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與提高經濟效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9 05:02:00
導語:控制成本與提高經濟效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獲取效益(或利潤),而效益是由收入和成本之差決定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逐步確立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大多數商品市場逐漸轉變為買方市場,產品供過于求,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競爭不僅使有利可圖的行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大,也推動著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為了占領市場,企業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生產出性能更高、價格更低的產品。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取得最大化利潤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降低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是反映和監督勞動耗費的工具,是綜合反映企業工作質量,推動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桿。
關鍵詞:企業管理;成本控制;經濟效益
1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成本管理的意識淡薄。
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有些企業在經營決策時,往往不考慮經濟效益,重生產管理輕經營管理,重數量指標輕效益指標,加上職工經營意識、效益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比較淡薄,時至今日,一說成本超支,要么歸于物價上漲原因,要么歸于上級計劃不周,只講客觀,而不從自身粗放的成本管理中找原因,寄幻想于上級成本支出計劃的調整,怕過緊日子吃虧,怕承擔成本管理風險,層層向上伸手,存在著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觀念上的滯后,嚴重阻礙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和加強。
(2)成本計算工作的隨意性。
企業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以來,企業與職工個人利益同企業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宏觀上缺乏有效的控制機構,企業行為日趨短期化,反映到成本計算上是少計或多計成本。如:隨意提高費用開支標準,擴大成本開支范圍;該攤的費用不攤或少攤,該提的費用不提或少提;不轉或多轉在產品成本,少轉專項工程費用等。這種視本單位利益需要人為地調整成本的現象,是司空見慣的。
(3)成本管理措施不夠完善,責任落實不到位。
長期以來,企業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顧慮太多,習慣于“中庸之道”,在收入分配上不敢真正拉開檔次,不敢使那些工作突出、貢獻大的職工先富裕起來,未能使他們名利雙收。對超支、損失浪費,不敢在“否決”上動真的,尤其是沒有按規定真正將成本控制目標完成情況與政績考核、職務和工資晉升很好地結合起來,考核時往往心慈手軟,講客觀、講情面,遷就照顧,獎罰不分明,使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無法形成。沒有真正下決心剝離和清除依附在主業身上的“寄生”公司,沒有根治其它經濟實體擠控主業的現象,缺乏“碰硬”的保證措施,遇到關鍵性問題總是下不了決心和狠心,致使這些問題成為成本管理不能落實的主要障礙。
2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途徑
(1)強化成本意識是做好成本管理的前提。
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成本指標是企業管理的一項綜合性指標,它涉及到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強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必須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場,打開銷路,占領市場的同時,還要眼睛向內,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為此,企業應廣泛深入地強化成本管理宣傳教育。把市場競爭的壓力,轉化為全體職工的壓力,使人人肩上有指標,人人都來關心成本,主動為降低成本獻計獻策,精打細算,真正做到從我做起,就是事事、時時、處處都要對產品成本有明確的反映。實行全員、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如果有了這樣的成本意識,這樣的自覺行動,企業降低成本的潛力就有可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2)夯實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首先要齊抓共管。做到單位第一管理者組織抓,財務主管具體抓,具體工作人員協同抓,有關部門配合抓,同心協力強化成本管理基礎工作,做到成本費用真實可靠,為領導經營決策提供詳實的資料。其次要健全內部各種規章制度。完善各種管理辦法,從調查研究入手,學習先進經驗和辦法,制定出適合自身實情的規定和措施,同時要不斷地修訂和完善,使成本管理工作系統化、規范化、標準化。其三要加強法制教育。端正領導班子的經營思想和行為,做到依法經營和管理,嚴格遵守財經紀律,堵塞因管理不善和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造成的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其四應加大財務監督、內部審計力度。財務監察、審計人員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及時檢查、掌握、反饋財務管理的負面信息,對違規、違紀現象采取有效措施,嚴肅查處,決不手軟。把日常財務監督、審計工作與加強成本管理、凈化運營成本緊密結合起來,強力推進成本管理工作規范化(3)改革成本計劃管理體制。
成本工作的地位與作用同成本計劃管理體制有直接的關系,近幾年來,成本指標已不再下達,只是在成本報表上保留了何比產品成本降低率“這一徒具形式的欄次,連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也是只包利潤指標,而不包成本指標,無形中增長了企業領導只重視利潤,忽視成本管理的傾向。為獲得更多的盈利,千方百計在產品價格上做文章,而功夫不是下在成本管理上,使相當部分企業的經濟效益靠漲價或變相漲價取得,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客觀標準亦越來越失真。因此,應改變現行的成本計劃附屬于財務計劃的做法,將成本計劃單獨納入計劃管理體系,同財務計劃平行,在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中作為指令性計劃指標考核。盡管目前對成本指標有不少爭議,從實際情況看,”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可比性強,便于分析,仍以此作為成本考核指標為宜。
(4)認認真真落實成本責任制。
成本工作貫穿于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每個人工作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企業產品成本水平,經濟效益的高低。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社會未達到各取所需”的極其發達生產力水平以前,經濟利益、物質利益原則始終是經濟發展的主動力。為了調動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必須認真落實成本責任制,實行全員成本管理。即:按責任歸屬確定價值指標數據,計算指標完成情況,定期考核,獎懲兌現。使企業從領導到職工群眾,人人有成本責任目標,個個講求經濟效益,增強其緊迫感、責任心,真正將成本責任制落到實處。
(5)舉措創新,強化管理。
在管理中,應緊緊抓住效益這個中心不動搖,抓住成本不松手,抓住成本否決不留情,強化成本控制,讓市場機制進入車間、班組,成本指標分解到人,模擬市場價格,進行成本倒算,實行成本一票否決制。
首先,針對企業薄弱環節和降低成本的關鍵問題,制定本企業管理制度、降低成本目標和具體措施,層層明確指標,人人落實責任。其次,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各單位降低成本目標完成情況與領導政績相掛鉤,同職工利益相掛鉤,激勵職工眼睛向內真抓實干,講究實效。最后,精心組織,在向成本要效益活動中,重視一個“實”字,即指標實、措施實、成果實;力求一個“細”字,即指標分解的細,責任明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精打細算;在考核中突出一個“嚴”字,即從嚴要求,從嚴把關,做到全員抓、全面抓、全過程抓、全方位抓,不留死角,不留真空地帶。通過以上舉措,可有效地提高企業全面成本管理水平。
現代化企業生產經營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的,要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因此,在建立現代化制度中強調成本管理尤為重要。
- 上一篇:生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研究論文
- 下一篇:六位計數器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