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電網企業管理風險研究
時間:2022-04-13 10:20:10
導語:“互聯網+”下電網企業管理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互聯網+”相關新技術及應用的不斷普及和推廣,電網企業也在不斷改進管理方式,開拓業務領域,思考發展路徑。電網企業在承擔對用戶數據及自身核心信息安全責任的同時,還必須在新環境新形勢下,借助新技術新模式,盡可能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促進及時的信息共享,以及維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為此,詳細分析電網企業所面臨的新環境新形勢,并結合現行管理模式思考相關風險、提出具體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電網企業;管理;風險
1、前言
“互聯網+”環境下,電網企業的運營模式從專業分割的傳統模式向橫向貫通的兩化融合模式轉變,電網企業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由互相分隔向有所關聯轉變。電網企業面臨著全新的內外部形勢條件,也必然面臨著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營銷模式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嚴峻挑戰。對這些變化和挑戰本身及其所帶來的影響進行系統、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對管理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2、“互聯網+”下的相關環境形勢分析
2.1“互聯網+”的概念和內涵
根據百度百科,“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是互聯網+環境下最核心的新技術領域,互聯互通是相關新技術應用最顯著的外在表現。
2.2電網企業相關環境形勢分析
1)外部環境?!盎ヂ摼W+”并不是憑空冒出的概念,它是技術和理念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對相關發展方向的自然總結。如智慧城市理念2010年即由IBM提出,現在則成為“互聯網+”行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目前我們已經能夠看到部分成果,包括不同行政部門或單位間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向公眾開放,提供互動可能的公共新型服務平臺等。對企業來說,面對由互聯網發展引發的渠道、商業模式、產業鏈條等方面的變化,亟需轉變思路、創新求變,在更大范圍和領域內思考資源整合路徑,通過協同、共享、跨界、聯動等謀求更具效能的共贏可能,通過新技術、新理念的應用邁向更具顛覆性的創新發展。對個人來說,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發展不但對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也為其參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途徑和模式不斷提供更大可能。2)內部環境。國家電網公司于2009年首次提出的“智能電網計劃”提出,要以堅強網架為基礎,以通信信息平臺為支撐,以智能控制為手段,實現“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融合,實現堅強可靠、經濟高效、清潔環保、透明開放、友好互動。這一計劃為楊楓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綜合服務中心調研咨詢中心210024電網企業適應“互聯網+”環境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從內部管理到對外服務總體發展方向正如《“十三五”數據中國建設下智能電網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上下卷)》指出的那樣:“智能電網是一個完整的信息架構和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對電力客戶、電力資產、電力運營的持續監視,利用‘隨需應變’的信息提高電網公司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電網可靠性和服務水平。”“全球能源互聯網”“能源互聯網”等領域相關實踐也將踐行“互聯網+”相關理念,實現能源、電力領域的商業模式、業務拓展、服務方式等方面的創新。
3、電網企業現行管理模式及所面臨的風險
3.1電網企業現行管理模式
1)主營業務運營模式。電網企業主營業務的傳統管理以規劃、建設、調控、運檢、營銷等的專業劃分管理為主,各專業上下游之間按業務流程需求進行必要的溝通,下游業務對上游業務具有一定的監督功能,上游業務對下游業務具有一定的約束功能。國家電網公司自2010年開始推動的“三集五大”2變革,通過三中心及“五位一體”建設促進各專業間的協同,另外通過ERP、營配調一體化等信息系統,以及資產全壽命周期、內控等管理體系加強專業間的信息溝通和跨專業信息應用。電網企業運營模式總體上從專業分割的傳統模式向橫向貫通的兩化融合模式轉變。2)內外信息互動情況。國家電網公司目前采取內外部信息之間互相隔離的方式來最大程度地保障信息安全,隨著移動終端功能的不斷豐富及相關應用的廣泛普及,已成熟應用微信應用、手機app等方式向用戶推送信息,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內外信息互聯。隨著大數據技術逐漸成熟,公司也正局部嘗試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的融合應用。電網企業在內外互動方面總體表現為內部信息與外部信息由互相分隔向有所關聯轉變。3)創新管理情況。電網企業創新管理與國家總體管理模式相吻合,從評價類別上主要分為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群眾性創新三類,主要創新活動依托專業部門這樣的專業組織機構條線進行,與“互聯網+”開放互聯的特性形式不夠吻合。
3.2“互聯網+”環境下電網企業面臨的管理風險
1)組織適應風險。國家電網公司組織模式的“三集五大”變革主要是適應公司集團化運營、集約化發展、精益化、標準化,以及扁平化的需求而開展的。面對“互聯網+”的新環境形勢,考慮“全球能源互聯網”及“能源互聯網”的發展,以及配售放開等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存在組織適應性風險,需要結合電力流、信息流、業務流的具體變化進行相應調整。2)信息效率風險?!盎ヂ摼W+”環境下信息存在量大、傳輸快、相互聯通的顯著特點,尤其是云計算的發展,對企業數據存儲、應用模式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目前的內外網相互阻隔、內外信息相互阻隔的具體管理模式需要進行優化完善,以保障信息傳輸及應用效率。3)適度創新風險?!盎ヂ摼W+”環境下企業需要創新驅動,但過度創新則會損害企業利益,破壞企業自身優勢,影響成熟體系效率。而創新不足,如創新缺少高度和頂層設計、創新量多質低或員工抵觸創新等,則會導致企業逐漸落后,無法在新環境形勢下占據領先優勢。因此創新需要適度和有效引導。
4、電網企業的應對策略建議
4.1加強相關問題的戰略性研究
電網企業需要提前研究和準備,緊跟內外環境形勢變化,就相關風險和問題開展深入的戰略性研究,并及時將研究成果進行應用,推動企業及時調整變化,并引導企業創新方向。
4.2注重創新的系統性
適應環境發展趨勢的重要途徑就是創新求變。電網企業要培養員工具備系統性思考和設計創新的意識和態度,并從制度和文化建設上加以保護和推動,從創新管理的組織、模式上加以保障和促進,使得全局一盤棋的氛圍得以形成,并使得頂層設計成為創新流程的必經路徑。
4.3重視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鼓勵創新并不是鼓勵盲目創新,因為任何創新都需要付出代價,包括資金、人力、秩序和文化影響等。對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合理的審查和選擇,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抑制不符合戰略發展方向的行為。
5、結語
“互聯網+”環境下電網企業作為大型央企,轉變發展方式面臨更大的壓力,而應對挑戰的重要方式就是創新發展。通過分析,可以認識到,在新環境形勢及現有管理形式下,電網企業發展存在組織適應風險、信息效率風險,以及適度創新風險。為了更好地抑制風險、解決問題,有必要加強戰略性研究,以及強化對創新的引導、管理,以推動電網企業以較小的代價完成發展方式的轉變。
作者:楊楓 單位: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綜合服務中心調研咨詢中心
參考文獻
[1]季偉.信息化環境下供電企業風險管理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4,17:173.
[2]張榮乾,譚忠富,王成文,侯勇.供電企業風險指標體系及多級風險評估模型[J].電力學報,2006,02:123-127+142.
[3]唐月娥.企業信息化內控與風險管理初探[J].財經界(學術版),2011,12:131-132.
- 上一篇: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論文
- 下一篇: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