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與開發研究

時間:2022-05-24 09:43:58

導語: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與開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與開發研究

摘要:隨著中國法治進程的加快,社會對法律人才需求越發迫切,但每年的法學畢業生中真正具備相應法律實務能力者卻不多。這樣的尷尬局面反映了法學專業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旨在探究法學生缺少實踐機會的背景下,將實踐的需求和技術環境相結合進行專業實踐的重要性和實現途徑,并介紹運用uni-app跨平臺技術實現移動端的跨端開發設計方案,設計開發出一個具有創新性和公益性的法學生在線提供法律援助的實踐平臺——“法學幫”。

關鍵詞:互聯網;交互廣告;沉浸理論;廣告效果

1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的必要性

每年有600多所高校將法學本科畢業生輸送進社會,與此同時法學專業在2010—2020年間9年被《麥可思就業藍皮書》列為就業紅牌專業。這并非是因為法學的人才市場已經達到飽和,恰恰相反,因中國法治進程的加快,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反而更迫切,法學畢業生缺乏實踐實務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是重要原因。該現象反映了法學教育與職業需求的脫節,社會對在校生參與法律實務的認同度低,從而難以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實務工作中去的問題。本文認為,造成這一結果有以下原因:①中國高校的法學教育多以培養普通的法學通才為目標,課程設置重理論而輕實踐應用,即使增添了法律診所、模擬法庭等實踐教學環節,仍難以達到預期效果;②受到法律職業準入制度本身的影響;③實習時間與法考、考研相沖突;④公檢法機關、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等職業的高門檻,在校生即使進行短暫的實習也難以真正觸碰到法律實務。一方面,如霍姆斯大法官所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是邏輯”,實踐技能與經驗在法學學科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學生專業實習是提高學生認識和實踐能力的最主要、最重要、最有效的形式”,法學生在求學階段有必要通過有效的社會實踐增進自己對社會的了解,提升適應社會與參與法律實務工作的能力,這對適應社會需求、增強自身就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普通民眾缺少較好的法律援助的途徑,想要獲得較為全面專業的法律服務但高昂的費用令其止步。由于法律援助資源有限,中國約有3/4的應援助案件未得到援助,存在供需矛盾。法學在校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既能扶助貧弱、服務社會,又能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職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增強民眾的法律意識、推進中國依法治國戰略的作用,積極貫徹關于“決不允許讓普通群眾打不起官司”的指示精神。

2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的意義

2.1提升法學生的專業能力

第一,增強知識儲備。法律援助中常見糾紛為侵權糾紛、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借貸糾紛等,學生必然要通過自主學習加深對實體法和程序法相關理論及法律法規的掌握才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借此可以鞏固專業課程知識,拓寬專業知識儲備面。第二,提升實踐能力。法律援助為法學生提供了案源,并且要求法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法律服務,從接受咨詢到案件,接待當事人需懂得溝通技巧,案件需熟悉辦案流程,代擬法律文書需了解文書規范,這對溝通能力的培養、法律思維的養成、法律職業精神的塑造都起到重要作用。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生活現實進行比對,將抽象的法學理論轉變成處理案件的實際方法。在這過程中也能了解到更多社會需求,對照自身能力上的不足進一步鍛煉提升。第三,建立學科自信與職業自信。通過進行法律援助,充分運用了實體法、程序法等多方面的綜合學科知識,能夠建立學科自信;憑借自己所學維護弱勢群體權益,能夠塑造職業自信。

2.2滿足一般民眾的援助需求

一方面,人與人之間存在無數的法律關系而聯系著,法律作為人們的行為規范準則,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購物涉及買賣合同關系,租房涉及租賃合同關系,坐車涉及交通運輸合同關系,工作涉及勞動合同關系……一旦遇到糾紛,通常當事人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亟需專業人士提供法律服務維護其權益。傳統法律行業存在著諸如時間、空間等限制,導致當事人無法及時得到有效的法律建議。平臺則打破了這些局限,提供了可靠的媒介使當事人能更快捷地獲得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民眾一般所遇之事通常涉案標的額不大,自己不愿支付高昂的律師費用聘請律師,律師也不愿標的額較小的案件浪費時間。由法學在校生構成援助主力的法律援助平臺,能為工薪階層、普通百姓中不符合政府法律援助條件又確有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免費的專業援助,節約當事人的成本,有效維護其權益。

2.3平衡現有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

法律援助指由政府和社會組織相關人員為困難群體或特定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法律保障制度。根據全國總工會2008年的《工會法律援助辦法》,法律援助對象不限于經濟困難人群。因此本文所指的法律援助相對廣義,對象不僅限于某群體,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為普通民眾提供援助。因人力資源、預算經費有限,現有法律援助覆蓋面小且主要局限于訴訟領域,法律人員與法律需求不呈正向分布、供需不對等。相形之下,高校法學在校生屬于優質法律資源,是實施法律援助的合適主體。“法學幫”利用“互聯網+法律援助”的模式,使當事人通過搜索快速智能匹配到援助,以法律救濟為目標,是政府法律援助的有效補充,有助于平衡供需矛盾。

3國內外法律援助對象比較

法律援助起源于英國,絕大多數民事援助申請者經過資力調查和案情調查便可獲得政府的法律援助。德國為月收入為國家最低生活保障線2倍的中產階級也提供部分法律援助。其他歐洲國家對既無力承擔律師費又沒達到法律援助標準的群體提供“訴訟保險”制度作為補充。丹寧勛爵有言:“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法律方面最重要的革命就是法律援助。它意味著在許多案件中,律師的酬金和費用由國家支付。”他認為,法律援助范圍只有擴大到覆蓋中等收入的民眾,使之都能夠體面地接受法律服務,才算樂觀理想狀態。相較而言,中國的法律援助對象主要為公訴案件的被告人,民事援助范圍比較狹窄,很有必要擴大受援主體范圍。但畢竟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有所側重和限制,需其他措施作為補充和輔助。“法學幫“作為公益性法律援助平臺,有助于改善這一情況,有效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

針對高校法學專業的教學中理論與實踐脫離的問題,本文結合法學生專業實踐的需求與社會民眾對免費法律援助的需求,設計了法學在校生和法律援助需求對象的移動端集成應用,集成了法學在校生簡歷、法學在校生列表、法律援助信息、法律援助信息查閱、法律援助咨詢、個人中心等功能,如圖1所示。法學在校生在應用中可以構建個人簡歷,查閱法律援助需求者的法律援助需求信息并提供咨詢服務;法律援助需求者在應用中可以查閱法學在校生的簡歷信息,可以自己的法律援助需求,得到自己需要的法律援助。“法學幫”法律援助平臺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下面本文將對應用的核心功能進行介紹。

4.1法學在校生簡歷

法學在校生簡歷是指身份認定為法學在校生的用戶,可以通過個人中心的創建簡歷功能,創建、編輯個人簡歷。在簡歷中的基本信息模塊中,用戶可以填寫姓名、性別、在讀院校、專業方向等基本信息;在簡歷中的實習實踐經歷模塊中,用戶可以填寫自己的實習實踐經歷;在簡歷中的競賽/獲獎經歷模塊中,用戶可以填寫自己的競賽經歷以及獲獎經歷。點擊提交按鈕后,用戶編輯的簡歷可以在個人簡歷頁面看到,用戶也可以在已經生成的簡歷基礎上進行編輯來修改自己的信息數據。

4.2法學在校生列表

法學在校生列表用于展示所有在應用內注冊身份為法學在校生身份的用戶信息,列表通過卡片樣式展示法學在校生用戶的姓名、性別、在讀院校、專業方向等基本個人信息,并將用戶進行過的法律援助次數以及進行過的法律援助類別標簽。用戶可以查看列表中的法學在校生基本信息,也可以通過點擊卡片進入法學在校生詳細信息頁面進行查看。

4.3法律援助信息

法律援助信息提供給需要法律援助的人群一個法律援助信息的渠道,在法律援助信息功能中,用戶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法律援助類別,輸入自己的需要的法律援助的情況即可將援助需求信息到“法學幫”平臺中。在后法律援助申請后,如果有法學在校生用戶對這一援助申請進行確認援助時,者能在“法學幫”平臺中收到對應的通知信息。

4.4法律援助信息查閱

法律援助信息查閱模塊提供給用戶查閱所有公開的法律援助需求信息列表。法學在校生用戶可以通過主動查看法律援助信息列表確定自己進行法律援助的具體需求和具體對象。用戶在某一法律援助申請中點擊發起聊天按鈕后,將會跳轉到與援助申請者的聊天界面,可以在聊天界面對援助相關信息進行溝通。用戶在某一法律援助申請中點擊發起確認援助按鈕后,即可接下該援助申請。

4.5法律援助咨詢

法律援助咨詢提供了一個在線聊天平臺,給法學在校生和有法律援助需求人群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當法學在校生用戶需要了解一則援助申請的更多信息時,用戶可以通過法律援助咨詢功能和援助對象發送信息進一步了解情況進行交流,減少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

4.6應用界面

應用界面如圖2~圖5所示。

5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技術實現

“法學幫”平臺為保證能覆蓋當前主流的移動端平臺(包括安卓應用、iOS應用、微信小程序應用)采用了前沿的跨端uni-app技術,使用主流的漸進式框架Vue構建頁面樣式,通過uni-app獨特的條件編譯,實現一套代碼編譯成安卓平臺、iOS平臺、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移動端平臺的應用。頁面開發遵循Vue.js框架語法,使用JavaScript進行邏輯實現,通過自定義組件模塊實現“法學幫”中的模塊化樣式與功能。一方面減少開發、測試、運維成本,另一方面提高開發和迭代的效率。“法學幫”通過WebSocket技術實現用戶之間的即時通訊,提供在線聊天頁面,聊天用戶雙方可以實時獲取到對方的消息并收到通知,可以及時進行回復,提高用戶的溝通和交流效率。

6在校生法律援助實踐平臺設計創新之處

“法學幫”利用uni-app編譯技術和基于Vue.js的頁面開發實現一份代碼、多端編譯,從而形成跨平臺應用。平臺旨在幫助學生解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同時致力于推動法律服務的平民化,實現高校法律人才與社會法律需求的對接,幫助法學生便捷地找到實踐機會,幫助老百姓高效地獲得高效的法律服務,緩解法律援助制度中的供需矛盾,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霍姆斯.普通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2]中山大學法學院.法學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298.

[3]槐楊.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解決途徑之探索[J].行政與法,2005(4):70.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0.

[5]蔡英輝,劉文靜.高校法律援助的進路探析———基于工會維權視角[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9(3):139-143.

作者:盛季潔 呂王靖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