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平行進口車法律問題啟示
時間:2022-11-07 09:28:16
導語:淺談平行進口車法律問題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綜合國力的逐年增強,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中國也積極致力于維護和發展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2015年2月15日,隨著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展示交易中心正式掛牌,我國將曾經部分“走私”的汽車交易業務合法化。截至到2017年,我國共有八個試點省市區,其中包括天津、上海、福建、廣東、四川、新疆、大連、寧波。日益增多的平行進口車,伴隨而來的則是越來越多的法律糾紛。本文將試圖運用法律方法,分析我國平行進口車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關鍵詞:平行進口車;法律糾紛;“一帶一路”
一、我國平行進口車業務發展的現狀
(一)平行進口車的概念。平行進口汽車,全稱是平行貿易進口車,簡稱平貿車。是指未經品牌廠商授權,貿易商從海外市場購買,并引入中國市場進行銷售的汽車。由于進口地不同,可分為“美規車”、“中東版車”“加版車”“歐版車”等,以區別于授權渠道銷售的“中規車”。(二)平行進口車與其他購買途徑的不同。我國目前能夠合法購買汽車的渠道主要是特約經銷商(俗稱4s店)、經銷商以及汽車經銷商,如果想購買進口汽車,主要以從特約經銷商處購買為主,而可供選擇的車型有限,且價格比較昂貴。早在2005年,商務部聯合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出臺了《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其中第三條和第六條就給平行進口設置了不小的障礙。正如此,國外很多品質好的汽車無法進入國內市場。從2014年開始,我國開始重視平行進口車市場的政策扶持,接二連三的利好政策成了重要推手。2014年8月,《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讓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不再受備案制度限制;2015年12月,國家認監委(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公告簡化了平行進口車3C認證流程;2016年3月,發改委《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為平行進口車銷售試點,吸引了更多的經銷商和資金流入;2017年4月商務部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為平行進口車發展進一步松綁。
二、我國平行進口車現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
(一)國內經銷商不予質保。平行進口車從本質上看,實際為“二手車”,即品牌車廠供貨給國外經銷商,爾后由國內進口車商將其批量購入,賺取差價。每個品牌在世界不同地區設立的工廠根據各國不同的法律規定和質量標準不同,因而品牌車廠提供質保僅僅針對所提供地區的車輛予以質保,并不針對全球所有車輛都予以相同的質量保障,因此,平行進口車進口國內幾乎都沒有質保。(二)國內上牌流程復雜。每個省市由于地區性經濟水平的不同,所針對的平行進口車的接受態度都不一樣。首先有七項材料是必須提供的:1.貨物進口證明(關單);2.進口機動車隨車檢驗單(商檢單);3.車輛一致性證書;4.購車發票(汽車專用4聯);5.電子信息表;6車輛基本信息表或車輛購置稅繳納申請表;7.汽車燃料消耗標識。其次是1.個人購車提供身份證,企業購車提供組織機構代碼證(三證合一提供營業執照副本),另附復印件;2.購車指標(根據不同地區情況);3.購買交強險憑證;4.加蓋當地工商局驗證章的保險單、關單、商檢單、發票(根據不同地市情況而定);5.車輛購置稅。最后根據不同地市的要求需進行改裝符合當地規定的零部件。以上事項全部辦理完畢以后,才可以進入驗車上牌的階段:1.取環保標識;2.排隊檢車;3.繳費取牌。(三)價格不透明,配置魚龍混雜。而平行進口車不同渠道價格有很大的差價。平行進口車商為了節省成本,常常進口國外低配車型到國內,使用國產零部件或進口低成本零部件更換,冒充高配車型予以銷售,甚至有不少經銷商將原車上的零部件用低成本的零部件予以替換。國內行貨車輛都有官方指導價或建議零售價為參考價格,而平行進口車的售價在國內大多沒有報價格管理部門備案,經銷商根據不同渠道以及市場供需關系進行價格區間定價,同時不乏有“拼縫”現象發生并因此引發糾紛。(四)故意拖延,引起不必要損失。不少不良商家在消費者交付部分購車款后,就要求消費者回家等待,有的則交付汽車后遲遲不交付相關車輛上牌證件以要挾消費者由自己代辦上牌手續,并美其名曰可以走“特殊通道”。尤其在一些有限購指標地區,利用消費者害怕錯過時限的心理加以要挾。(五)合同欺詐現象頻發一些不良商家、“拼縫”從業者,鉆法律的空子,在合同上做貓膩,利用消費者一般不會認真仔細查看合同細節的習慣、或者即使認真查看合同條款但部分條款有漏洞,例如在合同條例中寫上需要強制交店保,合同中不告知店保的價格,等消費者簽訂完合同后,再告消費者知店保是車價的20%,如不交店保,則不能提車;如果您選擇不買,那么你就需要支付違約金等等。
三、我國平行進口車交易中存在問題成因分析
(一)國內經銷商不予質保的原因分析。1.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人類分工的細化,品牌車商在世界各地都以不同形式進行辦廠,根據各國需求、不同法律規定針對當地或者區域市場生產不同批次、樣式、排量等車型,從不同國家、零部件供應商處批量采購不同規格的零部件,使得世界各地工廠儼然成為獨立的零部件組裝車間。而平行進口車,主要有“美規車”、“中東版車”“加版車”“歐版車”等,上述版本車型都是根據相關國家車輛標準、法律進行生產銷售,并非針對我國生產銷售。因此國內廠商秉持“誰家孩子誰管理”原則不愿進行質保。2.技術水平受限。平行進口車輛大多為50萬以上、技術水平皆能夠代表各自品牌成熟先進技術的車輛,國內車輛生產商并不熟悉和掌握這些車輛的技術特點,尤其是核心技術一直是對中國進行封鎖。因此,這也是中國車企不愿承保的原因之一。3.成本的考量。平行進口車在近年來才逐步放開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的車型大多為豪華車輛,假如國內車企進行質保,意味著國內品牌特約經銷商需要墊付大量資金予以支持,資金流動率低,而收益比卻微乎其微,這也是各經銷商倒逼車企不愿質保的原因之一。(二)國內上牌流程復雜的原因分析。1.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政策要求不同導致各地交管部門則利用空白地帶自創規定予以設卡,這就導致各地上牌要求不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各地地方財政收益和政策要求不同。車輛上牌屬于公安機關交管部門管理,而各地區公安機關的辦案經費大多由各下屬部門自行籌措。而交管部門隨著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財富的集聚,每年上繳財政的罰沒款項根據地方財政的情況不同而不同。因此加設門檻,也成為交警部門創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些地區則使用政府限購限牌等措施也給上牌的進行增加障礙。2.保險公司不予承保按照《機動車注冊登記流程》第二部分第五項,需提供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而并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對平行進口車的所有車型都予以承保,因此也給車輛上牌造成不小的麻煩。3.進口車商的障礙部分進口車商為了多賺利潤,有時會在合同條款中使手段將先車讓給出價更高的客戶優先提走;即使提走車輛,但手續提供不及時,甚至偽造部分證明文件,從而引發糾紛,影響上牌進程。(三)價格不透明,配置魚龍混雜原因分析。1.正常情況下不同經銷商因為自身公司實力以及進口渠道不同,每個經銷商所售價格也都不同,國內沒有統一的市場指導價,而所報標價大多為行業內部自行定價,而各個經銷商又為了相互之間爭奪客源,有的采取降低利潤有的才有增加、或替換配置、提供質保等手段促成買賣合同。2.消費者購買車輛時不夠謹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汽車雖然已經日益成為一件普通商品,但平行進口車大多都價格不菲,消費者購買時負有謹慎義務仔細了解市場行情、車型情況,認真閱讀合同條款,有不清楚不明白的條款應當咨詢清楚,維護自身權益和利益。
四、平行進口車交易中出現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尋求第三方保險機構予以質保。從政府角度看,引入第三方進口承保首先是上牌流程中既有的法律要求;其次可以降低社會總成本提高社會效能;再次有了國家認可或默認的相應政策法律機制為保障,消費者對于進口車買賣有保障從而進行購買,刺激消費,增加GDP。從進口車經銷商角度看,第三方保險公司進行承保第一可以避免一部分糾紛的產生,提高車企行業口碑;第二可以轉移風險,由保險公司承保,可以將風險轉移,一旦有車輛質量問題,可以告知消費者直接找保險公司進行兌付;第三可以規范行業市場,經銷商整車進口,保險公司進行承保前必然會檢查車輛,迫使經銷商不能隨意更換零部件以次充好,從而對經銷商進行軟性市場監督,也因此避免“拼縫”現象的發生。從保險公司角度看,保險公司理賠的事件,一定是具有概率性的,互不相關的,而且是獨立的。保險公司會對平行進口車的險種予以細分,細分過后就可以相應的增加保險費用提高總收益,同時分攤風險。對消費者角度考慮,選擇自己心儀的車輛種類更多,政府規定要求不違反,價格還能比行貨便宜很多,又有保險公司對車輛承保,無疑會增加購買的動力。(二)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平行進口車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車企的經營和政府管理產生沖擊和挑戰,隨之而來必然會有很多相應的法律糾紛,需要考慮我國對外貿易中如何應對他國對我國貿易中可能產生的糾紛解決方案。第一,加強和完善國際貨物貿易中產生的法律規定建設。要將現行法律規定與國際慣例、習慣以及商業規律相銜接,調整現行出臺的法律規定,完善糾紛解決機制,簡化辦案流程,提高效率,不隨意插手商業競爭中的市場行為。第二,根據我國當下的國情規范、改進上牌流程。對于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并不是各地政府以此來對法律規定執行打折扣的理由和借口,全面實施依法治國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在具體的依法上牌的過程中,“法無授權不可為”,不得隨意私加條款。第三,嚴厲打擊惡意詐騙行為,規范市場環境。市場環境本身具有競爭性,保護合理合法競爭是司法機關應有的責任。市場競爭就一定有成功和失敗,但需要通過合法手段。法律保護的市場競爭,而不是保護惡意的競爭者。第四,鼓勵全民學法用法。中國目前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交換,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圍內的商品交易越來越頻繁,法律規則的學習就使人們之間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人人都應該學法、知法、用法來保護自身的人身財產。(三)參照淘寶交易平臺,鼓勵建立第三方平行進口車交易平臺。引進第三方交易平臺作為擔保人,搭建針對平行進口車交易的平臺。引入公司實名認證機制,對法人代表納入誠信系統管理范圍。首先可以逐步形成行業自治管理模式;其次,對于消費者提供一個選擇交易平臺,安全、快捷、直觀的進行選擇購買;第三,無形中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環境,降低交易費用。
[參考文獻]
[1]高蘭英,張珂.海外代購模式下商標平行進口法律問題研究[J].法律與經濟,2017.2.
[2]藍朝暉.進口車市場復蘇,平行進口漸成主力[N].北京商報,2017.9.
作者:單智逵 萬海峰 單位:江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 上一篇:淺談電子信息的現代化技術
- 下一篇:高職法律實踐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