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逾期申請執行對策論文

時間:2022-08-12 04:41:00

導語:民事訴訟逾期申請執行對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事訴訟逾期申請執行對策論文

摘要:民事訴訟法第219條明確規定,申請執行民事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雙方或一方是公民的,申請執行的期限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申請執行的期限為6個月。行政訴訟法第87條、第88條規定,申請執行行政判決書、裁定書和行政賠償調解書,申請執行期限為3個月。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遇到逾期申請的情形。

關鍵詞:民事訴訟逾期申請原因對策

一、逾期申請執行的原因

(1)權利人法律意識淡薄,認為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后,隨時都可以申請執行或不存在申請執行之說。在判決生效后,認為一切事情都應由法院承辦,造成逾期不申請執行。

(2)申請執行期限內發生不可抗力事件或當事人因疾病、意外事故等意志以外的原因,導致逾期申請執行。這類案件權利人知道法院申請執行期限,由于遇到上述情況錯過行使權利的機會。

(3)當事人在申請執行期限內實際申請之前,達成和解協議,和解協議規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已經超過了申請執行的法定期限,或義務人書面向權利人作出承諾,承諾的履行期超過申請執行期限。

(4)當事人在申請執行期限內實際申請之前。雙方私下協議,義務人又自動履行部分義務,未履行部分已超過申請執行期限。

(5)權利人明知法律規定申請執行期限,因義務人下落不明或無財產執行,而沒有在法定期限內申請執行。

二、解決逾期申請執行的對策

(1)法院應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在訴訟階段告知當事人的權利,特別是在送達判決時除了交待當事人上訴的權利外,應告知申請執行期限的權利。

(2)逾期申請執行有正當理由的應予立案執行。行政訴訟法意見第87條關于當事人申請執行期限規定中,有“逾期申請的,除有正當理由外,不予執行”的規定,這要求法院在審查逾期申訴執行的案件時,充分考慮申請人的特殊情況。公務員之家:

(3)當事人在申請執行期限內,實際申請之前,達成協議規定履行屆滿日超過法定期限,若部分履行余下部分應予立案執行。而雙方當事人在協議后未部分履行的,告知權利人持協議書另行起訴。

(4)對被執行人在訴訟階段下落不明或申請人明知其無任何財產可供執行,可告知申請人在法定的期限內及時到法院辦理執行備案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