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成本管理談冶建公司的改革

時間:2022-05-20 10:04:00

導語:加強成本管理談冶建公司的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成本管理談冶建公司的改革

摘要:當前經濟形式下,冶金建設企業轉型勢在必行,本文從成本管理角度出發,首先分析了冶建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指出冶建企業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進而系統得出冶建企業轉型的戰略與具體措施。

關鍵詞:成本管理;轉型;冶金建設

一、冶建企業的優缺點

從計劃經濟模式中走出來的冶金施工企業,既有其強大的優勢,又存在嚴重的不足。其優勢表現在:一是在綜合施工能力、技術水平和設備擁有量,都處于國內較高水平。二是擁有一支思想素質過硬、工作作風良好的職工隊伍。三是逐年開始向其他行業擴展。其不足之處表現在:一是市場觀念淡薄;二是行政手段依然是管理的主要方式;三是在經濟增長方式上重投人、輕產出,重規模,輕效益,企業管理水平低,四是經營運行機制活力不足,效率低下,機構臃腫等。這些不足嚴重阻礙了企業增長,與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相距甚遠。

二、冶建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市場不規范。突出表現在:招投標中的行政干預、地方保護嚴重,虛假招標、暗箱操作等現象屢見不鮮;工程立項審批不嚴,業主行為缺乏制約,導致壓級壓價、索要回扣、墊資施工;行業主管部門在審批企業資質時把關不嚴,導致市場競爭主體良莠不齊,缺乏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施工隊伍發展失控,供需關系失衡,導致惡性競爭。

建筑產品價格改革滯后。長期以來,我國建筑業執行低價微利的價格政策。這種制度既不能真實反映市場的供求情況,也難以真實顯示企業的實際消耗和效率水平。

宏觀成本管理體制不完善,監督弱化。(1)成本管理法規不健全,使企業的成本行為失去了約束。(2)成本報表作為內部報表,不要求企業向政府有關部門報送。(3)反映成本構成和成本水平的指標數量明顯偏少。側重于利稅指標,缺乏相關的成本指標。(4)觀念轉變慢,受“成本無法再降低”思維定式的束縛,習慣于按傳統觀念想問題,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后,只包實現利潤和上交財政任務,而不問成本,企業為了完成承包任務,千方百計抓利潤,不遺余力承攬施工任務、擴大生產規模,認為成本管理是難度大、奏效慢的苦差事,對成本管理重視不夠。

成本管理內容片面。(1)僅僅注意施工過程的成本管理,而忽視經營全過程的成本管理。(2)只注意成本水平本身的高低,忽視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片面強調成本管理就是降低消耗和節約開支,忽視整體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3)只注重節約,忽視工程索賠的管理。

成本管理作用弱化。(1)成本失控。主要原因是成本管理責任制不健全,成本管理人員素質較低,使成本管理工作長期停留在事后評價階段。(2)成本信息失真。主觀臆斷造成本的情況比較嚴重。成本信息失真,除了宏觀成本管理體制不健全、監督不力等外部原因外,主要還是企業內部原因所致。(3)成本補償不足。成本補償中“不足”與“過頭”并存,但補償不足是主要傾向。主要原因是企業為了突出近期效益,短期行為嚴重,故意不提或少提折舊。

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1)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管理相互脫節。缺乏科學的事前成本預測和決策,缺乏嚴格的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考核。另外,由于成本管理人員素質較低,一些現代管理方法的推廣運用很不普遍。(2)缺少現代化管理手段。電算化程度偏低,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等的運用尚處于初級階段,計算機在成本管理中的巨大潛力尚未得到有效利用。(3)成本管理機構不健全。

三、產生企業困境的原因

1.企業經營思想落后以及市場飽和

陳舊的思想觀念,禁錮了企業的自主經營意識,消除了企業的危機感,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不暢,監督無力。市場占有率低和投標讓利多,資金凈流入量小,企業資金活化能力較弱,建筑市場不規范,項目墊資現象越演越烈,加劇了施工企業資金的緊張程度,工程款拖欠嚴重,應收賬款周轉率極低。以上原因,致使企業經營能力脆弱。國內冶建市場狹窄。施工能力過剩,加上建筑市場無序競爭,使冶建企業更加步履艱難。

2.企業內部管理控制混亂

*內部控制在概念上不統一。

*缺少指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權威。

*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內部控制執行不力。

*企業風險意識不強。

*沒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環境。

*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機制。

*外部監督乏力。

四、冶建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

1.轉型

不斷選擇新的有生命力的產業,以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在主業不變的前提下,進行局部轉型戰略,盡可能考慮相關產業,就近轉型。

2.競爭

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強化企業內部管理。

3.發展

向新產品領域開拓,以分散風險,采取高度的多角化戰略。

4.制定企業戰略管理執行體系

企業戰略執行體系通常采取保守型、風險型、分析型三種態式。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選擇適合于自己的體系。

5.經營管理創新

(1)樹立企業成本管理的整體觀念

強化成本管理意識,充分調動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成本管理全民化。提高全員的素質,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層人員的培訓,使他們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政策水平,提高他們的經營決策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和管理藝術,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成本管理專業人員應熟練掌握現代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組織和生產工藝的特點,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其他員工也都應結合自身工作崗位,學習和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以保證與成本管理部門的良好配合。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據成本決策的具體內容,編制成本計劃,作為控制成本的依據。組織成本核算工作,加強成本審核監督,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2)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資源利用率

做好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健全成本費用管理制度,科學合理地開展目標成本管理。目標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考核成本指標,嚴格兌現獎懲。

經營機制創新,按照精干高效原則,采取“定員、定編、定崗、定薪”,實行全員公開競爭上崗,擇優選聘,精簡機構。

組織機制創新,以調整組織機構和整合優勢為主線,著力在經營管理體制上改革創新,從而建立與市場化經營完全對接。

創新經營承包方式,界定責權利關系,利益與風險對等,權利與義務并存,足額交納風險抵押金,對其加強監管,明確承包基數和承包時間,實行獨立核算、確保上交、超額歸己、虧損自負,實行經濟責任追究制。

推行工作和經濟責任制,按照“全面責任制,徹底市場化”的要求,將一切可以按照市場化運作的管理部門推向市場,總經理與各部門分別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大力推進第三層面的重組、剝離等。組建“專、精、尖、特”,的各類專業公司。對涉及企業產業布局及發展全局的經濟塊進行控股,組建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

(3)強化主業,分流副業,推行后勤系統的剝離。

創新管理制度,重新制定各部門層次的職能標準,對原有管理標準和制度進行全面檢查疏理,建立新形勢的管理制度,營造以制度管人,以規章管事的良好氛圍。

突出資金管理。成立資金結算中心,對資金運作進行集中管理,提高資金的運行效率;制定嚴格的用款制度,大額資金使用采取報批制,重點掌握工程項目資金的來龍去脈。積極推廣網上銀行,對企業內部資金運行進行實時監控,動態管理。

深化成本管理。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辦法,制定目標成本。加強項目成本的監管工作,落實成本控制責任制,加強成本考核與分析。分階段進行比較、分析成本管理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比較差異、找出原因并作出決策,使得成本管理順利實施進而提高企業效益。

落實項目管理。實行項目經理授權經營,推行工程項目強制性標準和項目經理考核獎懲辦法;強調過程控制,加強檢查監督。避免潛在虧損,與企業虛盈實虧的現象,以及成本管理短期行為,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導致各項規章制度名存實亡。

實行質量安全目標管理。貫徹實施三大管理標準,實行體系的一體化。

加強合同管理。落實相關責任部門和人員,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對合同進行分級、分層、分類管理;加強合同的索賠管理,凡因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失,落實領導責任和工作責任。

五、結論

冶建企業的困境,一是外因,二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本文歷史地與辯證地分析了冶建企業的優缺點,提出要緊抓住轉型這條主線,最終實現企業走出困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道路的各項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