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接地網施工監管思考
時間:2022-04-06 05:08:00
導語:電力系統接地網施工監管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接地材料的選型
對于材料的選擇很重要因為是接地工作的主體。在接地工程中各種金屬材料被廣泛使用如扁鋼、接地體、降阻劑和離子接地系統等。接地體有金屬接地體(角鋼、銅棒和銅板),這類接地體壽命較短,接地電阻上升快,地網改造頻繁,維護費用比較高,但是從傳統金屬接地極(體)中派生出類特殊結構的接地體,使用效果比較好,一般稱為離子或中空接地系統;金屬材料如扁鋼,也常用銅材替代,主要用于接地環的建設,大多接地工程都選用;另外就是各方面比較認可的非金屬接地體,其使用較方便,幾乎沒有壽命的約束。降阻劑分為物理降阻劑和化學將阻劑,現在接地工程普遍能接受的是物理降阻劑(也稱為長效型降阻劑)。物理降阻劑有超過二十年的工程運用歷史,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現在無論是性能還是使用施工工藝都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品了。物理降阻劑屬于材料學中的不定性復合材料,根據使用環境形成不同形狀的包裹體,可以和接地環或接地體同時運用,包裹在接地環和接地體周圍,達到降低接觸電阻的作用。因為降阻劑有可擴散成分,所以能改善周邊土壤的導電屬性。化學降阻劑自從發現有污染水源事故和腐蝕地網的缺陷以后基本不在使用了。現在的較先進降阻劑都有一定的防腐能力,可以加長地網的使用壽命,其防腐原理一般來說有幾種:犧牲陽極保護(電化學防護),致密覆蓋金屬隔絕空氣,加入改善界面腐蝕電位的外加劑成分等方法。
2接地系統基本要求
有效接地系統和低電阻接地系統中,變電站電氣裝置保護接地的接地電阻應符合下列要求:一般情況下,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應符合:R≤2000/I式中:R為考慮到季節變化的最大接地電阻,Q;I為流經接地裝置的入地短路電流,A。在式中,采用在接地網內外短路時,經接地裝置流入地中的最大短路電流對稱分量的最大值。該電流應按5-10年發展后的系統最大運行方式確定,并應考慮系統中各接地中性點間的短路電流分配,以及避雷線中分走的接地短路電流等因素。
3接地裝置的施工
3.1設備接地要求
3.1.1接地線敷設。變電站電氣中須專門敷設接地線接地的部位有:電機機座或外殼、中性點柜的金屬底座和外殼、出線柜、封閉母線的外殼;變壓器、發電機,高壓并聯電抗器中性點所接的消弧線圈、接地電抗器、電阻器或者變壓器等的接地端子;110kV及以上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支架上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箱式變壓器的金屬箱體;直接接地的變壓器中性點;GIS的接地端子;避雷針、避雷器、避雷線等的接地端子。
3.1.2對GIS接地線的要求。三相共箱式或分相式的GIS,其基座上的每一接地母線應該采用分設其兩端的接地線,并與變電站的接地網相連接,接地線應和GIS室內環形接地母線連接。接地母線較長時,其中部宜另加接地線,并連接至接地網。接地線與GIS接地母線采用螺栓連接式,并應采取防腐措施。在主控室、配電室和35kV及以下變電站的屋頂上,當裝設直擊雷保護裝置時,若屋頂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則將其焊接成網狀接地;若為金屬屋頂或者屋頂上有金屬結構,則將金屬部分接地;若結構為非導電的屋頂,則采用避雷帶保護。該避雷帶的網格為8-10m,每隔10-20m設引下線接地。上述接地引下線與主接地網連接,應在連接處加裝集中接地裝置。
3.2接地施工在現行設計中,一般將基礎鋼筋作為自然接地體,用40×4的鍍鋅扁鋼將其連通,并施行總等電位聯結。這樣進行處理,接地電阻很小,一般容易達到設計要求。在施工中應當注意,應在室外合適位置預留接地連接板,做法可以參考國家標準圖《接地裝置安裝》(030501-4)。①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m。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5m,當受地方限制時可適當減小。②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m。接地體應遠離由于磚窯、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10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100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3.5mm。在腐蝕性較強的土壤中,應采取熱鍍鋅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線應與水平接地體的截面相同。④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采用下列方法:a.采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于有效長度,有效長度應符合規定;b.接地體埋于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c.采用降阻劑。為了保證人身和設備安全及系統的正常運行,應設置電氣設備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屏蔽接地與防靜電接地,各種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裝置和等電位連接。要真正做好等電位工作,第一,必須要消化被保護設備的技術資料;第二,要因地制宜的實施雷電防護等電位問題;第三,必須認真學習雷電防護標準;第四要認真總結自己和他人的經驗。
- 上一篇:地稅局三個圍繞工作匯報
- 下一篇:市委五化提升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