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

時間:2022-11-07 09:35:25

導語: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法律信仰培育探究

摘要:文章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工作、提升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法治素養、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三個方面提出培育大學生法律信仰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法治素養;培育路徑

強調,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高校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法律信仰會直接影響我國法治建設進程。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必須加強法治教育,要把握規律性、體現科學性、富于創造性,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行為特點,從“知法”、“信法”、“用法”三個層面積極開展工作,積極引導廣大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工作,充分發揮其普及法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知法、懂法是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的前提。因此如何利用課程建設來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任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因此,必須加大這門課程的改革力度,實現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使課程實現從法律知識教育向法律信仰教育的轉變。教學方法上要從“新”字上下功夫,如教學中的討論環節設置要新在“討論主題”和“討論方式”上。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討論主題必須涵蓋新的現實問題,并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解答這些新問題。討論方式上教師要用“互聯網+”思維設定討論方式。例如,討論的方式可以“課下網絡討論總結+課上討論結果展示、點評”的方式進行。課下網絡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可以在網絡課平臺上進行也可以在教師建立的課堂微信群中進行,組長負責總結討論結果。課上討論結果展示環節為各組組長利用PPT在課堂上展示本組的討論結果,教師進行相應的點評。踐教學中的教學方案設計要重在解決大學生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上,構建“認知•體驗•踐行”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例如,當前一部分大學生存在知行不統一的現象,因此,在實踐教學中設計教學方案時要針對這種現象設計實踐教學方案,設計方案的必須根據大學生實際情況,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進行設計。以促進學生“知行統一”為指導思想,構建“認知•體驗•踐行”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在理解法律及其歷史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的發展規律和時代價值,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核心要義,不斷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程設置上除了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一門必修課外,還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開設相關的法治教育通識選修課程,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合理設置,把法律基本常識和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知法還要在讀書上多下功夫,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可開展“專題參與式讀書”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法律相關書籍,每學期選一個讀書主題,為同學推薦書目,學生撰寫體會,并在班級微信群、QQ群分享,從而提升廣大學生的認知水平。

二、提升輔導員、思政課教師法治素養,發揮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領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領路人,面對日趨復雜的學生管理工作,輔導員要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各類規章制度進行,這就需要輔導員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和法治思維運用能力。各高校要定期組織輔導員學習法律、法規,引導輔導員在處理學生糾紛、學生違紀的問題上要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處理,保障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同時還要積極引導輔導員把培育大學生法治素養貫穿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在學生各種獎勵評選中公共、公開、透明,體現規章制度的公正性,通過潛移默化來引導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大學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關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對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貫穿于整個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這就需要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法治思維運用能力。各高校要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校內外學術交流,準確把握十八屆四中全會的核心內容和精神內涵。還要有效激勵教師深入研究社會熱點問題和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對社會上一些不良司法現象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思考和判斷,不斷抵制各種消極、錯誤的法治認知,將法治精神內化與學生的心靈,逐步培養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載體,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

《決定》指出,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各高校在依法治校的過程中,除了制定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符合的規章制度以外,還要積極建設相應的校園法治文化。高校校園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就是對大學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正確行使自身的權利,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權利,自覺地用實際行動落實依法治校。因此,各高校要做好法治宣傳工作,有效利用校園廣播、校園網、校報、校園貼吧、學校宣傳欄等宣傳陣地,向學生有效傳播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成果。同時,還要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參加社會調查、就業見習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國情、認識社會,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總之,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整個校園呈現出人人學法、人人尊法、人人用法的法治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斷提升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4-10-29001.

[2]王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高校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研究[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論文集[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7.

[3]張小帥.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根本遵循[J].人民政壇,2017.12.•97•

作者:王 敏 陳志娟 單位:大連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