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蘋果運輸問題研究
時間:2022-01-16 04:09:08
導語:電子商務環境下蘋果運輸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逐漸成為推動現代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以淘寶和微店為代表的電子商務活動,深刻改變著傳統經銷方式和途徑。本文從陜西蘋果運輸問題的角度出發,結合“互聯網+”電子商務環境,對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立足陜西蘋果傳統經銷模式的轉型現狀,從成立供貨聯盟、跨過中間商等方面對陜西蘋果運輸優化改善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陜西蘋果;運輸;系統規劃
1陜西蘋果產業現狀和生產概述
陜西,地處中國西部,面積21萬平方公里,人口3792.9萬,分別由陜南北亞熱帶氣候,關中及陜北大部分暖溫帶氣候,和陜北北部中溫帶氣候三部分構成。陜西具有發展蘋果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就位于陜西。陜西是全球集中連片種植蘋果最大的區域,據統計,2014年全省果業增加值368億元,達到全陜西省種植業增加值的31.8%。中國蘋果總面積在2015年突破3500萬畝,蘋果總產量超過4000萬噸。而其中,陜西蘋果總面積達1040萬畝,每畝平均單產蘋果1600公斤,總產達到1080萬噸,占到全國蘋果總產量的27%,有75%的陜西蘋果是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優果。適宜的自然條件、低廉的生產成本以及各項政策支持,使得陜西蘋果產業發展迅速。陜西省也借力國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陜西蘋果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制定發展戰略和實施細則,為陜西蘋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取得了以蘋果栽植種植與生產,成為陜西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蘋果產業也成為陜西發展六大支柱之一;另外,“互聯網+”、“一帶一路”思路的提出為陜西蘋果走向國際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為陜西蘋果的發展創造了難得的走出去的機會和寶貴的展示平臺。國際貿易的流通有著嚴格的質量標準,在這一方面,陜西蘋果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這對陜西蘋果自身建立更有效的戰略發展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陜西蘋果帶來了新的挑戰,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以下是對陜西蘋果產業現狀的一些分析。
1.1自然條件
陜西蘋果在生長環境因素上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陜西蘋果產區都在800米海撥左右,每年接受日照的時間超過2525個小時,接受日照百分率超過57%,對果實甜度口感的提升起關鍵作用。蘋果產區都處在海拔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光照十分充足,是全國蘋果產區中唯一符合7項氣象指標的蘋果生產最佳優生區。另外,陜西蘋果產區主要位于陜西中部和北部,產區地處黃土高原,沒有工業污染,也保證了蘋果的原生品質。
1.2生產成本
陜西蘋果產區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但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較大,為蘋果種植與生產產業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勞動力保證了蘋果種植和管理能夠得以順利進行。并且產區勞動力成本低廉,這些都為陜西蘋果生產成本低廉創造了有利的基礎條件。根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調查數據顯示,平均國內蘋果成本為每千克0.66元,陜西蘋果生產成本為每千克0.64元。日本蘋果單位成本為2.3元/千克,新西蘭蘋果單位成本為1.6元/千克,美國蘋果單位成本為2.05元/千克。陜西蘋果生產成本分別為國內平均成本的97%和國外平均成本的53%,是日本蘋果生產成本的28%,是美國的31%,是新西蘭的40%。由于陜西蘋果生產成本的低廉,陜西蘋果出口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低廉的生產成本也降低陜西蘋果產業整體發展成本,也為陜西蘋果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1.3運輸環節
根據陜西省果業部門統計,2016年陜西蘋果產量達到1100萬噸,數量龐大。農戶大量的陜西蘋果需要通過物流的運輸,實現空間效用轉化,產生經濟效益。而且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于蘋果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訂單越來越傾向于個性化。近年來我國冷鏈物流不斷發展,但冷鏈腐損率較高,仍處于初級階段,長時間的運輸也降低了蘋果的品質。因此,運輸環節的專業化、合理化和個性化顯得至關重要。目前陜西大部分蘋果還是傳統的經銷模式,蘋果從選種、種植、采摘到最終銷售給客戶經歷了多個環節、長時間,不合理的運輸導致物流成本成倍增加。并且,運輸環節單一運作,缺乏整體協調和統一,也阻礙了陜西蘋果的物流運輸,制約陜西蘋果產業發展。
2電子商務環境下陜西蘋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電子商務的概念及其內涵
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是通過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遠程通信技術),實現整個商務交易中的買方賣方無需見面,可以通過網絡查看商品信息和交易信息,從而完成物流配送和資金交易的商務活動。商務活動是電子商務的本質核心,電子商務最終要服務于商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使各類商務活動更直接、更便捷、更有效。
2.2市場信息不及時,供需對接不精準
陜西蘋果產區果農的生產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連片集中種植,大多數果農都是在本家果園獨自種植,獨自銷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果農開始在“朋友圈”、“公眾號”進行批發和零散銷售,但果農的渠道各不相同,導致掌握的市場信息也不盡相同、市場信息難以及時傳遞、往往延誤銷售好時期和供需對接不精準等情況。一方面,城市中的買家想要買到沒有污染純天然的優質蘋果卻不知渠道,另一方面果園優質蘋果因無銷路滯銷爛在地里卻無人問津。信息傳遞的不暢通,運輸環節的不合理都導致物流中間環節過多,物流時間也不可避免的延長。物流成本的高昂,又負向阻礙了陜西蘋果產業的發展。
2.3產區基礎設施建設,缺乏整體統一規劃
往返運費固定成本的高昂,使果商只能另找貨源,果農不能及時運出銷售,果品的保鮮度得不到保障,價格自然也上不去。交通條件的不合格、高速公路的高收費等問題都嚴重阻礙了果品的流通速度,無形中又增加了果品的物流成本。一些蘋果產區的道路依然是石子路或者田間土路,至今還沒有得到硬化,大型貨車難以進入,小型貨車運量不足。小批量多次數的折返運輸,往返運費固定成本的高昂難以承擔,這使得果商們無能為力,只能另找貨源。產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配套的保鮮包裝設備的匱乏,單獨的生產經營,不能形成規模效益。最終造成果園里面的蘋果成熟了,但不能及時運出銷售,果品的新鮮度和品質都失去最佳狀態,價格也難免降低。
2.4傳統產銷模式成本高,冷鏈物流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
“新鮮”、“優質”是陜西蘋果產銷的生命和價值所在,陜西蘋果目前大部分還是傳統的經銷模式,中間環節過多,傳統產銷模式的不合理阻礙了陜西蘋果的發展。陜西蘋果目前冷鏈運輸工具和物流技術都相對落后,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果品運輸主要靠中型卡車,缺少對果品的有效保護,蘋果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外界氣溫、溫度和衛生條件的影響。在倉儲方面,果農的土窖貯存,甚至是毫無保溫和保濕措施的露天堆放,很大程度上損失了新鮮度。在發達國家美國,伴隨著物流運輸果品的價值不斷增加,但在陜西蘋果產區由于冷鏈物流水平的低下,果品的價值卻不增反減。
2.5缺乏協調運輸的綜合體系,不合理運輸現象普遍
在物流系統中,各個大的功能之間往往存在著大量的此消彼長的依賴關系,運輸與庫存的協調,運輸與搬運、裝卸的協調以及運輸與包裝的協調。例如中長途運輸中,包裝過于精細包裝成本就要增加,包裝過于簡單運輸過程中貨物便容易破損。目前,陜西蘋果運輸主要不合理運輸有以下幾種:單面空載行駛、迂回運輸、過遠運輸、托運方式和運力選擇不當。貨物運輸不合理導致蘋果在途時間長、環節多、流轉慢、消耗大、費用高,影響農戶生產經營和市場供應。
3對策建議
3.1爭取政府支持,成立供貨聯盟
通過將絕大多數的農戶聯合起來成立供貨聯盟合作社,根據標準對蘋果進行分類、定價,然后派代表和中間商談判,實現供需信息精準匹配,甚至提前預定后一年生產計劃。協調政府支持,適當地給予技術和資金雙支持,提高果農生產積極性和蘋果品質,解決供貨端囤貨資金和營銷思路的問題,以及果農小、散、心不齊的生產模式問題。
3.2跨過中間商,減少多余運輸環節
首先通過打造核心文化及銷售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利用當下迅猛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線上采用陜西蘋果交易平臺營銷團購、直銷。線下采用基于O2O的信息技術,利用區域連鎖,實現去中間環節,跨過中間商(見圖1),減少多余的運輸環節,解決農產品的供應鏈問題,實現果農與產地直接對接客戶,盡可能避免不合理運輸。
3.3發展社會化運輸體系,促進果品運輸合理化
建立第三方物流運輸協會,打破一家一戶的自成運輸體系的狀況,改變難以形成規模經濟的獨自運輸小生產。利用第三方物流運輸,實現運輸社會化,統一安排運輸工具,共同享有公共資源的使用權和支配權。避免對流、倒流、空駛、運力不當等多種不合理運輸形式。通過發展社會化運輸體系,創新物流聯運體系,探索通過協議進行一票到底的聯運方式,發展從原產地到最終目的地的“一條龍”貨運方式,降低物流成本,保證果品的正常流通。
3.4發揮產業特色,大力推行“互聯網+蘋果”營銷
立足陜西蘋果產業特色,通過建立“果農(生產地)+果品企業+消費者”的生產合作模式,由果品企業龍頭精準培訓,提高果農的種植和加工水平,發展果品深加工提高蘋果產業發展潛力。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產區果品進行品牌營銷,大力推廣宣傳,借助互聯網營銷輕資產低成本的優勢,提高陜西蘋果產業核心競爭水平。
作者: 馬天蘇 王嵬 單位: 陜西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雪陽,朱海霞,張會新.陜西蘋果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思路[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5(1).
[2]張變亞.陜西省蘋果物流模式的現狀分析[J].企業導報,2012(9).
[3]高小彥,馬磊.莊浪縣蘋果產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規劃[J].科學種養,2014(2).
- 上一篇:少數民族文化在中職學校的傳承與保護
- 下一篇:電子商務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