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23 03:01:00

導語: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論文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全過程過程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管理活動,其實質是以價值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全過程進行綜合性的管理。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其目標必額與企業的目標保持一致。

一、利潤最大化與企業價值最大化

任何一種財務管理目標,都是一定政治、經濟環境下的產物,隨著環境因素的變化,財務管理目標也會發生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盡管財務管理的目標從未明確提出過,但財務管理是圍繞國家下達的產值指標進行的,故可以概括為“產值最大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更加關心利潤的多少,因而可以把財務管理目標概括為“利潤最大化”。企業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就要重視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效率。這些措施無疑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但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也存在如下缺陷:一是利潤最大化末考慮利潤實現的時間和資金時間價值;二是利潤最大化未能有效地考慮風險問題,可能導致財務人員不顧風險去追求最大的利潤;三是利潤最大化往往會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而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

隨著證券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價值最大化逐漸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決策,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風險及報酬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可以解決時間價值及風險等問題,但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

其—,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一個十分抽象而且很難具體確定的目標。對非上市企業而言,其未來財富或價值只能通過資產評估來確定,這種評估會受到標準或方法的影響,因而很難準確確定。對上市企業而言,其未來財富或價值雖然可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動來反映,但由于股票價格的變動不是公司業績的唯一反映,而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綜合結果,因而股票價格的高低實際上不可能反映上市公司財富或價值的大小。這樣,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難以被企業管理當局和財務管理人員所把握。

其二,企業價值哺最大化目標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導致企業所有者與其他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企業的財富最終都歸所有者所有,所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直接反映了所有者的利益,是所有者希望實現的利益目標。這—目標可能與債權人、經理人員、內部職工和社會公眾等希望實現的利益目標發生矛盾。

其三,我國證券市場的規章制度還很不完善,股票和債券往往受非經濟因素的影響,并不能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真正價值。

其四,追求股價的最高化可能導致企業偏離正常的經營軌道。如企業為迎合股市而作出某種決策,目的不是為了發展企業,而是為了迎合股東對某類題材的炒作等。

其五,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脫離,容易誤導投資者,使其作出錯誤的決策。另外,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進行財務管理,在會計核算中使用的計算公式復雜,且多使用估計的方法,企業難以操作,實用性不強。

事實上,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絕大多數企業也不是把企業財富最大化作為其財務管理的目標或唯一目標。例如,法國企業選擇的是“稅后收益”和“資金的流動性”兩個目標。在日本,除了索尼、三菱等少數幾家大公司選擇“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外,大部分公司選擇的也是“稅后收益”和“資金的流動性”兩個目標。美國的企業多選擇“每股收益增長”目標。

由此可見,不同國家的企業面臨的財務管理環境不同,其財務管理的目標也并不完全一致,即使是同一企業,由于其財務活動涉及不同主體的利益,其財務管理的目標也不是唯一的。

二、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企業為了實現生存、發展和獲利的目標,必然要求其財務管理完成籌措資金、有效使用資金之重任。企業的所有者為了實現資本的保值與增值的目的,必然要求企業提高資金使用率,維護其合法權益。企業的債權人為了到期收回本金,并獲得利息收入,必然要求企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流動性,維護其合法權益。社會管理者為了建立一個規范、公平的企業理財環境,防止違規行為的發生,必然要求企業貫徹執行國家有關經濟法規,履行其監督職能,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應由三個部分構成。一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目標。從資本保全、資本保值增值、利潤和經濟效益四者的關系來看,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關鍵。因為沒有經濟效益,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就沒有資本保值與增值;沒有資本保值,就沒有資本保全。二是提高企業“三個能力”目標,即科學、有效地組織企業財務活動,不斷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三是維護利益目標,即正確處理與協調企業同各方面的財務關系,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這三個目標的關系是: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必須科學、合理地組織財務活動;要提高“三個能力”,也必須以各種財務關系協調發展和各方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為前提。對財務活動實施科學而有效的決策與管理,實際上是經濟效益方面的決策與管理,提高“三個能力”,實質上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具體化,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實質上是使各方的經濟效益和諧統一。因此,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根本目標,而提高企業“三個能力”目標和維護利益目標則是企業財務管理的直接目標或基本目標。

那么到底應該選取什么樣的目標才更符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呢?筆者認為,依然應選取利潤最大化目標,但要對過去的觀念作必要的修正。

其—,利潤最大化只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概念。因為利潤額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選擇次優化目標。為了獲得利潤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做法,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其二,利潤最大化不等于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凈成果的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收入減去生產經營支出后的余額,而效益最大化則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利潤最大化并不意味著投入產出之比是最高的。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要提高效益,使企業規模擴展與集約經營并重,效益和利潤協調增長。

其三,利潤最大化不僅意味著報告期的利潤最大化,而且應包括更長時期內的利潤最大化。因此,在實現當期利潤目標時,要顧及本期決策可能給以后各期帶來的不良影響。

鑒于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著壞賬過多、負債過大、成本費用過高、凈資產收益率過低等問題,我們還應考察一些輔助性指標。(1)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凈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平均凈資產=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權益乘數=銷售收入/平均總資產×稅后利潤/銷售收人×總資產/凈資產。從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的分解中可以看出,要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就要不斷提高稅后利潤,提高銷售收入,加強內部管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銷售利潤率,同時要求企業有適度的負債,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使企業獲利更大。(2)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

周轉率指標。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是企業資產中兩個重要的項目。存貨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占用資金的水平,影響著銷售成本及銷售利潤。這里要指出的是,不同行業或同一行業規模相差很大的企業存貨占用的絕對數和周轉率是不可比的。應收賬款的長期掛賬是企業壞賬的根源,應通過加強管理解決壞賬問題。(3)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成本費用過高是當前企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而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費用的潛力,已成為許多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4)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指標。這是考查企業短期和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負債經營已為企業普遍采用,但負債過多會加大企業風險。能否償還到期債務是確認企業破產與否的界限,同時也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和債權人據以借貸的評判標準。這些指標的計算結果至少不應低于行業的平均指標水準,否則就意味著該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和經營的虧損。

總之,企業的目標是生存、發展和獲利,這就要求財務管理必須完成籌措和有效使用資金的任務。經過變革后的利潤最大化財務管理目標應該能夠滿足現階段我國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