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經濟法理論教學及學習

時間:2022-05-06 03:43:47

導語:高校經濟法理論教學及學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經濟法理論教學及學習

隨著經濟全球化在全球范圍內拓展進程不斷加快,中國融入世界經濟大家的需求成為必然,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外交流不斷擴大,國際間貿易往來日漸頻繁。中國經濟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經濟管理類人才的犧牲和支持,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于經濟管理類人才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實踐技能。作為國內經濟類、管理類高校專業基礎課的《經濟法概論》,長期以來,支撐和推動了中國經濟、法制生活的深化發展。不同于普通經濟類課程的一個法學學科,《經濟法概論》結合了經濟學科、法學學科兩者的內涵關系,并在實踐教學中將兩者融會貫通。讓學生能夠在經濟社會活動中接受法學學科的規范和指導。最早一版的《經濟法概論》是由我國著名經濟法學家劉隆亨教授在總結當時社會經濟形態、時政現象后于北京大學出版的。起初名叫《經濟法簡論》,后更名為《經濟法概論》。作為一部能記述我國經濟法建設歷程以及反映我國重大經濟決策的著作,自出版以來,具有了理論性、應用性、超前性和真實性的屬性。在之后,不斷修訂、豐富更新,到目前已經修訂了七個版本,印刷發行總量超過幾十萬冊,無論是作為經濟類學科教程抑或是法學類教程,《經濟法概論》均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高校經濟學教學學習教程。《經濟法概論》的修訂更新歷程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辯證詳實地記述了我國經濟法制建設以及經濟法學建設的歷程

歷史的記述,離不開著作的記載和描述。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經濟騰飛的翅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經濟為核心”、堅持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的目標被確立,中國經濟、社會體制全面重新確立、改革。尤其是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經濟法制建設的具體規劃,使得依法治國的思潮具體貫徹到經濟領域,黨中央提出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讓經濟社會中的各類活動、行為在固定的法律形式下運行。依法治國成為經濟社會領域國家管理的準繩,“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具體內涵的形式表現。在“建立和完備經濟法規體系”的目標下,國家立法部門加快立法,司法部門加強對經濟類案件的審查工作,在《經濟法概論》第二,三版中一一都有記述。隨著中國“九五”計劃推出建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第四版的《經濟法概論》詳實反映了應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需求。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升級以及加入WTO的步伐不斷拓展,《經濟法概論》的第五版闡述了“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重點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法律體系”在經濟法和法學領域的需求。

二、結合實際需求,開啟經濟法的新理念、新視角和新體系

從《經濟法概論》出版開始,作者提出并堅持“把經濟法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經濟法是調整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而不是所有經濟關系”的新理念,新視角。作為對經濟生活的總結概括,《經濟法概論》在黨和國家重大經濟決策的問題上有著準確地反映。它是經濟法區別于民法、行政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部門的根本點”的新理念。在經濟法體系構建上,《經濟法概論》總結歸納了四個部分即:市場經濟規制法、宏觀調控法、資源分配與保護法、經濟矛盾中沖突的法律解決機制是作為解決社會主義市場問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必然選擇。作者理論完整、注重結合實際應用、反映經濟現實、并具有一定超前性。

三、著書注重大眾理解、圖文并茂,深入淺出

復雜的理論問題,通常是需要大篇文字詳述解釋,少者數十萬字,多則百萬余字。作為一部講述經濟活動與法律關系的著作,《經濟法概論》是將日常經濟行為、活動概述并賦予法律解釋的存在,著書應該具體落歸到日常經濟行為中來。新版的《經濟法概論》采取圖解形式,內容深入淺出,科學梳理和辨析幾大篇章,主次上并排有序,善用引用和對比,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學全書主題上,理論案例相結合,圖文并茂,解釋經濟法的理論概念。通過圖文的形式,不僅是抽象理論知識的具體表達方式,也是增強圖書可讀性的重要手段。在譬如“經濟關系”、“金融市場體系”、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等抽象概念上,使用圖文形式,極大方便了學生研讀和理解。長期以來,《經濟法概論》堅持著著書的“四性”,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保持理論的真實本質,并具備一定的超前性。從多次修訂改版至今,本書保持著較高的學術水準,在多次國內外圖書博覽會中,廣受推崇。作為一部高校教學和學習的佳品之作,不僅需要兼具經濟和法律體系的理論需求,還應注重現代高等教育中應用性需求,不斷完善創新,譜寫更好的未來。

作者:劉磊 楊文明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