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從單位性質看國家財務單位發展

時間:2022-04-15 09:05:00

導語:探索從單位性質看國家財務單位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從單位性質看國家財務單位發展

【摘要】我國金融環境、國有企業改革等外部環境的變化,促使我國財務公司進行變革。文章基于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關企業性質的理論,探討了財務公司的顧客、營銷、創新和發展等,分析了財務公司運營環境的變化、政策的支持是我國財務公司變革的前提。財務公司未來的發展應該拓寬自身的顧客群、豐富和創新自身的業務品種,必要時,可以考慮脫離企業集團,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

【關鍵詞】財務公司;企業性質;發展

我國的財務公司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企業,自1987年設立即是在企業集團與金融雙重環境下運行。國際上對財務公司沒有統一的定義,國外一般稱為FinanceService,主要是企業集團為促進產品銷售或為加強資金管理而成立的。本文基于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關企業性質的理論,對我國財務公司的企業性質進行分析,并對我國財務公司的創新及未來發展進行探討。

一、企業的目的——創造顧客

一般來說,企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企業是資本進行生產的機制,目的是盡可能多地生產剩余價值。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則從另外的角度,指出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企業是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而產生的,沒有顧客就沒有企業,同時,他認為是顧客決定了企業是什么。

(一)財務公司的顧客是誰

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財務公司也不例外。按照銀監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財務公司的顧客主要有三類:企業集團的母公司、企業集團的子公司和企業集團產品的消費者。1.在企業集團成立之初,為調節集團子公司之間資金的余缺,設立了財務公司,通過借貸方式實現資金內部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即財務公司為資金充裕的子公司提供存款服務,為資金缺乏的子公司提供貸款服務,這時,集團子公司是財務公司的顧客;2.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加強集團的資金管理成為母公司的重要任務,財務公司為母公司集中資金、監控資金使用提供資金管理服務,這時,集團母公司是財務公司的顧客;3.還有一類財務公司服務于企業集團的產品銷售,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貸,支持消費者購買集團的產品,這時,消費者是財務公司的顧客。

(二)財務公司顧客的特殊性

財務公司的顧客是非常獨特的,均與設立財務公司的企業集團有關。在資金內部融通情況下,子公司是財務公司的顧客,并與財務公司擁有一個共同的上級母公司,兩者的關系是顧客加兄弟;在資金集中管理的情況下,母公司既是財務公司的顧客又是財務公司的股東,是顧客加股東的關系;在消費信貸情況下,消費者是財務公司的顧客,同時又是企業集團的顧客,是顧客加顧客的關系。

財務公司的顧客與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子公司、消費者關系相互交叉,在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利益情況需要特別關注:一個是母公司與其子公司的利益并不總是一致,財務公司在服務于子公司時,有時會遇到母、子公司之間的利益沖突,這時無論財務公司怎樣提高服務水平,作為顧客的子公司總是不滿意的;另一個是財務公司與母公司的特殊代表——財務部門的關系非同一般,財務部門有時既代表母公司下達政策,同時又是某些具體財務事項的參與者,這些財務事項與財務公司密切相關,財務部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其對財務公司的認知往往決定著財務公司作用的發揮。

(三)財務公司的顧客決定了財務公司是什么樣的企業

首先,財務公司是一類顧客被嚴格限定的企業,顧客的范圍不得超出銀監會的規定,同時,財務公司的顧客與企業集團密切相關,這種關系使得財務公司的業務開展牢牢地束縛于企業集團,緊緊地依附于企業集團,實際上是企業集團的寄生體。由于顧客的范圍沒有重疊,同行業財務公司之間完全沒有競爭,所以,嚴格地說財務公司不是市場上自由競爭的市場主體。

其次,財務公司向特定顧客提供特定的金融產品及財務服務,是金融機構,但又不同于銀行,服務的特殊性使得財務公司在業務上既受企業集團的領導,又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財務公司作為金融企業,在實業集團和金融行業間的夾縫中求生存,生存的空間很有限,但財務公司盡力展現生存價值,表現出了較強的生命力。

二、企業的功能——營銷和創新

彼得·德魯克認為“任何企業都有兩個基本功能,而且也只有這兩個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企業通過營銷拓展市場,創造更多的顧客,銷售更多的產品,營銷功能是企業不同于其他組織的重要功能;企業通過創新為顧客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及服務,并通過創新,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一)財務公司的營銷

在財務公司的顧客中,母公司本身不需要營銷,子公司執行母公司的政策和命令,是財務公司必然的顧客,也基本不需要營銷;對于消費信貸中的顧客,企業集團已開展產品的營銷,消費者決定購買產品后,才會到財務公司尋求貸款,不準備購買企業集團產品的消費者不會到財務公司來,所以財務公司的貸款服務附屬于集團的產品銷售,不需要、也不可能單獨營銷。如此看來,財務公司是不是就不需要營銷了?當然不是,任何企業都需要營銷,只是財務公司的營銷與眾不同罷了。

財務公司的營銷不應是簡單地向顧客推銷產品和服務,營銷策略應該是依托集團政策,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提供比銀行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利益分配機制進行調整,以解決顧客中的特殊問題。例如,在程序上更加簡便,提高辦事效率;在價格和費用上,利率、手續費盡可能優惠,讓利于子公司;在對銀行關系上,聯合子公司搞好平衡等等。同時,可以考慮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在集團政策上作些調整,擴大財務公司的股東范圍,讓集團的子公司亦投資入股,顧客變為股東,子公司也能從財務公司收益中分得一部分利益,這樣通過利益共享,財務公司成為大家的財務公司,支持其業務自然就更加順理成章了。

(二)財務公司的創新

相對于一般企業,財務公司對創新的渴求更加強烈。由于政策的限制,財務公司的生存空間本來已極其有限,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銀行開發的資金管理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需要,不設立財務公司,企業集團也能集中資金并開展內部資金融通,財務公司有限的生存空間也面臨著進一步被蠶食,財務公司生存的意義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以資金管理為主要服務內容的財務公司,這種挑戰更甚!

那么在現階段財務公司如何創新?財務公司首先還是要緊緊圍繞企業集團的特點,深入研究顧客的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不可替代。對于集團銷售競爭性產品的,要盯住產品的潛在消費者,細化信貸方式方法,千方百計為消費者購買集團產品創造條件;對于壟斷性大型央企,以內部資金服務為主的,則要深入分析集團經營的特點,以集團價值鏈為自己服務的工作內容,仔細分析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創新業務品種。在向下深入挖掘創新的同時,財務公司還要向上爭取集團的政策支持,在服務職能方面與母公司財務部門搞好協調,進一步明確定位,擴展服務功能,將資金管理擴大到集團的財務管理,除資金管理外,還可以服務于會計、資產、稅務、投資、內控風險等等,集團的很多財務事項可以外包的形式交給財務公司辦理。

三、企業的成長——外部環境及變革

彼得德魯克指出“企業存在于不斷擴張的經濟中,是經濟成長擴張和改變的具體器官”,“企業能否持續成長,在于能否搭上經濟繁榮或產業興盛的潮流,并乘勢而起”。企業與外界——社會、經濟和技術力量的關系,就是船與大海之間的關系,大海使船航行,但也時有風暴威脅船的安全。

(一)財務公司為什么需要變革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十字路口,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經濟結構面臨重大調整,低勞動力成本、高環境代價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大型央企等企業集團面臨不斷提高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改革重壓;同時,金融行業經過幾十年的蓬勃發展,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隨著2009年金融體系的逐步企穩,國際金融監管組織、各主要經濟體監管當局開始改革金融監管體制,修復金融體系根本性缺陷。我國金融行業面臨著如何深入改革,進一步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壓力。

外部環境的變化,促使財務公司進行變革,不變革,不順勢而為,財務公司就沒有出路。財務公司作為服務于大型企業集團的金融企業,是經濟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自然要隨著大海潮流而動,其發展也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財務公司的未來發展呼喚著財務公司的變革。

(二)財務公司未來的發展在哪里

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及國外財務公司的先進經驗,我國財務公司的未來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設想:

一是拓寬財務公司的顧客群。在繼續發展產品銷售買方信貸的同時,也可以向企業上游探索原材料等采購賣方信貸,特別是在同一產業中,生產銷售同一產品,處于上下游生產銷售環節的、分工不同的企業。例如電力產業中的發電、電網、電力檢修、電力工程等企業,完全可以由一家財務公司來提供產業金融服務,財務公司的組織形式,可以考慮由產業中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構建。

二是豐富財務公司的業務品種。財務公司業務目前主要涉及存款、貸款、結算、證券投資等,可以根據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發展金融保險、租賃、信托等業務。財務公司綜合發展各項金融服務,拓展、提高以企業集團為顧客的金融服務能力,實際上是產融結合的進一步發展。在產融發展的一定階段,可以考慮將財務公司轉化為商業銀行。

三是財務公司脫離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可以不再依附于某一集團,不再專門為一個企業集團服務,以其獨具特色、不同于商業銀行的業務,如專業消費信貸、設備租賃等,為更多顧客服務。此類財務公司的成立,可以彌補銀行業金融服務的不足,同時,顧客、業務范圍的變化,使得財務公司不再是企業集團的寄生體,而成為市場上獨立的、相互競爭的真正市場主體。

(三)政策的支持是財務公司變革的前提

我國財務公司監管的政策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財務公司發展的要求,相對于國外財務公司來看,我國目前的監管政策過于嚴格。由于財務公司不面向公眾,經營風險由企業集團承擔,不會帶來社會問題,國外的監管政策普遍比較寬松,而我國的金融監管當局在監管模式上將財務公司視同商業銀行進行監管,做了很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在具體業務上,監管政策不合理的方面主要有:一是財務公司成立及分支機構的設立控制太嚴,企業集團沒有自主權;二是對財務公司的日常業務干涉過多,監控指標多達十幾個,資產負債配制等經營自由權利受到較大限制,資金使用效率不能進一步提高;三是利率政策與銀行一致,不能自主調整,同時,要上繳大量存款準備金;四是嚴格限制業務品種和業務范圍,創新受到抑制,財務公司發展受到影響;五是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很少,財務公司的發展得不到鼓勵。

政策的嚴格限制使得財務公司絲繭束縛,雖多方尋求變革,但總是碰到政策的銅墻鐵壁,徒勞無功,折戟而返。財務公司的未來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財務公司要變革,監管政策首先要變革。對于財務公司行業未來的發展,監管a當局需要解放思想,放眼長遠,進行宏觀的規劃??茖W合理的監管政策是財務公司發展的基石,財務公司行業未來發展如何,關鍵看政策的變革、支持程度如何。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更加科學合理的監管政策必將出現,財務公司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誠如此,財務公司必將破繭而出,化蛹成蝶,振翅高飛,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亮麗的色彩!

【主要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管理的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2]杜勝利.國際財務公司的發展趨勢與海爾財務公司的發展模式[J].會計研究,2005(5):76.

[3]王偉東.財務公司經營與管理[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財務公司協會.財務公司國際案例[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5]國資委.國務院國資委2009年回顧[Z].北京:國資委,2010:42-43.

[6]銀監會.中國銀行業2009年年報[Z].北京:銀監會,2010:27.

[7]《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2004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