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立法分析及英譯論文
時間:2022-04-01 03:16:04
導語:漢語立法分析及英譯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禁止性規范詞之語言功能分析
漢語立法文本中禁止性法律規范的表述語句可以用“(人/事)+禁止性規范詞+行為動詞”這一結構加以呈現。但是當立法者所要凸顯的內容不同時,在表述上主語會發生變化,此時所使用的規范詞也會有不同。(1)直接以法律、國家等禁令發出者作為主語,禁止性規范詞用“禁止、嚴禁、不允許、不許、絕不允許”。如《反分裂國家法》第2條第1款: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2)直接禁令的承受者作為主語,禁止性規范詞用“不得、不準、不能、不應當、不應、不要、無權。如《合同法》第300條:承運人提高業務標準的,不應當加收票款;《刑事訴訟法》第7條: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3)直接以禁令所保護的內容作為主語,禁止性規范詞用“不受、不容、不可”。如《公司法》第5條第2款: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在英語立法文本中,shall及其各種句式主要用來規定各種法律實體的權利和義務,對適用對象作出規約、許可、授權、禁止等。由于shall為中值情態動詞,由其表述的法律條文具有準確性、明確性和權威性。以美國憲法為例,shall的禁止性規范句式有:(1)shallnotdo:ThePresidentshallnotreceivewithinthatPeriodanyotherEmolumentfromtheUnitedStates,oranyofthem。這句出自第二條第一款,在本句中,shallnot對總統的權利進行限制:總統不得在任期內自合眾國政府和任何州政府接受規定俸給以外的其他報酬。(2)shallnotbedone:TheJudges...shall..receivefortheirServices,aCompensation,whichshallnotbediminishedduringtheirContinuanceinOffice.這句出自第三條第一款,shallnotbediminished規定最高法院和低級法院的法官在任職期間,俸給不得削減,從而保證法官的合法權利。(3)no...shall…:NoTaxorDutyshallbelaidonArticlesexportedfromanyState.這句出自第一條第九款,該款規定對各州輸出的貨物,不得課稅。no...shall..表示禁止。(4)no...shall..norshall..:Nopreferenceshallbegiven...tothePortsofoneStateoverthoseofanother;norshallVesselsboundto,orfromoneState,beobligedtoenter,clear,orpayDutiesinanother.這句也出自第一條第九款。以上兩句通過no...shall..或no...shall..norshall..這樣的句式規定美國諸州有關貿易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該結構具有清晰、簡潔、緊湊的特點,使行文流暢自然,有條不紊,體現出立法語言的邏輯性和審美性。[7]shall通常表示應履行的義務,容易讓聽者/讀者產生認同感,而must表示應服從的命令,給人一種強迫感。法律條文中通過營造認同或至少是默認來行使權力,要比強迫更有效。[8]
漢語立法文本中禁止性規范語詞運用及其英譯
正確理解禁止性規范語詞在法律條文中的語義內涵是做好翻譯的前提。我們將通過歸納、分析漢語立法文本中禁止性規范語詞的語言功能,結合英語立法文本禁止性規范語詞的功能來進行翻譯。1.“不得”“不得”是漢語立法文本中使用最頻繁的禁止性規范語詞,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87條: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此句的禁止性語詞是對國務院總理等權利的禁止,我們可以采用shall譯為:ThePremier,Vice-PremiersandStateCouncilorsshallservenomorethantwoconsecutiveterms。除此之外,常見的句式有:(1)未經/除……,不得……“未經……,不得……”是我國立法文本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禁止性表達式。即“未經A不得B”,是一種附有程序或條件的禁止。[9]與此類似的結構是“非經……,不得……”這一表述式。例如,“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民法通則》第100條)對于此句語言表達,可以采用正面表達來突出禁止性規范詞語的語義作用:Acitizenhastherighttohisportrait,nevertobeusedwithouthisconsent.類似結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0條的規定: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我們可以根據禁止性規范語詞的句法功能,將此句翻譯為:Noorganizationorindividualmay,onanyground,infringeuponthefreedomandprivacyofcitizens''''correspondenceexceptincaseswhere,tomeettheneedsofStatesecurityorofinvestigationintocriminaloffenses,publicsecurityorprocuratorialorgansarepermittedtocensorcorrespondenceinaccordancewithproceduresprescribedbylaw.(2)……不得……(行為)當規范語句的主語是“禁令的承受者”,禁止性規范詞用“不得”。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除使用shallnot來表達禁止外,我們還可以調整為:NoorganizationorindividualmayenjoytheprivilegeofbeingabovetheConstitutionandthelaw.而當法律要禁止同一主體的兩種或兩種以上行為時,因“……有下列行為”的囊括力強且具有表述清晰的特長,故通常將“不得”與“……有下列行為”相結合形成禁止性法律規范的常用表述式“……不得有下列行為”。與此類似的結構表述式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如《合同法》第19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我們可以采用類似上文結構翻譯為:Anoffermaynotberevoked:……另外,“不得”還可以有如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不得”之前的語句為排除條件,前后兩個分句構成同義反復。我們可以翻譯為:Foractsthatareexplicitlydefinedascriminalactsinlaw,theoffendersshallbeconvictedandpunishedinaccordancewithlaw;otherwise,theyshallnotbeconvictedorpunished.2.“禁止”該禁止性規范詞通常用在祈使句中,來表達對法律規范承受者的行為的禁止,即通過“禁止”來指示法律規范承受者不當為某一行為。通常省略“法律”、“國家”等行為者,通過“禁止”對行為人的行為方式進行限制,要求不為一定行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條: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條文中沒有行為施動者,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被動句強調動作本身,可以譯為:Sabotageofthesocialistsystembyanyorganizationorindividualshallbeprohibited.“嚴禁”一詞具有類似語言功能。通常也使用在祈使句中,隱藏的主語“法律”或“國家”禁令承受者不當為某一行為。3.“不受……”“不受……”是一種被動句式,立法者可以從表述的形式上突顯要保護的“主體或其權利、利益”。在漢語立法文本中的慣用表達有:(1)……不受侵犯(A不受侵犯)此結構為常見句式。例如,《憲法》第37條第1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根據語義,可以譯為:Thefreedomofpersonofcitizens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hallnotbeviolated.另外還有一種正反結合的表述方式,即“……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例如,《公司法》第14條第2款:公司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不受侵犯。可以譯為: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acompanyshallbeprotectedbylaw。(2)不受法律追究主要使用在規定免責的法律條文中。例如,《憲法》第74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主席團許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根據“非經……不受”這一結構,我們可以在翻譯中調整為:NodeputytotheNationalPeople''''sCongressmaybearrestedorplacedoncriminaltrialwithouttheconsentofthePresidiumofthecurrentsessionoftheNationalPeople''''sCongressor,whentheNationalPeople''''sCongressisnotinsession,withouttheconsentofitsStandingCommittee.(3)不受……的干涉該表達式通常用來強調獨立行使權力。例如,《憲法》第126條: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除shallnot結構外,我們還可以使用語義內涵一致的結構來進行翻譯:Thepeople''''scourtsshall,inaccordancewiththelaw,exercisejudicialpowerindependentlyandarenotsubjecttointerferencebyadministrativeorgans,publicorganizationsorindividuals.4.“不準”“不準”在法律運用中的慣用表達式(1)未經……許可,不準……“未經……許可的,不準……”是程序性禁止表達。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第7條:……未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或者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許可,任何人不準上下船舶、航空器,不準裝卸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根據語義和結構關系,我們可以翻譯為:……nopersonshallbeallowedtoembarkonordisembarkfromanymeansoftransportandnoarticlessuchasbaggage,goodsorpostalparcelsshallbeloadedorunloadedwithoutthehealthandquarantineinspector''''spermission.(2)有下列情形的……,不準……當遇到多種禁止情形時,通常與“有下列情形的……”搭配,以語義含糊達到法律調整的目的。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國人,不準出境:……。我們可以譯為:AliensshallnotbeallowedtoleaveChinaiftheycomeunderanyofthefollowingcategories:……總之,禁止性規范詞在漢語立法文本中的使用形式多樣。只有正確理解這些規范詞的語義內涵,才能在翻譯中做到語言功能對等。
本文作者:尹延安工作單位:浙江農林大學
- 上一篇:新聞侵權立法問題改善探究
- 下一篇:化妝品缺陷產品召回之現狀及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