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專業的應用

時間:2022-09-16 04:33:55

導語: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專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在法學專業的應用

本文作者:王喆單位: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

一、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案例教學法,也稱為個案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通常由教師根據選取的個案預設情境,學生對不同情境下涉及的問題進行積極的討論,闡釋分析問題的具體思路,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案例教學法本質上是提出一種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以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最初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朗代爾提出,當前在大學教育中被商學院、醫學院廣泛使用。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學情境的預設性。案例教學所討論的個案由教師提前選取,并根據特定的教學目的對案例進行必要的修改,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此基礎上由學生進行分析,盡管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但都是針對該特定情境提出的。第二,參與主體的主動性。與傳統講授式教學相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案例教學的最大優勢,只要案例選取適當,老師進行必要的啟發和鼓勵,學生都愿意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尤其是法學案例因其往往涉及敏感、復雜的社會問題,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的問題的看法。第三,教學效果的啟發性。盡管案例教學以學生獨立分析為主,但是教師必須在學生討論結束后,對個案本身可能涉及的各種情境進行分析,指出不同情境下涉及的各種問題并提出解決之道,以開拓學生的思路。

二、我國法學專業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在英美法系國家中,判例教學法是法學教育的主要方法,正如朗代爾教授指出:“被作為科學的法律是由原則和原理構成的。每一個原理都是通過逐步的演化才達到現在的地步。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通過眾多的判例取得的發展道路。這一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判例。因此,有效地掌握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那些包含著這些原理的判例?!蔽覈鳛槌晌姆▏?,講授式教學有利于教師向學生系統地傳授法律知識;但是,法律終究是一門應用學科,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們在重視傳統講授式法學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以案例教學為輔,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一)案例教學法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講授式教學法能夠向學生系統傳授基礎法律知識,適合低年級的學生,但是當學生的學習已經形成一定的體系時,僅僅采用講授法就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主動性?,F代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的法學人才,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從注重知識向注重能力轉變。

(二)案例教學法重視雙向交流,實現教學相長。案例教學雖然由教師選取案例,預設情境,但確由學生主導討論活動,學生可能提出各種解決之道,但同時也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涉及到法律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要加以解答,并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適時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并且促使教師進一步思考學生的需求,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三、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育中的開展

(一)案例選取案例教學功能的實現依賴于一定數量的高質量的案例。法學說到底是一門應用于實踐的學科,在司法實踐中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案件,為體現現實性用于案例教學的案例一般來自于實踐,但通常要進行篩選,并加以改造。教師在選取案例時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案例應服務于具體教學目的。個案會屬于不同的法學專業方向,在具體的專業方向內,它又會涉及到某些問題,選擇案例時要防止面面俱到,力圖通過一個案例解決所有問題,應當根據課時、課程進度、學生承受能力選擇有針對性的案例,為特定的教學內容服務;二是案例應當具有現實性,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所選案例要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并反映社會現實,可以選取新近發生的典型案例,以此為藍本進行情境預設。

(二)教學流程設計除了選擇合適的案例外,教學流程的設計對于案例教學的成功也是至關重要的。案例教學應當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首先,由教師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案例的介紹,除了讓學生了解案例涉及的知識點外,還應當在案例介紹后提出案例所涉及的關鍵問題,為學生討論指出方向;其次,由學生自主進行討論。學生討論應當分小組進行,每組應當選出代表,在小組討論后,由各組代表分別闡釋觀點,具體闡述本案所涉及的法律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評析和補充。

(三)教學效果評估良好的教學必須具有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案例教學不同于講授式教學,不應當采用傳統評價方式,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和考核時,應建立以綜合能力為標準的成績評判、考核機制。一方面,應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打破傳統僅由教師進行評價的模式,積極開展學生互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案例討論過程中的表現給出成績;學生之間尤其是小組成員之間對彼此參與課堂的情況比較了解,可以進行互評,這樣有利于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應實現評價內容的全面化。教師不僅僅要對課內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進行評價,除此之外,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邏輯分析能力都應當納入評價體系當中,以此來促進學生相關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