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集團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

時間:2022-01-21 09:25:16

導語:SH集團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SH集團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早已不再限制于企業自身的競爭,而延展至企業與其上下游合作企業之間的供應鏈競爭,成本管理也從對企業本身成本管理延伸至對供應鏈整體的成本管理。本文以供應鏈成本管理相關理論為依托,以sh集團為起點,分析目前食品行業供應鏈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的問題,旨在為該行業提供相應的對策,以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益。

關鍵詞:互聯網+;SH集團;供應鏈成本管理

近年來,O2O、電子商務、新消費以及消費分層等觀念的興起促使食品行業的創新模式發生劇烈演變,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龍頭企業也競相擠入市場。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把握行業變革機會,促進企業升級轉型,對眾多食品企業而言至關重要。而供應鏈作為食品企業最重要的一環,其完善和創新迫在眉睫。如果企業僅通過控制生產成本而達到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那么將會壓縮企業的發展空間,使得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難以“施展拳腳”,但是采用供應鏈管理的方法來節約各環節成本,以提高企業競爭力卻不乏是個良好的辦法。供應鏈成本管理便是這樣一項跨區域、跨企業的成本管理,在鏈條中各路企業期望通過交流合作達成共贏,以降低自身成本,提高自身效益,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食品行業供應鏈成本的構成

供應鏈成本,是指供應鏈在全運作環節和生產周期內的所有成本。主要包括:物料成本、生產成本、勞動成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信息傳遞成本和其他變動成本等。如圖1所示,本文參照謝福泉在《供應鏈成本管理—類別成本與運作支持研究》文章中的分類,將供應鏈成本分為三個維度:成本維度、關系維度以及生產維度。其中成本維度包括交易屬性成本(事前交易成本、事后交易成本)及作業屬性成本(作業成本、質量成本和時間成本)。在一般作業成本法下,作業成本可分為直接作業成本和間接作業成本;質量成本可分為一致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和非一致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圖1中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不僅展示了食品行業內供應鏈成本的基本構成,為企業應該在原材料供應、質檢與生產加工、倉儲與運輸和產成品銷售(分為線上和線下)環節降低供應鏈成本提供新思路,還可以幫助企業和政府共同構建完善且高效的食品行業供應鏈體系。

2、互聯網+背景下SH集團供應鏈現狀及存在問題

2.1現狀。(1)內部環境SH集團作為我國食品行業內的第二大企業,以肉類加工項目為主而實現產業化經營。企業以屠宰業及肉類食品加工業為核心,向鏈條之上發展畜牧業及飼料業,向鏈條之下發展與食品相關的包裝業及商業等等,逐步形成一個跨企業、跨產業、跨區域的綜合型食品集團。整體方面,企業堅定不移的堅持“調結構、擴網絡、促轉型、上規模”的戰略方針;供應鏈管理方面,企業結合信息技術系統,聘請專業人員根據自身條件量身定做出一套B/S(即Browser(瀏覽器)/Server(服務器)模式)結構信息系統技術。在以上正確方針的引導下,2018年SH集團的利潤總額,同比上年上升了9.94%,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上年上升13.78%。(2)外部環境我國食品行業本處于成熟階段,SH集團不僅要面對諸如YR集團,JL集團等發展迅速的國內競爭者,還需要面對來勢兇猛的國外競爭者,行業飽和度較高,發展速度緩慢。在信息化時代下,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人們消費觀念逐漸轉變,食品行業又進入深度轉型期,行業發展潛力較大,一些國內外中小企業虎視眈眈,也想分一杯羹,行業內競爭持續激烈,產品供遠過于求。另外,SH集團的主銷產品——冷鮮肉和火腿腸的可替代性較強,貨源同質化較為嚴重,供應鏈環節中各項成本壓力巨大,導致近兩年來,SH集團主營業務利潤率每季都低于食品行業均值。作為一個大型的“產銷一體化”企業,若想沖出重圍,最主要的是節約企業的供應鏈成本。2.2存在問題。(1)原材料供應:瘦肉精和非洲豬瘟SH集團的原材料——生豬的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生長周期等各方面的影響而導致其波動幅度較大,進而對企業主要經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和營業業績的提高產生影響。SH集團于2011年深陷“瘦肉精事件”并于2018年出現“非洲豬瘟”風波,其中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至今無法確定,生豬和其半成品,產成品的流通受到疫情的影響,使得企業的營業總收入同比2017年下降3.25%。為從源頭把握產品安全,SH集團原材料以內育為主,以外購為輔,但建立健全的畜牧業和飼料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需招聘更多的員工,或采購眾多生豬以及種植大量牧草。這將大大增加企業供應鏈成本中的人力、畜力和農機作業成本,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影響。(2)質檢與生產加工:外部損失成本高昂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不斷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掌控力度,消費者安全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食品行業內的企業對其供應鏈的安全問題逐步重視。這就意味著企業需要對質量管理把關更嚴格,生產經營成本也更高,如果產品無法實現優質優價,那么企業往往會忽略其產品安全的社會責任,出現自利主義的投機行為,該行為是制造安全產品的致命缺點。而SH集團的“瘦肉精”事件和“非洲豬瘟”事件,體現了其供應鏈節點上的投機行為,說明對質檢的資金投入遠遠不夠,這導致企業不僅支付了高昂的消費者索賠費用和產品召回費用,還導致企業的信譽嚴重受損,近三個月來企業虧損近百億,質量成本中的外部損失成本高昂,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負擔。(3)倉儲與運輸:冷鏈運輸系統問題2018年SH集團低溫肉制品和生鮮品凍品收入共占產品總收入76.76%,而二者又屬于生鮮產品,具有極易腐壞且難以儲存的特點,生產配送要求較高,對供應鏈上各環節的硬件設施和專業設備要求嚴苛。由于自行建設和全程冷鏈運輸系統的成本較高,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出現完善的生鮮冷鏈運輸系統,國內企業普遍采用的是非全程的冷鏈運輸系統,這就可能導致生鮮產品在運輸的過程中存在進一步損耗。高昂的冷鏈運輸系統成本不僅會阻礙該領域進一步發展,且冷鏈運輸經驗的缺乏以及從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會導致諸如SH集團等企業生鮮產品物流配送效率較低,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的損耗較大,進而難以構建一個高效、規范、全面又穩固冷鏈運輸系統運營機制。(4)產成品銷售:信息不對稱問題目前,SH集團對生產的冷鮮肉及其肉類衍生品采取統一銷售管理的方式,統一將產品銷售至雙匯發展公司或者漯河雙匯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再由二者銷售至商或者終端客戶,這便是SH集團供應鏈的基本體系。雖然網絡的發展可以增加企業之間信息交換的頻次,提高供應鏈效益,但這種較為單一的供應鏈體系不可避免的帶來一系列問題。再加上環境因素中到處存在不可預測的變化,有些時候,雙匯發展公司或者漯河雙匯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可能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一些自利行為,比如延時與加工企業分享產品動態信息,這不僅會導致企業的交易成本變大,還可能導致各供應鏈節點的信息不對稱,這樣或出現引起價格虛增,產量過剩的現象,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倉儲成本;或導致其產成品跟不上消費趨勢,企業在等待期內的市場機會不斷流失,增加了其時間成本。

3、提升互聯網+背景下SH集團供應鏈的對策

3.1爭取與優質散戶合作,降低作業成本。SH集團的供應鏈模式為“農戶+基地+企業”,模式結構較為單一,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一些阻礙。現代食品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是當前無法逆轉的大趨勢,企業可以利用電子商務的平臺建立一個創新型供應鏈信任模式,即“農戶+農產品供應商+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將各環節功能進一步細分,減少因功能劃分不清而產生的重復步驟,及將一部分具有可替代性的員工用機器替換,以節約企業的運營成本和人力作業成本。除此之外,SH集團應當在適當縮減對自建畜牧業和飼料業的資本投入的同時加強與市場上優質散戶和農產品供應商的合作,以合理價格收購優質的原材料,控制企業的畜力作業成本和農機作業成本,最終降低企業的供應鏈成本。3.2監測食品安全,降低質量成本。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主要為“政府監管為主,企業自律為輔”。食品安全的保障,不僅需要政府加大對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運用財政補貼、貼補利息和減免稅收等手段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的質量追溯信息系統,降低企業建設的成本,還需要企業有所作為。SH作為一個以肉制品加工業為核心的集團,應加大對農戶安全養育生豬的指導力度;利用GPS視頻等信息技術加強對食品加工過程,食品添加劑和生產環境等等方面的實時監控;并聘用專業人員按照更高的國家抽檢標準對每一批次的產品進行質量安全檢測;加強監控,確保冷鏈運輸過程中生豬肉的安全;定期對線上線下超市進行食品安全調研;促進全產業可視化的跟蹤管理,掌握各個環節的信息內容,有利于產品質量追溯,當發現問題時,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雖然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和專業人員的聘請會增加企業的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但是比起外部損失成本而言,其付出是微不足道的。3.3改善冷鏈運輸系統,促進降本增效。由于大數據技術在不斷發展,電子商務的消費需求信息集中度在不斷增強,不同的冷鏈運輸供應商對功能需求的選擇,調配和組合也不同,SH集團只有構建出一個合適并完善的冷鏈運輸系統,才能準確獲得消費需求信息并將其分類,才能提高企業的供應鏈物流效率,最終實現“產供銷”三者有機結合。SH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全產業肉類供應商,應該建立產銷一體化的冷鏈運輸系統,為此,集團需要尋找一個專業的冷鏈運輸企業,以此為核心,再與銷售商和散戶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將該供應鏈中各環節的企業當成一個整體,并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通過適當的方式(例如收購和兼并一些中小企業)收集相關的分散資源,促進資源集中,發揮企業最優的經濟利益及社會利益。與此同時,SH集團應當建立冷鮮肉食品的配送加工中心,增強各個商或最終客戶與食品物流的信息聯系,全面整理產品供求雙方的各類資源,通過資源共享,規劃并建立關于農產品的集體化、規模化和先進化的供應鏈網絡,促使企業降低倉儲成本和運輸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在產銷一體化的冷鏈運輸系統運作方式和供應鏈上各企業的共同目標引領之下,SH集團需不斷整合有關資源和重點信息,優化供應鏈模式,促使其主要產品——冷鮮肉在冷鏈物流系統的各節點中無縫運輸,保障產品的新鮮度,提高冷鏈運輸系統的便利性和通暢性,減少企業的運輸成本;與此同時,SH集團還應當加強對雙匯物流公司中的員工的專業化培訓和素質教育,增強人員對物流成本的認知度,借鑒物流龍頭企業的管理經驗,并將經驗運用至企業內部工作,這也是有效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的一種方式。3.4加強信息共享,縮減交易成本。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節約企業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可以大幅縮減其中的協商成本和契約成本。為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供應鏈環節可能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問題,SH集團應當充分利用網絡可以幫助企業整理和傳播信息的優勢,建立以網絡為平臺的實時監督模型,以便對市場上客戶的需求,產品的質量和市場價格做出快速反應。然后再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預測,適當調整企業的生產規模,以需求為導向再安排計劃生產,盡可能使產銷達到平衡,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倉儲成本。如SH集團的冷鮮肉和火腿腸等屬于滿足客戶需求的基本產品,此類產品的生命周期較長,但是邊際利潤相對較低,由于供應鏈成本管理目的是為將成本控制在合理區間,因此,就此類產品而言,一面應當利用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按需生產,促使供應鏈庫存最小化;一面將部分業務外包出去,將利潤率較低的環節轉至其他企業,降低企業的供應鏈成本。同時,也應當利用網絡對需求信息進行捕捉并加以分析,掌握消費需求的差異化,并對應開展更為詳細的定制化供應服務。如為順應消費差異化,SH集團陸續推出創新性產品,這類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但邊際利潤相對較高;企業應當建立健全的客戶反映機制,及時對客戶需求做出分析評測,再進行精益生產,迅速回應客戶要求,抓住市場機會,以節約不必要的信息和時間成本。

參考文獻:

[1]謝福泉.供應鏈成本管理——類別成本與運作支持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7.

[2]張雅燕.安全豬肉供應鏈管理研究[J].商業研究,2013,(02):93-99

[3]陳友益.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供應鏈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9,(4):111-112.

[4]于斌.互聯網+背景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經濟,2019.(2):133-134.

[5]2018年年度報告[R].河南: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9.

作者:錢樂涵 何衛紅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