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偽造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08 03:46:00

導語:票據偽造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票據偽造分析論文

一、票據偽造的概念

中國人民銀行頒布施行的《支付結算辦法》第14條第4款規定:“本條所稱的偽造是指無權限人假冒他人或虛構他人名義簽章的行為。簽章的變造屬于偽造”。據此可知,所謂票據偽造是指無權限人為了行使票據權利,假冒他人名義或者虛構他人名義簽章的行為。最常用的分類是將票據偽造分為出票偽造和背書偽造。下面分析風險承擔問題時就將以出票偽造和背書偽造分別展開。

二、兩大法系下票據偽造的風險承擔

由于偽造的票據并不是被偽造人的真實簽章,因此通常情況下被偽造人絕對免責,而此時持票人或者承兌人如果發現了票據偽造的事實,該由誰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呢?如果持票人可以追索到偽造人,顯然可以要求偽造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偽造人在取得不法利益后往往會攜款潛逃或者已經將不法利益揮霍殆盡無法歸還他人所受損失,因此此種情況下產生了由誰承擔風險的問題。

下面就將結合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規定具體對出票偽造和背書偽造兩種情況下的風險責任承擔進行分析。

(一)出票偽造的風險分擔

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法系國家關于出票偽造風險責任負擔的原則非常相近,都主張由持票人或付款人負擔風險責任。

1.持票人負擔風險責任

持票人負擔風險責任的時點主要在出票偽造的票據未獲承兌或付款之時。根據各國票據法的規定,當票據在提示承兌或提示付款時,如果付款人發現了出票偽造事實,則可以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因為出票偽造的票據是無效票據,付款人自無付款之責。在無法查找偽造人或偽造人無力賠償的情況下由持票人負擔風險責任。

2.付款人承擔風險責任

由付款人負擔出票偽造的風險責任具體分為兩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付款人對于票據已經付款的情形。對于出票偽造的票據,持票人如果提示付款的,付款人雖進行了審查但是未發現偽造的事實而善意地付款給持票人,付款行為有效,付款人不得要求被付款人償還所付款項,而只能向偽造人追償。但是,如果持票人明知出票人的簽名系偽造仍提示付款,付款人善意地予以支付的,則持票人應將取得的款項返還給善意付款人。

第二種情形是付款人對偽造的出票已經承兌的情形。在匯票制度中,匯票到期前,持票人一般都會根據票據提示請求付款人承兌。若付款人未能發現出票偽造的事實而予以承兌,并且承兌之后才發現偽造的事實,則他對承兌后已付對價的善意持票人不得以該匯票系偽造為由撤銷承兌或拒絕付款,而仍應向承兌后的持票人履行付款義務。付款人此時若要挽回損失只能要求偽造者賠償損害。

3.出票偽造風險責任負擔的例外

如果將出票偽造的風險責任全部歸由付款人承擔顯然可能會導致不公平的情形,因此各國規定了出票偽造風險責任負擔的例外規定,也就是由出票人負擔出票偽造的風險責任。在大陸法系國家,這種例外主要是通過是允許雙方約定將原由付款人負擔的風險責任轉嫁給被偽造人(出票人)。在英美法系國家,關于出票偽造風險責任的例外規定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⑴適用禁反言原則。此種情況主要指如果被偽造人明知票據上出票人的簽名是偽造他的簽名,他卻以行為或沉默方式有意使別人相信該簽名為其真實簽名,之后他就不能對善意購買人或其他善意第三人否認簽名的真實性,以簽名偽造為抗辯拒絕承擔票據責任。⑵出票人對偽造簽名的追認。出票人一經追認,即應承擔票據上的責任。⑶被偽造人有過失。顯然此種情況下出票偽造的風險責任就應由被偽造人負擔。⑷支票客戶違反審查、通知義務。客戶如不履行審查義務,或發現偽造事實不及時通知銀行,銀行錯誤付款的損失就將由客戶承擔。

(二)背書偽造的風險責任

1.付款人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第一,偽造人偽造了出票人的簽章并且以收款人的身份取得票款。因為受委托的付款人是基于委托關系對票據持票人(此時為偽造人)為付款業務,而在背書偽造中被偽造人并未進行真正授權,因此最終的風險應該落在付款人身上;第二,偽造人偽造了出票人的簽章并且以自己為收款人,卻以收款人的身份將票據轉讓給第三人,由第三人取得票款。因為第三人屬善意取得票款并支付了對價,此時付款人沒有審查出出票的偽造,進行了錯誤的付款,責任理所應當自己承擔,因此最終的風險仍然由付款人承擔;第三,出票人的簽章是真實的,但是偽造人偽造了原合法持票人的背書將票據轉讓給第三人,付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第三人付了款,此時的風險仍由付款人承擔。

2.持票人的風險持票的風險有以下兩種情形:第一,偽造人偽造出票人的簽章,以自己作為收款人并將票據轉讓給善意第三人,到第三人提示付款時,如果付款人發現出票偽造而拒絕付款,相對于付款人而言,由于持票人更容易發現票據偽造的事實,因此應由持票人承擔風險;第二,出票人的簽章是真實的,偽造人偽造了原合法持票人的背書并將票據轉讓給第三人,此時付款人如果審查出票據上有背書偽造的存在,同時拒絕付款的,此時應當由持票人承擔風險。原因在于持票人最易防范和發現票據背書偽造,因此其只能依民法原理向偽造人請求賠償或追回損失,如果無法實現此項請求權,最終的風險由善意持票人承擔。

3.被背書人的承擔風險的情形主要有兩種:第一,偽造人偽造了出票人的簽章并以自己為收款人,并將票據背書轉讓給被背書的第三人,第三人又將票據背書轉讓給最后持票人,最后持票人為善意,而付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向最后持票人付了款。此時真實簽章人應就其在票據上的任何記載事項承擔票據責任;第二,出票人的簽章是真實的,但是偽造人偽造了原合法持票人的簽章并將其背書轉讓給被背書的第三人,隨之第三人又將票據背書轉讓給善意的最后持票人,付款人在不知偽造背書的情況下向最后持票人付了款,此時最終的風險落在從偽造人手中取得票據的被背書人(也就是真實簽章人)身上。

三、我國票據偽造風險承擔的完善

我國現行票據法中對票據偽造并未明確區分出票偽造與背書偽造。在票據偽造的法律效力上,也基本上是采納大陸法系國家的規定,即堅持“無簽名無責任”原則,因而偽造人和被偽造人都不承擔票據責任。但在實踐中,最終風險落在付款人身上的要多一些。并且票據法的相關規定也不夠直接、細致,因而使得法律在適用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實踐中出現很多的糾紛,因此很有必要借鑒其他國家的做法來對票據偽造進行系統的規定。

(一)出票偽造風險承擔的完善

在出票偽造的風險承擔上,我國應堅持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原則上應當由付款人承擔,此外可以進行司法解釋,規定以下幾點,以完善出票偽造的風險承擔:

1.允許出票人與付款人之間以事前約定方式風險責任由出票人承擔。根據我國票據法的規定,出票人與付款人之間須有資金關系,且資金關系的性質為委托關系,因而出票人與付款人(主要是銀行)之間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那么雙方可以通過協議的方式就票據偽造的風險承擔問題進行約定。但是由于實務中都是付款人為了規避風險往往約定風險責任由出票人承擔,因此應當結合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規定。也就是,應當規定,協議約定可以免除付款人的一般過失,而對付款人的故意行為或重大過失免除責任的條款無效。

2.承認被偽造人追認的效力。基于被人對于無權人的無權行為的追認的理論,可以規定,對票據上的偽造簽章,被偽造人可以追認,即偽造的票據經出票人追認后就成為有效票據出票人(也即被偽造人)應承擔出票責任。

3.采納英美法上的禁反言原則。也就是說如果被偽造人對票據偽造明知并且以明示或默示的方法向他人表示票據上的出票簽章并非偽造,那么對于善意第三人,被偽造人應當承擔票據責任。

4.被偽造人管理不嚴等自身失誤造成票據被偽造的,應承擔風險。比方說被偽造人對于票據管理不嚴、曾經公開表示授權偽造人某項權利等過錯,此類情況下顯然票據偽造的風險歸由被偽造人承擔。

5.被偽造人未盡通知義務的,應當由被偽造人承擔風險。也就是說被偽造人在知道其簽章被偽造后,應負有通知付款人的義務。因為被偽造人往往是最先知道票據可能被偽造的人,如果他及時將此情況告知付款人,他們將會對提示付款的票據更加認真地審查,盡量避免錯誤付款。至于未盡通知義務的舉證責任,應由付款人承擔。

6.被偽造人違反審查通知的義務。按照銀行工作流程,銀行應向客戶按時發送票據付款對賬單,在銀行向客戶發送已作廢票據及對賬單一定時間之后,如該客戶未提出異議,客戶便無權再要求將銀行錯誤劃出的賬款劃回。

(二)背書偽造風險承擔的完善

我國現行票據法并未直接規定對背書偽造風險的承擔。由于票據法并未對背書偽造的風險責任進行規定,而造成相關規定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別解釋,使得風險承擔變的復雜而且執行起來非常困難,造成了法律理解上的混亂因此有必要加以完善。因此有必要對背書偽造的風險承擔進行規定:首先,可以規定當付款人未付款,同時票據上又沒有真實簽章者,此時最終的風險將落在從偽造人手中取得票據的人的身上,原因是他處于防范和發現票據背書偽造的最有利的地位;其次,是票據已獲付款,此時應由付款人承擔風險。當然如果偽造的票據上有真實的簽章人,那么最終的風險將落在真實簽章人身上。

參考文獻:

[1]呂來明.票據法基本制度評判[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2]趙新華.票據法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高子才.票據法實務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4]童安生.票據法: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摘要:票據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票據市場的健康發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可是由于不法利益的的驅動,出現了票據偽造等嚴重危及票據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行為,而且票據偽造人往往得款后逃之夭夭,因此就出現了風險到底由誰承擔的問題。

關鍵詞:票據偽造;出票偽造;背書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