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探討
時間:2022-04-28 11:23:26
導語:市政道路與軌道交通工程交叉施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主要結合合肥市濱湖新區路網工程與軌道交通5號線具體的施工案例,對交叉施工全過程管理展開論述,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措施,為城市道路管理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城市道路;地鐵軌道;策劃對接;設計優化;技術管理
1工程概況
在合肥市對于濱湖新區所做總體路網規劃中,西自上海路起,途中與泉州路、福建路以及天津路相交,最后東至揚子江的揚子江路屬于城市支路,共計長1755.85m,呈東西走向,設計行車速度40km/h,規劃寬36m紅線。本項目屬于基礎工程,建設目的是改善濱湖新區整體環境、加快合肥城市發展。
2工程結構與軌道交通關系及影響等級
本項目整體臨近揚子江路站,軌道交通當中的結構施工采用明挖法,項目基坑挖深為15.42m,而市政道路項目需要在站體旁約34.6m路段處,其路基用的是水泥攪拌樁采用非開挖法施工,開挖段項目路基的施工地點與5號軌道交通線外壁之間的凈距至少要34.6m(比2倍基坑挖深30.82m要大),因此本項目與軌道交通的接近程度屬于不接近。按開挖段項目路基的具體施工地點與5號軌道交通線外壁不接近,基本不會對本項目產生影響。對本項目安全等級進行綜合判斷,并確定為三級。
3工程與軌道5號交通線關系
揚子江路整體呈東西走向,與上海路有交叉,而地鐵5號線就在上海路東側,與其同向。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如下圖。雨水管規格為DN600,沿項目線路敷設在工程左側設置的綠化帶下方,管路起自地鐵5號線的正上方。站體當中的頂板具有11.98m高程,雨水管底位于12.478m標高處。通過對基坑面積、形狀、挖深、周圍環境,以及地質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可知本工程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是基坑挖深,因揚子江路工程的雨水管位于站體范圍內,該段施工需要安排在地鐵結構防水層,及其混凝土保護層全部施工完后,以C20混凝土,從站體頂板所在的11.98m起回填,直到高程12.78m處。該段雨水管以12.478m為底部基準高程,澆混凝土時把雨水管線施工所需寬度預留出來,等到雨水管整個施工結束后,再以C20混凝土展開澆筑,到設計高程為止。站東20m以內設置的雨水管,均以12.43m高程為底部基準,先鑿除水泥攪拌樁樁頭,使其與至12.48m的設計高程持平,再展開雨水管施工。樁徑為0.6m,安設時按1.3m樁距,使其呈等邊三角形,并控制樁頂在12.78m高程處,樁長4.78m,樁底控制在8m高程處,使其在②層土內部分恰好為2倍樁徑,樁基施工結束后,將樁頭鑿除,并將場地整平至12.38m高程,以40cm級配碎石分兩層回填,并按94%壓實度做壓實處理,等到采用碎石將涉鐵段回填到12.78m高程并以土工格柵實施滿鋪后,再以6%石灰改善土通過分層回填方式展開路床施工,直至頂面設計高程。
4防護措施
4.1攪拌樁施工防護
①本次選擇對土體擾動最小的水泥攪拌樁展開路基處理。同時對該區域的攪拌樁施工作業展開精細化安排,按設計要求與施工方案嚴格展開作業。②對關鍵施工區以及隧道結構內,包括周圍土體安設測點,工程實施期間展開動態監測,并對樁基施工期間的監控數據,予以動態優化,實現動態施工管理。③設置區間隧道上方處雨水管時,需要對其做內襯防水處理,以免下方區間隧道因管道漏水而影響其安全性,使其能夠正常使用。
4.2交叉口路基防護
①施工時,自區間隧道中心線起向兩側不超過35m均是關鍵區,該區域施工應按設計圖紙、施工方案展開精細化作業,需要有序銜接每一道工序。②在對關鍵施工區澆混凝土時,應按30cm厚度分層。等到混凝土滿足設計強度后,展開路床灰土施工,按廠拌法在站體兩側15m內展開灰土施工。施工時嚴禁超前,先后順序務必與設計要求一致。③隧道結構覆土達不到5m厚的區域,所用施工機械的等效靜載不許超過20kPa。④道路施工時,應嚴格監測關鍵施工區內隧道結構出現的動態變形,再借助監控數據,動態優化土體開挖施工。⑤施工期間,應對站體頂防水層以及細石混凝土進行加強保護,如有損壞必須立刻修復。5監測5.1埋設基準點①用于監測沉降的基準點,數量在2個或以上,且不可設置在變形影響范圍內,其位置必須能長期保持穩定性。可選擇安設在沉降穩定,且基礎較深的部位,另選穩固位置設置基準點也可。②布設的工作基點,要求觀測監測點方便,且所在區域相對穩定,在施工期為重中之重,模板設計與安裝、混凝土配比與澆筑振搗、混凝土養生以及預埋件設置均需采取特殊設計和方法,綜合來保證墩身外觀質量;墩身施工高空作業時,施工腳手架、安全通道設置、模板安裝與拆除、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與養生均有較大的安全風險,需認真進行施工設計、合理布置臨時結構,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4.3蓋梁施工
蓋梁采用抱箍、落地鋼管支架或在墩身上設置預埋牛腿進行施工。支撐支架安裝完成后,安裝底模,進行鋼筋綁扎、安裝側模后再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搭設支架,蓋梁底板支設在支架上。采用抱箍法施工時,墩柱混凝土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100%后方可進行,并采取夾墊土工布、橡膠板等有效保護措施,防止損傷混凝土表面。安裝時首先確定抱箍在墩柱上的標高及位置,然后將兩半圓抱箍通過高強螺栓固定于墩柱上。其安裝結構見圖1、圖2所示。①鋼抱箍在墩柱上固定好以后,進行牛腿的加固,并在牛腿上架設工字鋼或貝雷梁作縱向承力結構,然后在其上鋪設分配梁形成承力支撐架;踩踏鋼板及安全防護安設后,進行鋼筋綁扎及模板安裝,澆筑混凝土。②混凝土澆筑采用汽車泵或吊車吊斗入模。拆模后要及時進行土工布覆蓋灑水養生,避免直接在混凝土表面澆水,以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造成混凝土體內外溫差過大而產生溫度裂縫,養生期以7d為宜。③蓋梁外觀質量控制是施工控制重點,模板設計與安裝、混凝土配比與澆筑振搗、混凝土養生以及預埋件設置均需采取特殊設計和方法,綜合來保證蓋梁外觀質量;蓋梁無論采用支架或抱箍法現澆,支架結構和模板體系必須經過專業設計和分析計算,確保整個施工過程中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支架安裝完畢后必須進行預壓,預壓荷載不小于1.2倍的蓋梁自重荷載。
5結語
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必須針對橋型結構及現場情況通盤布局,合理規劃,科學安排;針對不同的地質情況和施工環境選擇合適的施工工藝;無論是采用何種方法都必須做到理論上合理,經濟上可行,資源上節約,質量上合格。在裝配式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到預制場地的規劃及布置,以及施工現場的空間條件,合理配置資源,科學選擇機械,積極利用大數據系統對其進行優化;通過數據分析隨時掌握現場情況,精準科學進行施工。
參考文獻
[1]JTGF80/1-2017,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
[2]JTGT3650—2020,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
[3]JTGF90-20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S].
[4]焦習龍.道路橋梁施工管理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14(11):4-6.
[5]蔡凱.道路橋梁工程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措施分析[J].地產,2019(22):58.
作者:都愛民 單位:安徽省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環境工程專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研究
- 下一篇: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