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法制節目創新趨勢

時間:2022-08-09 08:34:02

導語:新媒體下法制節目創新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下法制節目創新趨勢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發展迅猛,微博、微信、手機應用APP等新媒體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大家的生活工作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其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頗受沖擊。本文選擇研究新媒體環境下法制節目創新發展的趨勢問題,以期對法制節目的可持續發展作一些建設性的探討。

一、新媒體環境對法制節目的影響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創新,新媒體涌現出了豐富的節目形態和內容,“聯動效應”不斷增強,代表著新興產業格局的形成,對電視等傳統媒體行業構成了巨大影響。對于電視法制節目而言,新媒體環境帶來的挑戰包括收視率下滑、觀眾收視習慣的轉變等。(一)造成法制節目收視率下滑。傳統的法制節目采取定時、定點的傳播方式,培育固定的收視群體需較長的時間;此外,經過30多年的發展,電視法制節目已經形成固定套路,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老舊”,很難吸引受眾的持續關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的內容更是精彩又海量,大家對傳統電視媒體的使用率越來越低,這導致很多傳統法制節目收視率持續下滑,甚至陷入生死困局,亟待通過創新來獲得發展的機遇。(二)造成觀眾收視習慣轉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導致受眾觀看習慣逐漸改變,特別是年輕人群,不再滿足于通過電視來觀看法制節目,而是希望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延伸,看到新鮮的法制節目形式和內容。首先,人們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觀看法制節目,不僅擺脫了時間地域的限制,還可通過網上留言、評論與欄目組和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其次,中國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面臨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其中不少涉及法治內容。如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時代,群眾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正在不斷增強,大家對法制節目的創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媒體環境下法制節目的創新趨勢

(一)內容創新。新媒體環境下,法制節目首先應從內容創新入手,以受眾的興趣點為導向,采編制作內容新穎的節目。在這方面,筆者所在的柳州廣播電視臺《法治柳州》欄目作了有益嘗試。如在“國家憲法日”前推出“主播逛法院”、“記者體驗記”等系列報道,通過記者或主播深入當地公檢法司機關,或現場介紹法院辦事流程,或體驗特警魔獸式訓練項目等,大量罕見的現場體驗,讓觀眾大開眼界、大呼過癮,無形中又學到了法律知識。(二)形式創新。好的內容還需好的形式來傳播,傳統法制節目大同小異的傳播形式,勢必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同樣的案例或法制新聞,采取現場體驗、講故事、游戲互動等新報道形式,會給觀眾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為了迎接6.26“國際禁毒日”,柳州廣播電視臺《法治柳州》欄目提前與警方溝通,派記者多次隨禁毒民警作戰采訪,拍下大量真實寶貴的偵查、抓捕畫面,后期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制作了系列報道“柳州禁毒第一線”;另一組記者則深入禁毒所,通過“采訪日記”的形式,記錄一個女老板因吸毒敗光幾百萬家產的故事。系列節目播出后,社會反響很不錯。節目上送后,廣西電視臺進行了轉播。(三)傳播途徑創新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傳統媒體“融合”新媒體、尋求共同發展提供了可能。同樣以柳州廣播電視臺為例。為搶抓新媒體發展機遇,柳州臺3年前就組建團隊,開發運營自己的手機客戶端“在柳州”,目前APP下載用戶量累計有90萬人次,成為當地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之一。而通過它,柳州臺《法治柳州》等10多個電視節目可通過智能手機很便捷地點播收看。除新聞客戶端外,法制節目還可通過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渠道,推送精彩的節目視頻、圖文資訊,進一步拓展法制節目的傳播影響力和互動性。

三、結論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日常工作、學習和交流等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法制節目的影響也將日益深遠。在充分意識到這一趨勢的前提下,對法制節目進行創新迫在眉睫。創新不僅要在內容、形式和傳播途徑上下功夫,還要在法制節目聯合主辦、活動策劃組織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才有可能形成符合時展需要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特色電視節目。也只有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與時俱進地創新,法制節目才有可能在門戶網站和新媒體“百家爭鳴”的時代占有一席之地,擁有自己的忠實粉絲,擔負起提高人們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媒體責任,為營造“法治社會”做出自己的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煒.全媒體格局下城市廣電媒體的戰略轉型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9(08).

[2]胡智鋒,周建新.從“宣傳品”、“作品”到“產品”——中國電視50年節目創新的三個發展階段[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04).

[3]邱祥,董閣.數字化背景下新的電視傳播形態——移動電視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5).

作者:唐文雍 單位:柳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