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法律教學模式
時間:2022-01-10 09:55:05
導語:試論法律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伴隨國家普法工作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民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高校對于法律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法律課程教師關注的重點問題。高校傳統法律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其教學有效性受到限制,本文通過對高校法律教學模式進行深入探究,分析目前高校法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創新措施,以促進高校法律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法律;教學模式
高等教育法律教學主要分為法律專業教學和非法律專業教學兩種類型,法律專業教學其教學課程的主體均為法律相關知識,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較大,而非法律專業教學則主要作為高校的基礎教育課程,通過專業化的法律知識教育,逐步提升在校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知識應用能力。無論針對于那種教學類型而言,法律課程多樣教學模式的應用一直是高校教師關注的重要問題,法律知識相對枯燥,滯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對課程學習產生畏難心理,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對于促進高校法律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目前高校法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法律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課程教學需要重視理論知識的不斷深化,同時還需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使課程教學能夠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學計劃設置以及教學模式應用,并沒有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一)法律教學的實際性不強。法律課程的教學內容相對復雜,其邏輯性和理論性都相對較強,同時其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有效的法律課程教學,能夠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念和人生價值觀念,能夠以法律常識為基礎,實現社會道德觀念的深化和提高。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學習能夠幫助其冷靜、正確的解決生活問題,實現法律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然而高校法律教學卻普遍存在缺乏實際性的問題,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學生無法直觀感受到法律課程學習與現實生活的鏈接意義,即限制了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又使法律課程教學的實用性難以得到體現[1]。(二)教學模式相對單調。傳統高校的法律課程教學模式,普遍應用講授式或者照搬式的教學模式,教師以課程教材為基礎,將教材枯燥生澀的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環節中照本宣科,學生的法律知識基礎參差不齊,理解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因而給學生的課程學習造成巨大的學習難度,學生對于課程學習難以提升學習興趣,甚至會因為畏難情緒的存在衍生厭學情緒。法律知識具有諸多的法律條款性內容,需要學生能夠進行深化記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則會導致其學習效率受到嚴重影響。(三)教學內容相對陳舊。伴隨我國法制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原有法律體系都在不斷進行系統性完善,諸多法律條款規定內容也在發生變化,法律語言較為嚴謹,即使語句微小的變化也會對法律適用范圍,以及法律效力等問題產生重要影響。目前高校進行法律課程的教材多為多年之前修訂的法律教材,國家法律的變化可能對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造成影響。同時教材中引用輔助性說明案例也相對陳舊,社會的發展進步,各種新型犯罪和違法事例不斷增多,滯后性的實踐案例使學生難以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連接,導致學生的法制知識應用受到限制。
二、高校法律教學模式的創新
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將諸多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引入到高等教育環節中,教師針對法律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具有多元的選擇空間和途徑,實現法律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課程教學目標的調整。雖然實踐教學理念在高等教育階段得到不斷深化,但是很多教師仍然沒有將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將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作為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而學生進行法律知識學習,則是為了能夠應用法律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為自己的人生發展服務,能夠順利通過課程考試不是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目的[2]。高校以及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目標進行及時調整,以學生的學習訴求為出發點,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優化,為學生日后的生活或者繼續學習奠定基礎。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積極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使自身能夠了解學生思維的關注重點,能夠對學生的法律知識獲取興趣點、社會熱點問題關注程度等問題有全面的了解,進而根據學校的授課要求,制訂相對較為嚴謹的課程教學體系,滿足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需要。同時,教師還要積極調動學生的配合教學參與度,組織學生進行社會熱點事件以及社會熱點法律問題的資料查詢和調研,使學生能夠在獲取材料過程中,提升學生對于法律知識學習的熱情,并能夠通過法律材料的重復性分析和學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印象。(二)轉化講授式的教學模式,重視生活實踐教學。內容傳統講授式教學方式,容易使原本生硬的教學內容更加枯燥,輔助教學案例也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學生難以形成對于實用性法律知識的直觀體驗,因而教師應當積極對講授式教學模式進行轉化,重視生活實踐性教學內容,善于應用社會熱點問題、事件,以及學生生活遇到的具體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對學生進行案例式教學。應用實際生活案例進行法律常識分析以及法律知識學習,能夠將法律課程學習與現實生活進行鏈接,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進行法律知識學習對于自身生活的促進意義。現代學生在校期間遇到的“不良校園貸”、“非法微信網絡傳銷”、“學生兼職中介詐騙”等內容都可以作為法律課程的教學素材,教師應用將法律知識與這些事件的關注焦點進行結合,能夠有效發揮實際生活案例的教學參考應用價值。重視生活實踐教學內容,還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應用自主探究式學習,充分應用自身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教師也可以應用項目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模式,針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三)積極應用診所式教學模式。診所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意義的情境式教學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此教學模式主要以具有實際分析和學習價值的案例作為基礎,將相關法律流程引入到學習環節中,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考量案例法律問題,對案件審查、審理以及審判等階段的法律事務進行還原式分析,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3]。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法官、律師、公檢法人員等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夠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發覺法律問題的多元角度,以促進學生邏輯分析能力的提升,并能夠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實現法律知識和應用能力的不斷積累,有助于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結語
高校法律教學是提升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途徑,學生法律知識積累和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進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目前高校法律教學中普遍存在法律教學的實際性不強、教學模式相對單調、教學內容相對陳舊等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教學目標的調整、重視生活實踐性教學內容、積極應用診所式教學模式等措施,實現高校法律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升法律知識學習的實用意義,進而促進法律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于志娜,陳彥彥,劉紹芹,等.高校法律文化建設探究———基于結構視角的透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6):128-130.
[2]劉淑娟.以法律基礎課程為例論高校法律通識課程課堂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10):94-96.
[3]楊穩.全球化視野下湖南省高校法律專業法律英語課程設置現狀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22):3399-3399,3384.
作者:王芬 單位:銅川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公證遺囑法律問題探討
- 下一篇:生態刑法價值理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