評估和社會反饋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完善我國的電子政務標準體系。2.完善法律法規,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立法應先于系統的建立。電子政務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建立起來的電子政府。電子政務系統的信息公開制度雖然會給政府資源利用和公眾的信息自由帶來方便,但這也給政府信息安全造成了新的隱患。關于電子政務的法律法規設定不僅要有助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更要考慮如何使電子政務良好開展,解決好電子政府發展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同時制定相關的技術規范,及時修正所設規范與現實要求不相符的地方。針對我國電子政務相關立法滯后的問題,我國應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引導電子政務健康順利發展。具體說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整體上看,應制定綱領性法律,而非僅是一些部門規章或者地方性規章,從而為電子政務提供一個總的法律框架;第二,通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修改已出臺的管理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不合理之處,彌補電子政務相關法律效力弱、涉及范圍窄的缺陷;第三,盡快完善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保護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空白,明確責任與權利,進一步深化電子政務活動的運作性法律環境。電子政務的立法進程必須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我國應從根本上為電子政務的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以使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最佳作用。3.加強人員培訓和信息技術知識普及。擁有一支高素質、熟悉精通電子政務系統的專業性人才是保障電子政務系統運行的關鍵,所以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和信息普及工作迫在眉睫。我們應針對電子政務的應用性進行業務培訓,普及現代信息技術知識,提高政府內相關工作人員的操作能力,讓一線工作人員能夠適應網絡化、電子化、信息化的現代電子政府系統要求。公眾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知識,對于政府電子政務活動的開展大有裨益。一方面,它為公眾了解政府活動和反映自身利益訴求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途徑,有利于減少政府推行新政策的阻力;另一方面,公眾通過政府的政務公開能夠及時有效地監督政府的活動,有利于約束和規范政府的行為,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4.對部門相對落后地區進行一定程度的資金和政策傾斜。政府要從資金和政策上對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進行傾斜,將相對成熟的產品轉移給中、西部政府,同時可采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結對子的方法,把成功經驗和富裕資金提供給中、西部地區,使相對落后地區的建設工作能更快更好。

四、電子政務的發展前景

建立健全電子政務工程是一項需要耐心的工程,在建立健全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把握電子政務的本質和作用,進一步認清如何在深水區推動電子政務快速發展,從而符合實際地提出解決對策和方法,通過一系列合理的配套方案和措施,使整個電子政務系統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對社會的正向力量,讓各級政府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益處,讓公眾更加直接地了解政府事務,從而實現有效高效的政府服務。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電子政務實際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通過構建科學完善的發展體制和標準體系,完善信息安全領域的立法工作,加強人員培訓和信息技術知識普及,將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經驗和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中國的電子政務必將迎來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

參考文獻

[1]姜奇平.電子政務“深水區”的突破口[J].中國信息界,2005,(20):27~28

[2]楊道玲,王烝璇.中國電子政務“十三五”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電子政務,2015,(04):11~17

[3]陳慧.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問題對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12):191~193,217

作者:王安 單位:河北物流集團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