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數字化發展探究論文

時間:2022-05-17 05:25:00

導語:期刊數字化發展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刊數字化發展探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動因;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建議和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及時調整,以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期刊數字化的實質是擁有固定域名、超文本信息并與互聯網相連的網絡實體、提高辦公效率的需要、縮短出版周期的需要、降低運行成本的需要、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現狀、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認識、建立和完善資金技術投入機制、加快標準數字化的建設步伐、制定和完善有關電子出版物和網絡期刊出版物的法律、法規、強力打造數字化編輯部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數字化、網絡化是科技期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它也代表著期刊業的未來和方向。對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動因、現狀進行介紹,并針對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進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科技期刊數字化數字化建設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生產及閱讀方式也正在改變,這就要求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及時調整,以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需求。隨著3G通信技術的逐步推廣應用,我國科技期刊業印刷版、光盤版和網絡版等多種載體共存的格局將被打破,期刊網絡版將作為期刊業的主流載體。因此,我國科技期刊只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努力實現資源數字化、辦公自動化、出版網絡化,才能為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動因

期刊數字化的實質是擁有固定域名、超文本信息并與互聯網相連的網絡實體,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介質,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網絡用戶提供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一種信息傳遞模式?,F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打破了中國出版業的傳統模式,期刊數字化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有其多方面的動因:

1.1提高辦公效率的需要

傳統的紙質期刊在組稿、編輯、出版等多個流程上不是連貫的,不能直接在計算機上完成,工作比較繁瑣,勞動強度大。數字化可以讓期刊實現從組稿到出版的全程信息化操作,實行編校一體化,可以降低編輯部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1.2縮短出版周期的需要

與紙質媒介印刷版相比,數字化期刊省去了制作印刷膠片和印刷的程序,在經過編輯人員編校、審核后直接在網絡上傳播,節省了大量時間,縮短了出版周期。

1.3降低運行成本的需要

數字化期刊省去了印刷、裝訂和運輸過程,節省大量成本,而且可以直接在網上與作者、讀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也能節省相應的郵寄、交通和辦公費用。同時,編校工作全部在網上進行,隨著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完成同樣工作任務的前提下,可以減少員工人數,從而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1.4吸引更多讀者的需要

通過計算機聯網檢索科技文獻已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部分,電子期刊以其瀏覽方便、可以超文本鏈接、檢索高效快捷而更具優勢,同時網絡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期刊上網可以增強讀編互動,可帶來源源不斷的讀者群。

1.5參與核心期刊測評的需要

科技期刊上網所形成的論文引文數據庫經規范標引,可較快地形成論文統計用的原始數據庫,加大了期刊論文的可檢索和被獲取概率,繼而提高了期刊論文的應用率和被引用頻率,有利于參與核心期刊測評。

1.6拓寬收入渠道的需要

期刊上網可為期刊開辟新的業務空間,諸如網上廣告、網上訂購、網上檢索等,可拓寬期刊收入渠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1.7與國際接軌的需要

我國多數英文版期刊在積極籌建自身網站的同時,積極加入國內網絡出版平臺,并加入國際著名出版機構的網絡平臺。為了使進入網絡出版平臺的論文具有與其他世界主流在線科技期刊的“引用文獻”及“被引用文獻”的交叉鏈接和引證發現的功能,部分期刊自籌經費主動為自身出版論文申請國際DOI號,對中外文論文引文進行解析與溝通,以便于期刊被SCI等世界主流文摘索引數據庫收錄。

2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2.1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網絡電子期刊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10余年的發展,網絡電子期刊品種繁多。目前,我國的期刊數字出版的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期刊中,獨立自辦網站的約有1000多家,在數據庫建設方面,中國知網匯集了國內6000多種學術類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集成了國內5000多種核心期刊,以大眾類期刊為核心的龍源期刊網聚合了1500多種人文期刊。

根據發展階段的不同,我國的電子期刊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按出版發行形式劃分,可劃分為純電子期刊與印刷型期刊配套同時或異時發行的電子期刊;②按期刊內容劃分,可分為全文型電子期刊和摘要型電子期刊;③按載體形式劃分,可分為軟盤型、光盤型、聯機型、網絡型4種;④按收取費用電子期刊劃分,可分為收費電子期刊和免費電子期刊;⑤按信息媒體狀態劃分,又分為文本電子期刊、圖像電子期刊、聲音電子期刊和多媒體電子期刊。

2.2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已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尚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在信息傳播途徑日益廣泛的今天,網絡將成為主流傳播方式,但是大多數期刊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不少期刊的負責人對數字技術不夠了解,從業人員的數字技術素質也不高,因而數字化的應用意識還比較滯后,僅僅滿足于現有的出版形式和出版程序,對期刊數字化建設持觀望態度。

(2)資金和技術力量不足。隨著市場的變化,許多期刊,特別是學術性期刊贏利狀況都不太好,無法拿出過多的資金來進行數字化建設,難以進行技術開發與技術更新。同時,數字化建設的技術和管理人才比較缺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3)缺乏統一的標準。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實現我國科技知識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為此首先要解決期刊知識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標準化問題,用共同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語言,實現學術期刊知識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但無論是期刊的上網格式還是知識信息的檢索手段,國內很多公司制定的標準是五花八門,造成了影響數據交換和資源共享的障礙。

(4)交互性、時效性差。目前,中國科技期刊網站缺乏在線交流功能,用戶僅僅停留在瀏覽文章的層面上,很難與期刊編輯部及時交流。同時,很多期刊社為了不影響各期刊的銷售和發行,特意將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的光盤和網絡時間比期刊出版時間滯后3個月以上,時效性較差。此外,由于時間覆蓋面窄,目前出版的回溯性電子期刊較少。

(5)知識產權及保存存在問題。由于當前網絡以及數字化的復制行為未得到規范,對于著作者的知識產權實際上未得到真正體現,尤其是在利益分配的問題上,目前的作者獲得的文章上網報酬是一次性的,而理論上文章在網上的傳播范圍是廣泛的,時間是永久的,發行量是無限的。由于信息的數字化及網絡的廣泛性和開放性,復制變得非常容易,且復制件與原件間完全沒有質量差異,給惡意盜版者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此外,網絡出版物存儲會因為閱讀器的硬件或者軟件故障而受到破壞,用戶重新下載出版物信息過程中正版用戶身份再確認比較困難,這給網絡期刊的保存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6)出版全過程數字化程度低。目前我國學術期刊只實現了期刊傳播的數字化,約稿、審稿、交互式探討等主要工作還采取傳統的工作方式。

3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要想促進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建設的進程、改善數字化期刊的生存發展環境,很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3.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認識

期刊數字化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規劃為指導,必須更新觀念,力求形成數字時代期刊的創新之道。一是定位創新,期刊的數字化創新行動必須觀念先行,找準位置。二是管理創新,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才能盡快實現從隨意化到規范化、從經驗型到科學型、從外延式到內涵式、從機會型到戰略型、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管理轉變。

3.2要建立和完善資金技術投入機制

要多方位籌措資金,拓寬融資渠道,為數字化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同時,要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國家要建立專門的研發隊伍、研發機構以及院校和專業,大力培養適應數字出版發展需要的尖端的人才;另一方面,在期刊單位內部也要加大培訓力度,幫助每個人成為懂本專業知識、懂高新技術知識的“多面手”。

3.3要加快標準數字化的建設步伐

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是依托網絡而發展的,這就要求在信息處理技術上遵循國際通用標準。在信息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執行上,將整體性與系統性、國際性和合作性、適應性與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具備可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保證網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質量和效率,推進我國信息資源的標準化建設。

3.4要重視數字化期刊系統建設

數字期刊系統除了具備強大的檢索功能外,還要開辟網上互動平臺,最好采用即時通訊軟件,以便于編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同時,要充分發揮網絡迅速、快捷的優勢,及時已經審核、編校過的文章。

3.5要制定和完善有關電子出版物和網絡期刊出版物的法律、法規

隨著期刊數字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其中已經或將要出現的各方面問題的漏洞也越來越多,在這方面有關法律、法規的制訂已經明顯落后于數字化期刊的發展。為了給期刊數字化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和促進其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統一的技術規范和行業規范以及評估標準。

3.6要強力打造數字化編輯部

目前,許多報紙、通俗雜志都有強大的采編系統,寫稿、審稿、出版等全過程均在同一個系統進行,真正實現了各流程間的“無縫對接”,但是,很多學術期刊很難達到這個水平。因此,要加大對工作方式數字化所需硬件設備、技術人員和其他條件的投入,引導工作人員有意識地應用計算機和網絡進行工作,逐步實現工作方式的網絡化。

參考文獻

1張印朋,李霞,苗麗娟等.科技期刊數字化、網絡化建設[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2)

2蘇柱華,駱浩文,侯建國等.科技期刊數字化辦刊發展現狀及趨勢[J].廣東農業科學,2008(3)

3王相飛.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08(7)

4趙慧君.淺談期刊數字化中的資源配置問題[J].數字出版,2008(2)

5曾建勛,宋培元.我國科技期刊網絡化發展動因與趨向[J].編輯學報,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