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制教育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18 10:10:19

導語:大學生法制教育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法制教育問題分析

摘要:當前社會對大學生法制教育非常重視,各個學校都在大力加強法制教育。大學生法制教育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存在法制教育師資不足、學生法律意識不強、學校法制教育不系統等問題。分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后提出一些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特色活動和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法律意識

一、大學生法制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法制教育師資不足。在報告中,提到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五年我國取得了許多歷史新成就,其中包括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法制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的教育主體,對教育活動的最終成效起著很大作用。不合理的法制教師隊伍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法制教育成效。幾乎所有高校都開展了法制教育工作,但法制教育教師隊伍只是很小的群體,在全校教師中占極小比例,學校在法制教育上投入的師資力量微乎其微,沒有形成龐大的法制教育團隊。在質量上,多半是一些非法律專業教師負責學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法制教育師資結構不夠優化,缺乏專業性。2.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強。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四個全面中的重要內容,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中必然起到先導作用。但在現實中卻存在許多的大學生犯罪行為,而大部分大學生犯罪并不是因為存在不良的犯罪動機,而是因為法律意識薄弱,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觸碰了法律。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知識嚴重不足,難以形成正常的法律意識甚至出現蔑視法律的現象。3.學校法制教育不系統。深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明顯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這些都需要學校教育的大力支持,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對法治國家建設起著重大作用。當前各高校都在加強法制教育,但只是零散、碎片式的法律知識灌輸,沒有形成法律知識體系,更沒有強調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應用。盡管一些大學生知道了部分法律知識,但碰到相關法律問題的時候無法將自己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其中。大學生的法律能力培養十分欠缺,學校法制教育僅停留在法律知識的傳授上。

二、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問題的原因分析

1.法制教育教師缺乏法律專業培訓。學校法制教育教師大多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老師,幾乎沒有法律專業老師。這些非法律專業老師基本上沒有受過系統的法律知識培訓,他們自身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部分法律知識。只有很小一部分學校是由法律基礎教學的專職老師進行法制教育,其余大部分學校安排從事德育甚至管理類工作的老師負責法制教育教學工作。法制教育的質量顯然會大打折扣,更多地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實質性的法制教育效果。2.大學生法制教育缺乏內在動力。北京大學錢理群先生曾經寫道:“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現在的大學生面對強烈的就業壓力時顯得急功近利。在校期間,大多數學生注重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或者注重對外語、計算機等實用技能型知識的學習,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獲取學分,并不是真正對法律感興趣。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一般僅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很少對法律學習感興趣,自然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法律知識。法律基本知識匱乏必然導致法律觀念淡薄。3.學校法制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當前大學生法律課程只有一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作為大學本科一年級的通識必修課而存在。關于法律的課程很少,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是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門課的內容合二為一進行教學,教材中的法律知識占比不大,只是一些基礎的法律常識。課程考核的基本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考一些死記硬背的法律條文和規范,這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法律能力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大學課程中,只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法律相關課程容易導致學校法制教育缺乏連貫性,不能夠形成教育合力。法制教育課程只有形成良好的課程體系才能對大學生起到很好的法制教育成效。

三、依托特色活動,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路徑

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依托特色學生活動,加強大學生法制教育。在開展大學生法制教育過程中必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法制教育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社團的主觀能動性、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第二課堂、校園模擬法庭、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相結合,以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引導學生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思想觀念,用法律的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改善大學生法制教育缺失的現狀。1.開展日常法律教育。學校需要在法制教育上進行合理的課程設置,注重學生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全面地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課堂教學方面,設置連貫遞進式的法制教育課程,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體系,低年級注重法律知識傳授,讓學生了解法律條文、法律規范,形成良好的法律知識基礎;高年級開設一些培養法律能力的課程,重在引導學生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能力。學校的日常管理注重合法性,校園中營造民主法治的氛圍。例如,不亂收費,制定決策聽取學生意見,接受學生對學校的監督,實行民主化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學生表達不滿有申訴和反映的途徑,建立校長信箱等。2.組建法律專業社團。大學生活不只有學習,還有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大學中有各種各樣的社團,一群有著共同興趣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大家能學到很多東西。法制教育要利用寬松自由的大學社團環境建立與法律相關的社團。讓法律知識走進學生的課余生活,通過不同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增強法律能力。3.開展法制教育第二課堂。法制教育第二課堂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開展法制教育報告會,邀請國家司法機關的相關工作人員來校進行法制教育宣講,通過報告讓大學生更加近距離地感受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更加清楚我國司法程序以及司法過程中的一些環節。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為學校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推動學校依法治校建設進程,提高廣大師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結合學校實際開展法制教育宣傳月。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法律知識競賽既能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素養進行考核,又能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4.建設校園模擬法庭。在校園內建設模擬法庭,為法制教育活動提供專業的場所和平臺,作為平臺聯系相關的律師事務所開展特色的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進行模擬審判。在專業老師和律師的指導下,學生角色扮演,進行一場精彩庭審。邀請法院人士及律師協會專家擔任評委,以模擬法庭比賽的方式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為年輕律師搭建鍛煉平臺,讓年輕律師和大學生進一步了解法庭審理的流程和細節,加深對法庭審理的認識程度,不斷提升年輕律師和大學生的法學理論功底、實務操作能力、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大學生法律素養。5.結合心理教育。開展心理健康課并在心理健康課中把法制宣傳資料變成心理健康課的素材,挖掘心理健康課中的法制教育內容,利用心理情景劇的方式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充分利用課程資源,擴充心理健康課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以達到在心理健康課中滲透法制教育的目的。大學生面對不同的困境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如果這些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疏導,堆積在心理形成心理壓力后容易觸碰法律界限,做出一些違法行為。法制教育一定要結合心理教育同時進行,這樣才能使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部下發的深化本科教學改革以及中央政法委關于加強法學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進一步營造以“弘揚法治精神,共建和諧校園”為主題的校園氛圍,引導廣大學生樹立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擔負著建設祖國的神圣使命,他們的法律素質高低關系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律素養是大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部分,必備的法律素養成為青年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要求,無論他們將來在什么行業、哪個領域工作,遵紀守法、嚴格執法都是基本素質。因此,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學生良好的法律品質,增強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的有效途徑,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對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培養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意識的新時代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翁連金,肖劍鳴.大學生就業法制教育內容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

[2]姜琳琳.“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思考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3]鄒開亮.論當前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基于對我校900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4]羅梅.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

[5]彭美,張莉.我國高校法制教育實效性欠缺的原因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

[6]遲會禮.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作者:高亮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