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課程教學效率提升路徑研究
時間:2022-03-05 03:14:59
導語:法律課程教學效率提升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一線人才的搖籃,高職院校學生的行為、心理都關乎到國家未來的建設與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違法亂紀行為時有發生,并呈現上升趨勢,這里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校方疏于管理的因素,更有法律課程教學沒有起到應有的教學效率的因素,本文就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路徑做簡要闡述。
【關鍵詞】法律;教師;高職院校;學生;法律課程
建設法治國家,實現依法治國,是我國一直以來都在實踐的治國方針,任何社會要想實現公平、安全、和諧的環境都離不開法律。我國歷來都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里面“德”居首位,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道德教化一直是規范人們行為舉止的方式。而這種方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構建和全球一體化的快速進程,在某些方面對人們的約束就比較薄弱了。我們看到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對品德的理解都大同小異,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可往往他們口中說的與具體行為并不一致,這就是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常常面臨的尷尬,道理都懂就是不做。這實際上是我國在法律教育方面普及不夠造成的,也就是學生們法律意識淡薄,道德教化里更多的強調的是如何做更好地向圣人邁進,而法律則規定了做人的底線。對于很多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被教化著如何做圣人,不如嚴格規定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更實際也更容易執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對法律心生敬畏,是校方的責任與義務,因此提升法律課程的教學效率勢在必行。各個高校一直以來都設有專門的法律課程,不過在很多學校都是作為一種形式而存在,特別是以培養專業技能為主的高職院校,這一門課程更是成了學生逃課、睡覺的場所,校方的重視度也不夠,因此要想提高法律課程的教學效率,首先要做出改變的就是高職院校自身。
一、實現依法治校,創建法制校園文化
依法治校是創建和諧校園的基礎保障,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的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制觀念下指導各方面的工作。這首先體現在學校對校內教職員工、教師及學生的管理上,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其與國家的法律法規一致,在這些制度面前全體教職工與學生都是平等的,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對教師的資格認定、職稱評定、職務聘任等問題采用公開公正的方針;學代會專項制度,學習管理制度,學生校內申訴制度和聽證制度等保證學生享有的權利。然后就是對校規校紀的全面落實,不管是什么人觸犯了校規校紀都要依照規定解決,在學生中樹立“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形象,為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供有利的環境。最后學校要加強法制宣傳,使高職院校學生養成在法律意識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在“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校規校紀教育下,創建良好的“法制校園”,對不良行為及時予以糾正,同時開展多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模擬中充分感知認識法律,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校園文化,與校園其它文化相融合,共同構成和諧校園的組成部分。
二、完善法律課程教學內容
有了良好的環境就為法律課程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的后盾,使法律課程的重要性得以凸顯,贏得學生對課程的重視。接下來就是完善法律課程的教學內容,當前高職院校的法律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法律的部分,涵蓋的法律知識內容較多,涉及面也比較龐雜,雖然對于學生了解各項法律知識很有幫助,但是對于以專業技能學習為主的院校來說,學校教學中能夠留給法律部分教學的課時有限,教師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把所有的法律知識都學習到的。因此,在學生掌握基礎法律知識的前提下,學校在教學內容的設定上要有針對性。根據高職院校自身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優化整合教學內容,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法律的側重點不同,低年級以理論知識為主,高年級則可以開展更多的實踐課程;根據專業不同,各個專業設計與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了解到相應的法律規定,成為更專業的優秀人才;高職院校在選擇法律教材時還要根據院校所處的層級,學生的平均水平與接受能力來選擇適合的法律知識,使法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了解到法律就在自己身邊。
三、改進教學方法
國家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目標是從認知到接受,再到消化,直至信仰。使每一位從高校走出來的大學生不僅是守法的高級專業人才,同時也是國家法律制度的維護者和宣傳者,始終懷有對法律的尊重和敬畏。這靠的不是空洞的口號宣傳,而是靠法律的實際運作讓大學生們感受到有法可依、依法辦事的優勢,切身地體會到信仰法律帶來的安全與公正。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接受法律教育的過程相對較慢,這與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學習習慣、注意力集中程度等有關,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法很難打動學生,這也是高職院校很多學生不喜歡上法律課程的原因之一,課堂太枯燥,教師在前面講課像念經,學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低頭玩游戲,或者干脆逃課。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沒有保障,是促使法律課程教學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改進教學方法是最重要的途徑。(一)運用多媒體,以情節曲折的案件吸引學生。多媒體教學以生動的影像形式將理論內容化繁為簡,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在高職院校的法律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很多的基礎法律知識可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視覺上吸引學生。法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我們掌握法律知識更多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因此用案例來教學是最合適不過了,這也是法律教學的常用形式。教師在案例選取時要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案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交流案例中每一個人的情況,教師在這其中做出補充說明與正向引導。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感覺更像是在參與一個故事,作為旁觀者做品評,學生們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穿插著將法律知識普及了。(二)法庭模擬。這種形式類似于表演,教師提出一項法律法規,學生們組織成為一個小法庭,每個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大家站在各自角色立場上對同一件案例進行分析、交流、辯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更了解到了面對類似事件的最佳解決方案,教師不僅是教育者和引導者,也是單次案件的參與者和幫助者。這樣的課堂形式也有利于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更加融洽的關系。(三)法律知識競賽。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法律知識,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競爭意識強烈,在班級內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斗志,將法律知識融入到競賽題目中,教師在競賽過程中也不斷總結和講解,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法律的主動性很有幫助,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四)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任務,在課上請學生首先講解自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對案例的看法和解決方案;或者是通過課前資料查找,讓學生組織一次活動。這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成為引導者。在學生進行討論和觀點闡述時,教師不斷提出新的問題及可能性,引導著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更好地理解材料與相關法律的關聯,尋找最佳解決方案。教師甚至可以根據身邊發生的實例來組織學生自己編寫案例,這樣的教學方法更能提升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對法律知識的掌握也會更深入。
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水平是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效率提升的關鍵所在,教師不僅要掌握高職院校教育的技巧及方法,了解此階段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規律,還要有全面而系統的法律知識及法律意識。當前高職院校的法律課程教材就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在這里面實現對學生法律意識、法律知識的雙重培養,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師要接受更多的培訓,教學技巧與專業知識的培訓,還有當前學生的興趣點、行為習慣的培訓。學校還可以引進在法律一線工作的專業人員來校進行最新法律知識普及或者勞教所等機構服役的人員來講解違法亂紀的危害,既是對學生的現身說法,也為教師教學提供資料和案例。
總之法律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路徑有很多,關鍵是院校和教師需要長期堅持,對學生付出足夠的耐心與細心,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是每一位高職院校學生都能夠在法律意識的思維下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麗.中職《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165-166.
[2]王軍梅.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2006.5.
[3]杜立群.關于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效率方法的探討[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04):139-140.
作者:郭紅梅 單位: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與教學改革策略
- 下一篇:高職法律課教學法治觀念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