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的運用
時間:2022-04-20 11:06:38
導語: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受孕時滿34歲或者生產第一胎時年滿35歲的婦女即為高齡產婦[1]。高齡產婦的滯產率高于非高齡產婦,同時產程也會延長,羊膜早破、妊高癥、早產等是高齡產婦的高危病癥,會對孕產婦和胎兒的身體健康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我院在高齡產婦的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高齡產婦100例,產婦年齡34-41歲,平均年齡(37.6±2.2)歲;排除肝腎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心肺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產婦。將全部產婦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例,兩組產婦在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產婦給予產科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產婦給予護理風險管理,具體的風險管理內容如下:①風險識別:對產婦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對其心理狀況、合并癥進行了解,讓產婦能對分娩充滿信心,對產婦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進行了解,讓產婦的配合程度得以提升,除此之外還需要對護理人員的經驗和資質進行考察。②風險衡量:綜合評定和衡量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在科室內部進行分析和討論,對護理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風險管理知識進行學習,讓護理人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讓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提高,提高產婦的差錯防范意識和安全教育。③風險防范:組織護理人員定期對風險知識進行學習,并詳細告知產婦相關的風險知識,讓產婦的風險防范意識得到有效提升,讓產婦掌握產后并發癥的相關解決方法,對高齡產婦的心理特征進行重點分析,護理人員要加強和產婦的交流溝通,讓產婦的不良情緒得以緩解,讓產婦保持穩定的情緒,讓產婦能主動配合臨床治療和護理,讓護理人員、患者的抗風險能力提高。組建風險管理小組,對責任進行明確,并定時進行討論,讓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提高,實現微笑服務和耐心服務。1.3臨床觀察指標:對兩組產婦的難產發生率、早產發生率以及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統計。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產婦的難產發生率、早產發生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2.0%(6/50)、14.0%(7/50)和2.0%(1/50);對照組產婦的難產發生率、早產發生率和風險事件發生率分別為26.0%(13/50)、28.0%(14/50)和12.0%(6/50)。實驗組產婦的各項臨床觀察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產婦,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討論高齡產婦作為分娩的特殊人群,在各種因素和身體狀況的影響下,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婦身體和胎兒,妊娠風險較多[2]。臨床研究發現在產婦護理工作中應用科學的護理管理能對產婦和胎兒的預后進行有效改善,安全性較高。護理風險管理作為有效的管理程序之一,能綜合分析潛在和現存的一系列風險,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從而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低,讓產婦的分娩費用減少,同時還能讓分娩安全性增加[3]。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產婦的早產發生率、難產發生率以及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產婦,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明,風險管理能讓難產、早產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降低,并讓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低[4-5]。總之,在高齡產婦的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讓早產和難產發生率降低,同時讓產婦住院期間的風險事件發生率降低,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作者:吳靜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寶泉嶺管理局中心醫院
參考文獻
[1]劉迎春.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2):429-431.
[2]胡惠榮.風險管理在產房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5):83-84.
[3]任善華.護理風險管理在產科病區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108-109.
[4]張小芳.試論風險管理在高齡產婦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21(08).
[5]賈高麗.優質護理在高齡產婦中的應用[J].醫藥前沿,2014,07:276-277.
- 上一篇:財務治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 下一篇:校園一卡通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