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市場壓價企業創效創牌論文
時間:2022-05-05 04:53:00
導語:消化市場壓價企業創效創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加強目標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目標成本的測算和下達;目標成本的反映和控制;目標成本的分析和評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目標成本管理是一項貫穿于施工組織與管理全過程的系統工程、目標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盡人意、目標成本的測算和下達的基本流程、推行目標成本管理的項目,均要形成書面的責任人名單明確責任傳遞的方法、凡新開工程均需實行目標成本管理下的效益評估和考核制度、效益評估和考核的主要依據、業績評估的工作步驟、對項目管理部的考核、公司對所屬項目管理部的考核,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考核等,具體請詳見。
一、加強目標成本管理的基本思路
目標成本管理是一項貫穿于施工組織與管理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它一般包括成本策劃、目標測算、目標下達和分解、過程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核查、效益評估和考核等七大環節。實施目標成本管理是消化市場壓價讓利因素,實現企業創效創牌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消耗、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目標成本管理已推行多年,但并不盡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目標成本的測算方式與施工現場實際的施工組織形式相分離,設定的成本目標與施工管理的分工不一致,無法真正落實到實施人和控制人身上;二是目標成本測算沒有明確成本責任區域,使成本責任無法傳遞,成本目標無法分解,測算資料形同虛設,只能作為項目最終盈虧分析的參考資料,而無法體現目標成本管理最重要的環節——過程控制。因此,在吸取大量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構筑了現在推行的這套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在建立這個體系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把握三條原則:一是遵循誰實施、誰受控、誰負責的原則,將設定的分項成本與施工管理的基本分工一致起來,力求實現誰組織施工,誰控制消耗,誰對受控內容的結果負責;二是遵循建立成本責任區域原則,設定了項目成本12個成本責任區域,力求做到在責任區域內,生產管理、消耗控制、成本核算三位一體,實施集成管理;三是遵循目標成本可分解原則,對構成實物量的責任區域明確測算到分部、分項、分層、分棟,便于項目部相關人員將局部控制和總體控制統一起來。
目前實施的這套方法,對項目成本的過程控制很有用,真正做到了項目成本事前有目標,過程控制有依據,成本分析較直觀,而且成本責任區域明晰后便于落實分項成本的責任人和考核責任人的工作績效。最重要的是,面對壓價讓利白熱化的市場環境,推行目標成本管理,有利于增強全體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有利于把握項目投入產出的全局,有利于從機制上保證項目成本在過程中受控,這對于企業今后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從目前推行的效果看,盡管還剛開始,最終結果有待于實踐來檢驗,但精打細算控成本的氛圍已在試行項目班子中形成,且勢頭良好,推行目標成本管理的目的之一已經實現。
二、目標成本的測算和下達
目標成本的測算和下達的基本流程是:項目部提供圖紙實物量,公司對項目提供的實物量進行抽樣核對,公司目標成本工作小組在數量和內容無異議的情況下按市場價或公司設定的消耗參數配價,形成的目標成本由公司下達給工經部,由工經部下達給項目部。
為統一圖紙實物量計算規則,公司頒布了操作指南。整個測算過程,按照施工組織的一般規律,將工程項目的成本劃分為12個責任區域,即:大臨設施、成型鋼筋、預拌砼、模板、腳手、機械費、結構件、磚墻和粉刷、樓地和屋面、分建工程、管理費用、其他(主要指總體部分中或其他實際發生的成本項中無法歸入上述區域的成本)。對每一個責任區域均按批準的施工方案計算出相應的允許消耗量,對構成實物量的責任區域測算到分部分項,以便于過程中的控制。
三、目標成本的反映和控制
目標成本落實后,相關項目部要按公司規定的11個責任區域要求,將目標成本分解并落實到相關責任人身上。總體上責任人落實要按公司規定的要求實施,細步分工可以結合項目自身的特點自行尋找合適的方法,但不論采用什么方法,推行目標成本管理的項目,均要形成書面的責任人名單明確責任傳遞的方法。成本目標如果不能及時落實到責任人身上,過程控制就沒有依據,就不可能有效展開。
成本責任區域責任分配表
項目部收到目標成本任務后,按設定的成本責任區域,對目標成本進行分解并落實相關責任人。同時為保證目標成本下達后,項目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圍繞目標的實現來運作,公司對實行目標成本管理項目的臺帳、報表體系作了調整,通過臺帳、報表等管理工具的重新設定,從流程和制度上強制性地將項目管理部消耗核算和控制納入目標成本管理的軌道,以保證目標成本管理的有效推進。
四、目標成本的分析和評估
公司、工經部、項目部通過對目標和實耗數據的不斷對比分析,及時發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項目成本處于受控狀態,真正實現項目成本從事后反映向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轉變。
1.凡新開工程均需實行目標成本管理下的效益評估和考核制度,未經效益評估和考核的項目管理部,除核發規定的責任預發工資外,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其他獎勵。對某一具體項目而言,當劃定的施工階段或合同標的規定的工程內容結束(包括工程竣工)后1個月內,公司、工經部相關部門應對項目管理部的階段效益進行評估。當評估資料完成后,實施經濟和管理責任的考核。
2.效益評估和考核的主要依據是:(1)公司和工經部下達的目標成本;(2)項目管理部的各類基礎管理資料(主要指臺帳、報表、憑證);(3)公司、工經部相關部門對該項目過程檢查中形成的檢查結論。
3.效益評估的目的是對項目管理部前一施工階段目標成本控制情況作一評價,以分析項目管理部對公司、工經部下達的目標成本完成情況及水準,為項目管理部的分階段考核提供完整、真實、可靠的依據。
4.業績評估的工作步驟如下:
⑴當項目管理部分階段施工或合同標的規定的工程內容結束后兩周內,由項目經理牽頭,組織項目管理部相關人員填寫《XX項目部XX階段業績評估表》,報工經部。
⑵工經部在收到項目管理部“評估表”的一周內應對該項目的目標成本完成情況作出評價,且評價人應在“評估表”上簽字。工經部評估結束后應立即將“評估表”送公司。
⑶公司在收到工經部初審的“評估表”后的兩周內,組織公司相關部門對項目管理部目標成本完成情況進行復審并形成最終評估意見及考核意見送公司經理室。考核意見經公司經理室批準后作為對項目管理部階段兌現的主要依據。
5.對項目管理部的考核
⑴公司對所屬項目管理部的考核,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考核。當項目管理部實現了公司和工經部下達的成本目標和其他經營管理目標,或在公司和工經部的過程檢查中確認成本處于受控狀態時,每月核發責任預發工資;當目標完成后經效益評估和考核,確認在目標成本下有降本事實的給予超利獎勵。
⑵對各項目管理部的分配采取月度預發、階段考核、竣工清核、超利獎勵、責任到位的辦法。階段考核分目標責任考核和盈利評估(審計)兩個方面,目標責任考核主要考核對公司、工經部下達目標的達成程度和運作質量,盈利評估(審計)主要指在公司下達的目標成本下,是否有降本事實,對實現的目標成本下的降本,原則上按4:6分成,即公司(工經部)提取超利部分的40%,項目管理部提取超利部分的60%。
⑶項目管理部的收入構成:
①項目管理部收入=核定的責任預發+審定的超利獎勵
②超利獎勵=(目標成本-實際成本)*分成系數③超利兌現=超利獎勵*項目資金到位率
④項目經理超利分成獎勵=項目部超利兌現數*8%
⑤項目部其他人員超利分成獎勵=項目經理提出的分配預算(額度按考核結果明確后的兌現數)
⑥考慮到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對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運用索賠等方式產生的經營利潤,在項目部完成公司下達的利費目標前提下有超利費事實的,該部分經營利潤同樣予以分成。
⑷考慮到工程項目施工的連續性和完整性,一般情況下,基礎階段兌現該階段超利兌現數的30%,結構、粉刷階段兌現50%,竣工收尾階段經清核后兌現應獎勵的余額。
⑸分成獎勵的兌現應與項目資金到位的情況直接掛鉤,當項目資金到位數小于實際成本時暫不考慮兌現(不含公司批準的合同墊資數);當項目資金到位數小于公司規定的收取標準,大于實際成本時,按到位比例兌現。
⑹當評估、考核結束后,根據公司下達的兌現數,由項目經理報分配名單和分配金額,并填寫《XX項目管理部XX階段責任獎勵分配表》,報工經部審批,分配結束后報公司人事部備案。
- 上一篇:市委落實廉政準則工作匯報
- 下一篇:小學落實廉政準則工作匯報
精品范文
5消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