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9 11:23:35
導語: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財務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發展雖然比較迅速,但是看其發展的背后不難發現,很多高職院校基本都是由原來的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的。這些學校的財務管理環境并未隨著學校的升級而徹底發生轉變,財務人員的基本素質、業務素質、職業素養等都未得到提升,導致很多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理念跟不上形勢發展,還停留在中專或中職學校的簡單的管理理念上。傳統的集中核算的“報賬式”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無法再適應高職院校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的要求,也不能再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由于長期以來財務管理模式上存在著中核算、輕管理、輕風險意識的陳舊理念,高職院校同社會、企業之間的主動對接意識不足。
(二)財務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財務預算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視,由于長期以來傳統的集中管理模式過渡集權,導致高職院校的財務預算管理被弱化的現象明顯。有的高職院校雖然建立了預算管理制度,但是實施的效果并不明顯,存在有章不循的問題。另外,由于預算指標編制時間與指標的下達比較滯后,導致高職院校財務管理無法實現對經濟事項的事前控制,更談不上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詳盡的分析、評價、規范、控制等。很多高職院校的財務部門并不了解下屬各部門預算的執行情況,無法準確的判斷各部門資金的使用效率,缺乏嚴格的監管。例如:目前,在各高職院校中學生頂崗實習的教學管理經費預算不足,這也是困擾高職院校正常發展的一大難題,究其原因有一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編制預算中,長期以來對于定崗實習的專項經費的預算處于邊緣化的狀態造成的。
(三)財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傳統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對財務集權與財務分權的選擇,不論是哪種管理模式,內部控制都是極為重要的內容,應該將內部控制的思想逐步滲透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高職院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但是,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工作的各環節現狀來看,產生的財務風險與內部控制環節的薄弱密切相關。而引發這一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財務管理模式在構建中存在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認識到內部控制在財務管理及整個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抵御財務風險的發生。例如:有的高職院校內部控制滯后,極可能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資產流失、小金庫現象泛濫、預算外收入被隱藏、稅款繳納不清、收入申報不準確等眾多違法亂紀問題的發生。再例如:隨著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進一步擴大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學校文化內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家財政撥款不足的情況下,很多高職院校選擇銀行貸款作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局面,使得銀行成為高職院校的最大債權人。如果對這些債務問題解決不當,必定會是高職院校陷入重重財務危機中。
二、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一)充分發揮財務管理模式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高職院校的主要目標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財務管理的模式。財務管理模式一定要為人才培養模式而服務。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應具有實踐性、系統性、多樣性、穩定性、示范性、時代性等特征。可見,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模式應以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出真正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今后,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要切實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有效化,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創新財務管理理念,樹立成本與效益并重的理念、貨幣時間價值理念。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協調高職教育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實現高職院校擴招后的科學發展。
(二)建立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財務預算體系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采取的是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一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高職院校要采取統一的模式,這也是高職院校為了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編制的財務預算,是財務工作的重要執行依據,它將始終貫穿于整個財務活動的全過程中。高職院校在建立與其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財務預算體系時,首先必須在院校內部設立全員預算的管理理念,將目標管理方式下的預算轉變為過程管理預算,在全院做到全員參與。同時還必須結合本院的實際需要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這是進行有效財務管理的基本保障與約束。例如:要將學生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在實踐項目中的各項收支流入到高職院校的財務預算中,如:有的高職院校聘請了企業的高級技師到學校內授課、高職院校的教師帶領學生下企業的掛職經費、學生定崗實習的專項費用、學生實習費等。一定要做到預算向實習環節傾斜即:將財務預算真正的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機的融合,并站在長遠發展的角度為高職院校的預算提供指導方向。
(三)逐步完善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內控與風險管理機制
在過去,我國高校的一切活動都是按照國家的計劃進行的,學校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的存在。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的辦學經費逐漸改變了過去全部由國家財政撥款的局面,逐漸發展到目前的多元化籌資的現狀。招生規模的擴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的急劇增加,加大了高校的經營風險。面對這一大環境,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其經營風險與損失,將大大降低高職院校的運營效率。近年來在高校出現的腐敗問題將很難得到控制。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正視這一變化,建立并健全各項風險管理制度,成立專門的部門對其運營過程中可能潛在的風險予以預測,再根據其實際情況財務相應的措施加強防范,從而最大限度的將高職院校的經營風險與損失降到最低值。總之,創新與改革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模式是一項勢在必行的、系統的、長期的工作。面對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想真正提升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水平,應當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架財務一體化的管理模式,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緊密結合,從財務管理理念、財務預算、財務風險的控制等方面進行創新,使高職院校的領導能夠及時、準確、完整、科學的掌握財務信息為核心的校園管理,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任勝娟單位:保定工業學校
- 上一篇:行政事業單位精細化財務管理論文
- 下一篇:干旱區生態經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