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研究
時間:2022-05-18 11:13:11
導語:中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法制教育在“依法治國”、法治贛州建設中極其重要。在“依法治國”、“法治贛州”的大環境下,法制教育為青少年的素質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力度不夠,“依法治教”的理念沒有得到貫徹,贛州地區的中職院校也是如此。然而新時期國家教育在“依法治教”上大有需求,因此有必要通過系統化、規范化、合法化的方式將法律常識進行普及,提高學生法律素養,建立健全中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促進區域的社會穩定和中職院校的長治久安。2.“以人為本”的要求。“以人為本”,需要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加強法制教育,只有讓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夠進行基本的法律運用,才能保障自身基本的人權,從本質上促進學生的自由發展,并通過法制教育體系的建立,促進學校依法調整和規范內部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形成和諧校園的氛圍。3.中職學生必須有道德底線。隨著中職院校的不斷擴招,招錄的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較低的不在少數,現階段中職學生的行為因為單親、留守、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不知道行為的底線應該在哪兒,這時法制教育就應該發揮作用。法律作為道德的底線,應該提高其在教學中的作用,讓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并行,為學生的行為劃定紅線,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明確權利與義務,從而減少校園暴力或犯罪事件的發生,夯實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
二、中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現存問題調研與分析———贛南地區、浙江省、福建省部分中高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對比調研
1.調研概況。調研內容涵蓋學生的成長環境、基本法律常識、學習法律的主動性、適用法律的意識強弱、學習法律的途徑、使用法律維權的方法是否正確、是否認可法律的作用、對于學習法律形式上的需求等方面,通過對比,找出中職學生較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弱的不同及其原因。調研學校包括贛南地區的贛州農業學校、贛州技師學院、浙江省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福建省寧德職業技術學院,針對這幾個學校,各進行了200人次學生的問卷調查與走訪。2.調研結果總結與分析。3個月的調研結果顯示,中職生較高職生法律素養更低,基本法律素養不高,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成長環境與學習環境中法制教育的缺乏。成長在城市的學生比在農村的學生法律意識更強,接觸法律的方式更多,父母的法律意識更強,因而在城市成長的學生法律意識更強一些。總體來說,家長自身法律素養不高是導致在農村成長的學生法律素養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學習環境中,由于高職學校的法制教育體系更完善,普法的方式更多更豐富,學生可以更多地接觸到法律,因此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會比中職學校學生法律意識更強。(2)基本法律常識的缺乏。問卷調查顯示,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的學生,都缺乏整體的法律常識體系。他們不知道可以保護自身基本權益的基本法律有哪些,遇到糾紛時選擇的維權方式也往往不能達到最佳效果或者選擇忍氣吞聲,只有畢業季才開始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當然,也因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法律素養較低,無法預知自己的行為后果,使得校園霸凌、網絡侵權等事件在校園時有發生。(3)學習和適用法律的主動性差。大部分中職學生年齡尚小,沒有適用法律的經歷,不認可法律在自己遇到實際糾紛的時候能起到作用,因而學習法律往往流于形式,較少主動學習法律常識,更不可能密切關注最新的立法動態和社會重大法律事件。遇到侵權事件,要么選擇視而不見,要么盲目地出手相助而忽略了自身權益的保護。這都是因為對于法律了解較少,法律意識較弱。(4)中職院校缺乏系統化的法制教育體系。比較高職院校,大多數中職院校并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對于法律的普及僅存于課堂,大多數法律常識的普及是建立在思想政治課的基礎上進行講授的,這樣法律常識的內容相對比重就少很多,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更低,法制教育活動的形式也極其傳統與單一。同時由于大家并沒有認識到法律常識的重要性、缺乏學習法律的氛圍,就忽略了生活中眾多的學習法律的途徑。
三、法治贛州建設之中職院校法制教育體系的建立健全
通過對四所中高職院校的調研,結合當前的現狀,可以嘗試建立“四位一體”的中職法律教育體系,從政府部門、學校、家長、學生各個主體上各個擊破,創新校園法制教育的形式,形成科學合理的法制教育方法,提高中職學生基本法律素養,指引學生正確的行為導向,利用網絡的便利實現校園的和諧、文明與安全,讓法制教育更加制度化、規范化,逐步促進法治贛州建設在中職校園領域的實現。1.政府部門通過政策引導中職院校完善法制教育體系。教育部可以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教學大綱》之外,制定相應的法制教育課程類文件,促使全國的中職學校都更加重視法制教育體系,將法制教育落到實處。地方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加快制定《建立健全學校法制教育體系的計劃》這一地區性的引導性政策,來指引區域內的各類學校乃至于中職院校建立完善、科學、合法、合理的校園法制教育體系。這一計劃應當在“依法治教”、“以人為本”的原則下,強調建立法制教育體系的必要性,同時可以給出一個基本的范本來給各類院校提供參考,一般包括課程設置、師資人力、合力教育等主要內容。2.學校牽頭形成與社區、家長、學生之間的全方位教育合力。落實學校與社區、家長、學生之間的聯系,多方位共同配合,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學校重視法制教育,要緊密聯系所在社區,通過社區的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部門,給學生以普法教育、警示教育,提高學生對學習法律的新鮮感,讓學生了解觸犯法律的代價,感受法律帶給被侵權人的幫助。與此同時,學校的學生管理制度也應當明確校園霸凌等侵權行為的教育與懲罰方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得到家長的理解。讓學生明確法制教育不僅在課堂中,更在學校管理的實踐中,讓法律的警告、震懾、指引等作用在學校教學與管理中得以顯現。3.豐富校園法制教育形式。當前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單一,與社會脫軌。學校應當充分利用課堂、社團、社區、官網、廣播、微信公眾號、微博、法律專題講座、法律常識競賽等渠道進行循環式的法制教育,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引導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如:增加與專業相關的法律課程;組建普法類社團,定期開展知識講解和公開課的講座,幫助學生掌法律常識;利用學校公共平臺,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利等等,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多元化的視角引導和教育學生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4.教研組建立專門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當前許多校園暴力事件、侵權事件在中職院校時有發生,許多弱勢學生不懂得如何通過正確的途徑保護自己,足見僅有道德教育不足以提高學生的行為素質,教育應當與時俱進,學校應當把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放到同等高度,相輔相成,才能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最終目標。具體來說,學校各部門領導、教師及法律顧問都應當是法制教育體系下專兼職的師資隊伍,定期根據自己所教授的不同專業或所處的行政崗位進行基本的法律素質培養,學習法律知識,促進法制教育在學校的加強。除此之外,教研組可以組建一批專門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德育教師可兼任,確保每周每班至少2個課時的法制教育。綜上所述,基本的法律素養,是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發展的重要要求之一。法制教育能夠幫助道德教育解決難題,因此健全完善的法制教育體系意義重大。幫助中職學生確立法律目標,培養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和學生,能夠促進和諧校園氛圍的形成,引導自身與他人和諧相處。向學生宣傳權利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的權利救濟途徑;向學生普及義務,樹立規則意識,可以明確權利的邊界。在培養學生參與民主政治的能力上,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引作用。青少年階段是學生最重要的綜合素質塑造的階段,加強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和諧校園的任務,是“依法治教”的要求,是“以人為本”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曹利民.關于搭建“三位一體”中職安全教育網絡的探討[J].職教通訊,2013(17)
[2]楊璟.基于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法制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6(12)
[3]沈永真.網絡新媒體視域下法治校園建設探析[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1)
作者:劉翛然 單位:贛州農業學校
- 上一篇:高職生法律素養分析
- 下一篇:高校英語教育自主學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