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犯罪的心理特征探究
時間:2022-05-11 11:48:00
導語:職務犯罪的心理特征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預防職務犯罪,越來越成為明智的政府執政治國的重要內容和有識之士關注的重要課題。本文淺析了職務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內外因對職務犯罪產生的影響。公職人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心理過程雖然千變萬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尋,有規律可循。本文側重于從心理方面對職務犯罪進行淺析。
關鍵詞:職務犯罪職務犯罪的基本特征
職務犯罪,指國家工作人員和其他在社會團體、企業和事業單位中依照法律、法規或者組織章程等從事公職的人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濫用職權,或者由于不正確履行職權所實施的違背職責要求的依照刑法規定理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總稱。職務犯罪,已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顆毒瘤,它極大地損害著社會正義,破壞著經濟發展,腐蝕著政治清明。廉潔的政府,正直的公職人員,高效的管理,無腐敗的繁榮,越來越成為各國政府和人們共同追求和奮斗的目標;采取有效的戰略和對策來控制和預防職務犯罪,越來越成為明智的政府執政治國的重要內容和有識之士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職務犯罪的基本特征
職務犯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或其他在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公職人員。他們掌握著國家或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及大眾所賦予的權力,由于這種權力易使權力擁有者心理上無視法律,無視大眾想以權謀私心理的產生,而引起職務犯罪的發生。從總體上看,職務犯罪的基本特征有:(1)該罪由國家工作人員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公職的人員構成。(2)絕大多數職務犯罪由故意構成,也有個別(少數)的職務犯罪由過失構成,還有的職務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過失構成。(3)職務犯罪在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從事公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中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的犯罪;從事公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中的人員濫用職權實施的犯罪;從事公職的國家工作人員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中的人員對工作嚴重不負責任或不履行、不正確履行職責而造成對國家或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職務活動管理職能的侵犯。
二、外因對職務犯罪產生的心理影響
(一)社會環境對公職人員職務犯罪產生的心理影響
環境是在人的心理、意識之外,對人的心理、意識的形成發生影響的全部條件,包括個人身體之外存在的客觀事實,也包括身體內部的運動與變化等等。作為具有一定職權的公職人員實施職務犯罪同樣與一定的社會環境有關。特別是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對公職人員心理素質的發展和個人行為方式的影響,是誘發其職務犯罪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外在客觀因素。對公職人員犯罪心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私有觀念的存在,以及一些社會不正之風的助長,誘發了部分公職人員的貪婪心理。第二、市場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使一些公職人員產生對商品金錢頂禮膜拜的心理,外化為權錢交易行為。第三、社會控制弱化和監管制度的漏洞,增強了一些公職人員的僥幸心理和投機心理。
(二)社會矛盾對公職人員職務犯罪產生的心理影響
第一、經濟權力化和權力經濟化,為"權錢交易"等職務犯罪打開方便之門。
第二、新舊體制轉軌過程中出現兩種體制并存的局面,造成缺陷疊加這一社會矛盾,為某些公職人員提供了犯罪的土壤。
第三、社會分配制度的缺陷,是誘發公職人員職務犯罪心理的催化劑。
第四、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重了部分公職人員的不平衡心理。
三、內因對職務犯罪產生的心理影響
行動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都在特定心理支配下進行。當犯罪可能比從事其他可供選擇的合法行為帶來更大的利益,而只須付出較小代價時,那么當事人可能會選擇犯罪。國家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貪污賄賂、瀆職和“侵權”等職務犯罪也不例外。少數公職人員之所以淪為罪犯,除了客觀方面的原因外,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狀態無疑是驅使他們墮落的“助推器”。公職人員職務犯罪的心理,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心理活動。其犯罪心理軌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的社會經歷和個性特點所決定。歸納起來,公職人員實施職務犯罪的心理主要有十種:一是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二是難以自控的矛盾心理;三是“見錢眼開”的貪婪心理;四是深感吃虧的補償心理;五是貪圖享樂的虛榮心理;六是按“勞”取“酬”的交易心理;七是有恃無恐的攀比心理;八是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九是撈了就跑的投機心理;十是破罐破摔的對抗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或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職務犯罪的心理往往是復雜多變的,甚至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了解和掌握這些心理,對于探索“防控學”,建立“防控心理畫像庫”開展職務犯罪預防研究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如何看待職務犯罪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職務犯罪預防須考慮人的特性。人并不是天生的罪犯,人生理遺傳的先天因素在職務犯罪行為的產生、發展過程中是不起決定作用的。人并非圣賢,不可能個個都具有崇高的覺悟和堅強的意志力,公職人員也難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抵擋住誘惑。公職人員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心理過程千變萬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尋,有規律可循。我們要通過理論和實踐不斷的升華和總結,找出其規律總結其共性,積極探索懲治職務犯罪的治本之策。努力從源頭上遏制和預防職務犯罪。
- 上一篇:小議城市農民工閑暇生活研究
- 下一篇:剖析行政訴訟起訴期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