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探索
時間:2022-07-25 09:55:50
導語: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電子商務人才的供需矛盾出發,分析目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提出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多元化教師團隊、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制定特色教學大綱五個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供需矛盾;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一、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為物流、旅游、餐飲等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電子商務誕生時間較短,相關的人才儲備和人才培養體系相對欠缺,而社會對電子商務相關人才需求量急速增長,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各高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隨著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走出校園,畢業生和相關企業之間又出現“供需矛盾”: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狀況不理想,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相關企業招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產生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各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定位的偏差和培養體系的不成熟。以經管類專業為主的院校,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商務運營”,電子商務專業設置在管理類院系,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部分高校重視計算機和互聯網專業的發展,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定位是“技術”人才的培養,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個別高校還存在不同的院系均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或者電子商務方向的情況。綜上,高校急需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明確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定位,構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現狀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也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邢志良等在分析電子商務人才需求類型和本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電子商務人才“應用與創新”培養模式的設計思路[1]。陳旭華以義烏市為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政府為引導、高校為依托、企業為主體、行業為紐帶的政、校、企、行合作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2]。張卓綺提出基于電子商務項目驅動式的培養模式,即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和職業標準為依據、符合制造業發展要求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3]。周寶西針對目前電子商務人才數量和質量的匹配問題,提出了政府、社會、企業以及高校共同培養人才的模式[4]。LiuWeiyue在詳細調查和分析電子商務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狀況和人才培養狀態基礎上,提出了校企共同合作制定培養計劃和落實實踐環節等建議[5]。孟亞娟針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提出了產教融合和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等建議[6]。胡婷婷等在總結他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實行項目教學和將電子商務專業與“互聯網+創新創業”結合起來的建議[7]。蘇曼結合義烏市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稀缺現狀,分析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能力勝任問題,構建了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勝任素質模型[8]。
三、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培養定位不清晰。電子商務專業是一個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涵蓋了信息技術、管理、市場營銷、金融、會計等眾多學科。把電子商務專業定位成“商務運營”的高校,在人才培養上緊抓“網店運營”這一核心技能,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圍繞網店開設、美工、運營等內容進行構建;而將電子商務專業定位成“技術為主”的高校,專業課程設置與計算機技術專業基本相同。定位的不清晰,導致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造成學生畢業后無法在求職中作出合理選擇。(二)課程體系不健全。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清晰,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體系不健全。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課程之間連貫性差,不能互相支撐;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比例失調,且理論課程停留在表面,實踐課程停留在上網搜集資料寫實驗報告,缺少實際的操作技能訓練。最終導致學生知識不系統、專業不精通、操作不熟練,難以滿足電子商務企業的用人需求。(三)師資結構單一,層次不分明。電子商務專業屬于新興專業,多數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部分是從經濟、管理、計算機等專業抽調而來。這部分教師對電子商務專業的認識不系統,處于邊學邊教的階段;即使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教師,也大多缺乏實踐經驗;他們上課所講授的案例大多來自網絡、新聞媒體等,案例教學方法難以發揮作用,教學效果不佳。(四)實驗條件不足,實踐與實際應用脫節。電子商務專業是面向實踐應用的專業,課堂理論的學習是為實踐做理論儲備。大部分高校建立了電子商務實驗室,采購了相關的模擬軟件,但由于模擬教學軟件與實際應用脫節,無法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的。部分高校雖然和相關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但是大多數也只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層面。(五)教材不規范,內容嚴重滯后目前在售的電子商務教材中,多數重視理論教學,輕視甚至忽略實踐教學。部分電子商務案例分析教材,只是案例的簡單匯總,缺少對案例的深入分析。
四、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一)量體裁衣,準確定位。電子商務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融合了計算機科學、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法學和物流學等眾多學科知識,因此各高校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應結合自身的實際,面向企業需求,服務區域經濟。以計算機等學科為主的理工類院校,應著重培養電子商務技術型人才,從網站的開發、電子商務安全、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等方面著手,以培養高層次的技術型電子商務人才為目標。以經管類為主的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除教授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外,應注重人才的電子商務戰略規劃、風險分析、戰略管理、創新創業等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培養成既懂電子商務,又具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二)構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電子商務專業具有綜合性和復合性的特點,各高校應在教育部學士學位培養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各高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細分電子商務運營、電子商務安全、電子商務系統開發等培養方向。按照“實際、實踐和實用”的原則,構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實踐中,可以將電子商務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基礎課程,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每一類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程,在保證基本的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最大化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在課程設置中,加強實踐環節的比例,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1]。(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多元化、層次化的教師團隊。一是教師招聘時,除考慮應聘人員的學歷背景外,還應考慮其行業從業背景。對于有電子商務行業從業經驗的應聘人員,給與適當的照顧。二是教師的培養。學校與企業建立教師聯合培養機制,從制度上保證青年教師愿意到企業掛職鍛煉、頂崗實習,積極參與企業的運營管理。青年教師通過在企業的頂崗實踐,達到了解行業需求,掌握行業發展動向的目的。三是聘請行業導師進校園。加深校企合作,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實踐,參加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指導學生參與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賽。四是擴寬教師視野。積極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內、國際電子商務學術交流;主動引進校企合作項目,鼓勵教師承擔或參與電子商務相關課題研究。(四)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解決“實驗室里的實踐”和參觀式的企業實踐問題,建立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和完善校內實踐教學場所,滿足學生課內實踐的要求。二是加強建設校外實踐基地,在校企合作雙贏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電子商務企業的日常運營。三是整合企業和校方資源,成立電子商務產業學院,為學生和教師深入企業實踐提供支持。四是充分利用“互聯網+”各級比賽、全國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以賽促學、以賽帶學,鍛煉學生實戰技能和培養創新能力。(五)教學大綱特色化,避免將教材內容原封不動搬到課堂上。各院校,應根據各自的人才培養定位,科學制定相關專業課、選修課的教學大綱。培養電子商務相關技術人才的院校,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方面;培養電子商務運營人才的院校,應將教學的重心放在電子商務日常運營管理方面。避免教師“照本宣科”,拋開人才培養定位和教學大綱,只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和漫長的過程,各高校應根據院校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緊盯企業需求和學校培養人才之間的矛盾,尊重人才培養的客觀規律,科學制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為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邢志良,溫希波,張策.應用型高校本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27):110-112.
[2]陳旭華.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義烏市為例[J].價格月刊,2014(3):66-69.
[3]張卓綺.高校面向制造業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4.
[4]周寶西.試論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問題[J].商業時代,2014(26):80-81.
[5]LiuW.ConsiderationofInnovatingCultivationModeforElec-tronicCommerceTalentsinChina[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SocietyandBehaviouralScience,2015(3):205-215.
[6]孟亞娟.基于產教融合模式的高職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5(28):94-95.
[7]胡婷婷,張文秀.高校轉型發展視角下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18):101-102.
[8]蘇曼.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170-174.
作者:袁曉建 陳侃 陳曦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
- 上一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城鎮化與電子商務區域差異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