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立法保障分析
時間:2022-03-19 09:31:05
導語:鄉村振興立法保障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法治作為當前治國理政的主要方式,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治理鄉村也逐漸呈現了法治鄉村的概念,就當前的背景來說,因為主要是以法治鄉村為時代背景,因此以提供鄉村建設以此來約束鄉村的法治建設,包括公權力的實行,以及其他方面等的實施。現在治國的理念都是依法治國,因此鄉村的建設更加應該向著依法治國的形勢發展。當前保證農民依法治國權利的實現也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方式。因此,文章主要就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的立法保障方面進行了研究及分析。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立法保障
現在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之一,我們國家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國家,因此生活中出現了糾紛一般普遍采用法律的手段進行解決,因為當前從1999年依法治國的理念開始進入憲法,就標志著依法治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中建設法治國家成為目前國家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因為作為比較傳統的農業大國,“三農”問題一直是當前鄉村解決問題的核心,對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意義也是舉足輕重的。
1關于當前鄉村的主要治理模式的發展
因為當前一般普遍使用兩種意義上的鄉村概念,第一種指的就是國家編制內的縣級以下的建制,第二種就是自然而然演變而成的農村的概念,因為二者主要在現實意義上有不同,鄉村涵蓋的范圍也是非常廣的,在經濟意義上可能也是更加開放的。從鄉村普遍的意義上對鄉村的概念進行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關于法治鄉村來說,學界和官方當前一直在研究其中的主要意義,有的學者站在語文含義的角度上對鄉村的概念進行研究,有些學者是單純從地理的角度對鄉村的概念進行研究,這些分析以及解讀在現實上也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因為主要是基于對法治的尊重。當前雖然沒有明確對概念作出界定,但是法治鄉村也是目前鄉村治理模式最終可能追求的,因為在法治的規范下,鄉村的治理有一個比較規范的治理的體系,可以更加合理地規范鄉村村民的一些不合理的行為,使得鄉村的基層權力和公共權力得到比較有效的制約,現在當前的主要價值追求就是使得農民的權利得到基本保障,這個樣子就能夠營造鄉村振興的環境。當前鄉村治理的核心還是農業的發展,因為對于農民來說,農民如果有錢,富強起來了,就不會使得國家不穩定的發展,鄉村治理的核心才會走向最終的成功。以前的鄉村治理的模式,僅僅局限于一些固定的格局以及一些熟人社會,但是當前的宗法秩序主要是以自發的特征為主要限制的,家長權威現在也慢慢的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因此鄉村的治理更加應該體現法治思維,目前已經成立的法律可能會得到比較普遍性的服從。法治得到服從主要依據的是能夠體現以人民的意志制定的法律,因為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的普遍服從,關于法治社會最終講究的就是一個法律制度,一個好的法律制度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服從,一個不好的法律,怎么樣人們不會從心底里去遵守它。關于鄉村的法治實際上講究的就是從社會規律層面去規范鄉村中生活人民的行為,使得人民的行為得到鄉村規約的限制,目前來說鄉村的法治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以及生態等多個方面進行制約,因此不會受到個人意志的制約。當前主要是法治和人治相比,會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一些不同。主要是法治鄉村的建設離不開許多人的參與,因此關于法治的重點是不能離開許多人的參與。關于鄉村戰略在實施的過程中,實際上法治鄉村建設主要是通過國家的控制進行的,因為當前關于國家規劃以及扶持的措施之所以能夠一直推進以及不會因為基層權力中個別領導以及農村自治過程的一些負責任因為私人的事情最后導致領導干部以及農村自治的結果發生大范圍的改變。法治鄉村主要是通過一些基層的政權組織對于有些公共權力的實施,進行權力的約束,這樣可以使得鄉村得到比較良好的建設,農民的權利得到保障,不會因為基層的官員私自進行權力的實施,相應鄉村的法治建設。目前鄉村的法治建設可以使得許多的基層的基礎建設不會出現官員把基礎的投資收入自己囊中的事情,導致最后鄉村的基礎建設無疾而終。
2鄉村振興立法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研究
2.1關于農村“四項制度”。首先是對于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來說,通過立法來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穩定并不是一項長久之計。只有在農村承包土地的時候重視對于土地經營權的落實,必須要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依法向金融機構融資擔保、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其次是要重視農村土地制度的落實,必須要允許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并且在科學技術、經濟水平以及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有效地結合著實際的要求對農用地的用途管制規定和用地標準進行規范,使得農產品初加工設施用地等設施實施農用地備案管理。另外,是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優化改善,通過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來堅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正確方向,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充實農村集體產權權能。最后對于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來說,只有積極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推廣減量化和清潔化農業生產模式,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2.2關于產業發展。第一步是要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通過“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來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并且要積積極順應時展的潮流,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第二步則是要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在宏觀層面上通過實際調研和經驗的總結,從實際出發來制定和落實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并積極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第三步要重視對綠色鄉村的發展理念落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農業功能區制度、建立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2.3關于民生問題。需要尤為注重的就是農民的就業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只有建立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并把農民技能培訓列入地方職業技能培訓總體社會救助體系,將給予其最大的經濟保障。另外,我國現階段的精準扶貧政策也有效強化了生態扶貧、產業扶貧等工作的落實,對提高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
3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立法保障
現在關于黨的已經正式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因此國家已經把重心放在了鄉村法治建設上了。當前關于我國農村的鄉村發展進程也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其中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重要的就是的關于建設法治主義的國家。當前從法治觀念的發展來說,從很久以前一直到現在,法治一直是治理國家的核心,因此法治作為治理國家是一種比較認可的治理方式,是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都要依照法治進行治理,目前不是依靠任何單個人的社會權威就可以得到治理。當前“法治”一詞可能最早是出現在現代社會中,因為此種治理方式對于保證鄉村戰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3.1可以推進黨的“三農”政策的法制化建設。黨的之所以把法治建設寫入黨章,也標志中國共產黨可能想主要以此為一個長期發展的目標,因為當前在兩會中,一直提出關于鄉村振興的戰略研究,當前已經逐漸形成了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研究核心。目前關于如何把黨內的目標轉化為一些重大的方針政策也逐漸成為主要的核心。3.2關于鄉村戰略的具體內容。當前,黨的主要是要以農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因為按照產業興旺的概念以及鄉村文明、生活富裕的觀念來說,發展農業都是第一選擇,實際上來說,不僅僅應該保證從經濟得到振興發展,還應該使得農村的政治、文化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得到發展。3.3關于農村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證。因為鄉村振興的實現一直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民的夢想,因此關于法治建設如果能夠使得這個目標實現,農民會支持這個方針政策的。當前深化改革土地機制,進行農業經驗機制的改革,完善承包體制,進行綜合治理,一直是當前重大改革的核心,但是改革不能僅僅從表面上來說,還應該有一些依據。3.4適當補全依法治國中一些弱勢問題。當前黨的建設目標一直強調依法治國,但是鄉村在依法治國的建設中是基礎力量,但是在社會管理現在面臨很大的轉型的環境中,鄉村建設也以自己的發展力量在發展,因為大多數的法律上還是和城市有關系的,所以當前的發展方向應該把重心放在鄉村振興的法治建設上,這樣可以促進依法治國理念的發展以及普及。
4結論
上文主要就鄉村目前主要治理模式以及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立法保障進行了敘述以及研究,可以發現鄉村的振興實施中需要依法治國理念的支撐,因為鄉村是主要的基礎力量,因為近些年來,一直把重心放在城市上,忽略了鄉村的重要力量,當前鄉村的法治建設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因此關于鄉村的基礎法治建設應該從多個方面進行普及,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國家法治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張旭光.關于我國新農村法治建設的思考[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15(14).
[3]顧云霞.關于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J].廣西學報,2018(23).
[4]胡曉麗.國外法治農村建設的經驗[J].經濟論壇,2016(27).
[5]海若.鄉村振興法治建設的作用[J].資源導刊,2015(34).
[6]唐湘龍.鄉村建設管理制度及法律保障[J].城鄉建設,2016(16).
作者:王婧 單位:三亞學院
- 上一篇:中老年舞蹈教育發展研究
- 下一篇:對外援助立法必要性分析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