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最小開展測繪工作論文

時間:2022-05-27 03:29:00

導語:費用最小開展測繪工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費用最小開展測繪工作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工程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基礎作用;對土地開發整理中測繪工作的體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測繪數據是決策正確的最基本保證、細分為地籍測繪和工程測繪兩個方面、地籍測繪主要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工程的前期決策、設計階段、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中期控制階段、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土地開發整理中,對測量提出最高要求的是在工程項目的前期決策階段、細部測量注明、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基礎信息數據支持、節約投資、規范工程行為、合理確定測圖比例尺、關鍵點測量必不可少、圖上元素應充分具體、測區應埋設足夠的標石等,具體請詳見。

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測繪數據是決策正確的最基本保證。提高測繪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一、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

根據測繪內容的不同及服務的時間段,可以把它細分為地籍測繪和工程測繪兩個方面。

地籍測繪主要服務于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對一些不規則的界線進行裁彎取直,要求在項目前期進行詳細的地籍測量,為土地登記、土地統計提供準確的權屬界線和各種地類界線(包括地塊界)的平面位置和面積。地籍圖,是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的基礎上,進行補充調查和補測、修測后編繪的。詳細的地籍調查和地籍測繪,必須讓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甚至是四鄰參加,取得他們的確認、簽字,以免日后產生糾紛。

工程的前期決策、設計階段。在這一階段,對項目區地形地貌,舊村復墾、舊城改造涉及的搬遷人口以及損失評估,舊城鎮的地下管線、道路,土地開發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詳細數據描述,其范圍內的農業基礎設施、林地、墳墓的分布、面積等方面的信息,在準確性、現勢性上有較高的要求。這些涉及工程項目的可行性對比分析、建設計劃的審查審批、前期工程方案的優劣判斷、工程概(預)算的準確性、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等,分別為環境管理部門、工程設計部門、城市規劃部門等提供不同的屬性信息,供其決策、協調,作出最準確的反應。

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中期控制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提供數據給兩個方面:一是項目監督控制部門如城管部門、水利部門等。隨著土地開發整理制度的日漸成熟,這項控制及協調工作可由統一的工程監理部門代替完成。二是工程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只要根據專業測繪單位提供的前期測量成果及設置的專門控制點(界)石和通過審批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測控即可。

工程項目竣工驗收階段。這一階段的測繪數據是工程項目的成果圖,其測量成果一般就作為工程項目及各管理部門的存檔及管理資料,較中期而言,必須達到較高的測量精度。

土地開發整理中,對測量提出最高要求的是在工程項目的前期決策階段。下面以該階段為重點分析測量的特點。

關鍵點的測量不可少。通常地形測量中,一般是先整體、后局部式的測量,為了追求效率,一般是畫成網格式測量,根據不同的比例要求布置高程測點,由整體到局部展開,測量預先畫定的點,其他的點基本采用內插的方式。在成圖后,依據測點,勾繪出等高線。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畫密網格。土地開發整理前期準備工作中的測量也采取這種方式,它主要是測量關鍵點,不事先畫定網格。關鍵點指的是高程趨勢的變化點,如坡頂、邊坎邊。舊村復墾的測量關鍵點尤為重要。

坎上坎下均測。在地形測繪中,往往只測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測量坎下的位置和標高,這在土地開發整理中,難以給以后的設計及概(預)算提供準確的數據。筆者特別強調對各種土坎要細分,注明坎頂、坎腳線的位置和標高,特別對于緩坡坎,注明坎頂線與坎底線的位置和標高,因為這影響土方計算的準確性。

細部測量注明。所謂的細部測量注明與平常所說的細部測量不同。平常的細部測量是指局部區域中詳細的測量,僅僅是為了提高測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細部測量更為詳細,包括墳穴、樹木、房層的面積及新舊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積率,這些都關系到以后拆遷、征地補償費的計算。細部測量在舊村復墾、舊城鎮改造中顯得非常重要,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①準確記錄樹木包括果樹的種類、年齡,墳穴、房屋的位置與面積、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積率等;②準確記錄水塔、管線的長度及使用年限;③特別是對學校、廟宇及舊村委會等要作詳細記錄,這有利于以后的設計方案的選擇。

二、工程測繪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基礎作用

1.為決策科學化提供基礎信息數據支持。決策科學化的根本依據和支持條件就是資源、環境、經濟、統計等基礎信息數據的獲取和共享。理想的測繪成果上應該附加這些要素,集中成為數據庫,面向不同決策部門提供不同的基礎信息數據。

2.節約投資。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大投資,工程施工過程應嚴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預算、以預算控制工程決算的步驟進行,從一開始就應為資金的節約、控制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做到這點,必須有一套精確、詳細的工程項目測繪成果,必須具有現勢性,充分反映開發區域內的一切現狀,它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設計方案的優化選擇、投資的合理計算、準確的效益分析、概(預)算的精確計算等。

3.規范工程行為。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土地開發整理中的規矩就是各種施工驗收規范,而這些規范所執行的先決條件是有科學可行的工程設計,施工必須嚴格按照工程設計進行,要做好符合實際的設計,測繪資料就必須詳實,能反映出設計所需要的一切數據。

三、對土地開發整理中測繪工作的體會

精細的測繪工作固然會提高后期工作的精度,但并不是越詳細越好,因為這會增加測繪的費用。我們應該本著總費用最小的原則。根據工程實踐,對土地開發整理中測繪工作我們有下面幾點體會:

1.合理確定測圖比例尺。起伏變化少、地勢較平坦地區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般要求1:2000即可符合各方要求;而起伏變化多、地貌破碎、通視困難的區域應該達到1:1000.

2.關鍵點測量必不可少。要加測高程趨勢變化點、坎頂、坎腳線的位置和標高,溝、地窯等量注面積及比高。

3.圖上元素應充分具體。測繪成果圖上除反映居民地、林地、溝、渠、電等現狀地物及其使用年限外,對于舊村復墾、舊城改造的地方,還應統計出每戶的房屋面積、新舊程度、建筑密度、林地樹木的種類、年齡、面積,墳穴的位置、數量等。

4.測區應埋設足夠的標石,注記高程和坐標,以利進行工程施工控制。

5.搭建統一平臺,統一成圖規范標準,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將會使各部門、各行業的專題數據更加快捷、直觀、準確地呈現給使用者、決策者,以利科學化決策,保障工程項目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