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方略論文
時間:2022-08-18 08:48:00
導語: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方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今年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這一重要思想,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安邦治國的基本方略的精辟概括,是對古今中外一切治國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新貢獻,對推進我國新世紀的改革發展穩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法律和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應該相互結合,統一發揮作用。
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以德治國,就是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并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在中國歷史上,很多人都主張儒法并用,就是思想教育手段和法制手段并用。西方發達國家搞的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它們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市場秩序,也有一套資本主義的市場道德規范。我們發展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在健全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同時,形成社會主義的市場道德規范。
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明顯加強,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道德風尚發生了可喜變化。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復雜的國際國內條件下,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都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圖謀不會改變,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乘隙而入。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必然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多樣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的法則也容易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導致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互助精神、奉獻精神的減弱。這些都給我們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帶來許多新的課題。全黨必須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認真貫徹執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在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這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維護穩定的迫切需要,是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正確方向快速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歸根到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迫切需要。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除了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必須在全社會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要堅持以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為指導,圍繞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繼承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有機聯系起來,努力在全社會形成和發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必須在加強民主法制教育的同時,大力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大力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教育,大力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誠實守信的教育,增強公民信用意識。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大力開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緊跟時代、勇于創新精神,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精神,艱苦奮斗、務求實效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揚一切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要擴大教育的覆蓋面,特別重視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導。要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的宣傳教育的一致性,與社會不同群體的特點和要求的多樣性統一起來,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傳教育的理論性,與人民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實踐性統一起來。要緊密結合我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結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群眾同切實服務群眾結合起來,把加強教育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要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規范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約束和制止不文明行為,形成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氣。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是對群眾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徑,是加強黨的群眾工作的新方式。要深入扎實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全體人民中廣泛開展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反對迷信愚昧、抵制各種歪理邪說的健康氣氛,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樹立良好的精神風尚。要強化陣地意識,加強陣地建設。一切大眾傳媒、一切文化場所、一切精神產品,都要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精神的重要陣地,決不給錯誤思想言論和文化垃圾提供傳播渠道。要以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為中心,狠抓精品生產,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關鍵在黨,首先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使廣大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帶頭身體力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黨員領導干部要成為全黨的表率,共產黨員要成為全社會的表率。只要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采取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一天不放松地抓,從具體事件抓起,就一定能夠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落到實處,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 上一篇:村民自治賄選法律規制論文
- 下一篇:閱讀啟蒙教育教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