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技術群建設與質量提升探索

時間:2022-01-07 08:25:39

導語:機電技術群建設與質量提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電技術群建設與質量提升探索

摘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省教育廳《關于推進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建設的通知》精神,對照《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建設標準》,加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建設。專業群建設質量與成效、特色與創新具有一定的學習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建設成效;質量提升

根據江蘇省教育廳《關于推進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建設的通知》文件精神,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對照《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現代化專業群建設標準》的要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成立創建組織機構,明確創建目標,分解創建任務,確保創建工作按規按序實施,并于2017年4月順利通過省現代化專業群評估驗收。

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建設情況

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由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和電氣運行與控制等3個專業組成,其中機電技術應用核心專業分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和機電產品維修兩個專業方向。校內實訓基地建筑面積566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164.14萬元,擁有校企合作企業18個。專業群現有中專在校生686人,其中專業機電技術應用核心專業在校生393人,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專業方向278人,機電產品維修方向115人;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在校生195人;電氣運行與控制專業在校生98人。專業群共有專職專業教師28名,兼職教師8名,其中碩士學位10人,高級教師18名,省特級教師1人,具有雙師素養教師比例達到100%。三年來(2014、2015、2016年)專業群畢業生950人,雙證獲得率39.16℅,畢業生就業率96.74℅,對口就業率72.42℅。該專業群現有6門專業平臺課程,7門課程資源被評為市精品課程。組織專業教師編寫出版了5部校本教材;完成省級課題5項,連云港市級課題7項。根據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十三五”發展規劃》,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堅持科學發展的基本思想,整體設計,邀請省、市現代加工制造行業專家進行指導,引入鷹游紡機、黃海機械等企業參與,以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作為核心專業建設,重點加強師資隊伍、實訓實習基地、專業文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等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的內涵建設,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將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建設定位在立足連云港、服務沿海地區、輻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區的省級現代化專業群。

二、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質量成效

(一)專業結構更加優化。學校根據《連云港市“十三五”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報告》,結合區域電氣技術、機械制造加工等主導產業調整現狀和學校實際,制定了學校“十三五”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發展規劃。專業群成立了獨立的組織機構,明確專業群負責人、專業負責人、課程負責人,各負責人崗位明確、職責清晰,實行任務承包,運行效果顯著。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3個專業的教育教學平臺,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教學與實訓資源共享與互補。定期召開群內專題會議,促進學校專業建設能匹配地方產業的發展需要,有效保證了學校專業結構的不斷優化。(二)人才培養模式更加高效。圍繞專業群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教育,突出職業精神培養,建立和實施“三雙四進、校企對接、定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江蘇鷹游紡機有限公司、連云港金麥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連云港伍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訂單培養協議,三年“訂單培養”140多人。學校與連云港天明機械集團、富強(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合作,開展專業群調研論證,共同制定了機電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和電氣運行與控制等3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四個對接”,即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將多家企業提供的實際工作項目與學生專業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實現學生畢業時與企業崗位零距離接軌。(三)課程體系開發富有成效。學校與連云港天明機械集團、富強(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構建以崗位能力為主線,面向學生未來發展的“能力核心,模塊設置、注重發展”課程體系。形成了以公共課程保障學生的再學習能力,以專業基礎課程保障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以專業方向課程保障學生的職業能力的新體系。在新課程體系中,增設了專業方向課程,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保證學生就業上崗后能盡快適應職業崗位工作過程要求。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形成專業群崗位能力分析報告,設置了“群平臺課程”(《機械制圖》《機械基礎》《液壓與氣動技術》《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PLC控制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等)和“專業方向課程”(《機電設備拆裝與檢測技術》《電子產品裝配、調試與檢驗》《數控車削技術訓練》等),3個專業間彼此聯系、共享開放的課程體系。群專業平臺課程門數占全部專業課程門數比例達42.86%。同時,還開發共享平臺課程或課程輔助資源,有效銜接學生的終身發展和中高職教育,如《電工技能訓練》《電子基本技能與訓練》《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訓練》等5門校本專業群技能課程以及《普通話》《職業健康與職業安全》《機電產品市場營銷》等符合學生興趣、專業拓展的群選修課程,在專業群中供學生自主選擇。此外,學校還建設涵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數字化專業教學資源,建成的群資源庫課程占全部群平臺課程比例55%,建成市級以上共享精品課程7門,共享網絡課程4門。獲得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3次,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焊接技術項目組一等獎第一名,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數控車工項目一等獎,江蘇省狀元杯技能大賽數控技術第六名,中國國際發明展金獎。(四)教學資源庫建設卓有成效。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組建了經驗豐富的開發團隊完成學習領域的課程標準、實訓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構建了學生自主學習平臺,與廈門創壹傳媒有限公司、大連通科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共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共享型專業教學網絡資源庫。通過制作網絡教學課件、購買教學資源等途徑,建設了總容量達0.6TB的教學資源庫,同時通過完善相關的教學文件,規范了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五)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有成效。近兩年,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實訓基地投入252萬元,科學配置了一定數量的先進教學實訓設備。與北京CAXA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CAXA體驗教學中心,完成數控車床加工、數控銑床加工理實一體化實訓室的建設,完善數控機床拆裝實驗區的建設;與南京德西數控新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定制了數控維修實訓臺,培養學生動手維修數控車床的能力;與浙江亞龍科技集團合作開發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和電氣設備安裝與維修實訓室。該實訓室建成以實訓為主體功能,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功能于一體的共享型的校內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技能實訓基地。因成效突出,數控技術應用實訓基地于2015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為省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和技能教學研究基地。(六)專業群服務能力更加強勁。專業群畢業生專業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職業素養高。連續招生達10年以上,年招生平均6個班級,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4%。所有學生獲得本專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39.16%的學生有兩本以上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計算機一級B考證過關率達90%,普通話考證過關率達85%以上。學生就業率達96.74%,對口就業率72.42%,本地就業率77.37%。畢業生進入企業后,能夠適應企業需求,勝任本職工作,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普遍評價高,綜合素質滿意度達94%。

三、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特色與創新

(一)“生產性實習車間”在校內實現教學與生產對接。“生產性實習車間”的內涵就是“教學工廠”,是以學校為本位,以企業項目為教、研導向,將實際的企業生產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中,形成教學場所、實訓基地、生產企業三位一體的校內實訓模式,實現學校與工廠對接。這樣就使企業項目與專業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開展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教學和項目開發,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跨學科、多元化的綜合科技開發和創新,從而在校內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對接、教學與生產對接、教師與技師對接、學生與員工對接。經過近三年的創建,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實訓基地是國家級緊缺型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成為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產品加工功能于一體的校內實訓基地,先后被評為江蘇省高水平示范性訓練基地、全國職工示范培訓基地,專業品牌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二)推進了“三維發展型”優秀師資隊伍建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基于三維發展理念,著力開展了“三維發展型”優秀師資隊伍建設,構建了一支“名師引領、骨干帶頭、專長發展”的發展型教師團隊。在時間維度上,開展青年型教師、成長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三類教師群體的建設研究;在路徑維度上,加強教學、科研、創新三種類型的團隊建設;在空間維度上,推進名師、骨干、專長三個梯度隊伍發展。這樣的師資隊伍建設路徑對中等職業學校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群對應的是現代加工業,其發展速度很快,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方法不斷更新,專業群需要進一步增加與境內外優質教育機構穩定的合作項目,引進境外優質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國際通用職業資格證書等,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雖已經與韓國嶺南工業高等學校等開展了合作,但合作不夠深入,目前僅限于國際交流,需要增加國際合作辦學項目,開辦國際班,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型人才。

作者:許長兵 張寶珍 董宏偉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