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優質護理風險管理探析
時間:2022-06-09 11:25:18
導語:門診優質護理風險管理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風險管理方案應用于門診優質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600例作為研究組,隨機選擇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60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實施常規門診護理服務,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方案。觀察對比兩組風險事件、投放情況的發生率,以及門診護理人員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結果研究組護理風險、投訴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0.17%、0.33%,低于對照組1.33%、1.50%(P<0.05)。研究組業務能力評分為(93.50±5.52)分,高于對照組(82.50±5.40)分(P<0.05)。結論風險管理方案在門診優質護理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推廣。
[關鍵詞]風險管理方案;門診;優質護理;效果
門診是醫院接待患者的重要窗口,其服務質量可以直接影響醫院在社會中的形象。然而,由于門診具有病種繁雜、患者流動性大、服務項目多、藥物種類多等特點,現有門診往往存在護理力量薄弱、護理風險事件頻發等情況,繼而無法有效保證患者的就醫質量[1]。目前,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預防門診護理工作中的風險因素,保證患者的就醫安全與質量已成為護理學者研究的重點。風險管理方案是一種新型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其目的是降低患者就醫過程中的護理風險系數,完善門診優質護理內容。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在門診應用了風險管理方案,收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600例作為研究組,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年齡18~78歲,平均(48.5±5.3)歲;其中內科300例,外科155例,婦科145例。隨機選擇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60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18例,女282例;年齡18~78歲,平均(49.5±5.2)歲;其中內科300例,外科150例,婦科15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及就診科目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根據《門診護士服務標準與規范》與《門診護士工作標準》[2]中的相關內容實施常規門診護理服務,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方案,具體內容如下。(1)門診護理風險分析:通過對2015年護理風險事件給予回顧,分析其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同時結合相關文獻,總結出門診護理風險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①管理體系問題:醫院主要采取科室負責制,其現狀為“小門診、大病房”,缺少門診護理管理的領導者;②合作問題:醫院各部門與門診間均具有密切的合作關系,而門診護理崗位與各部門的默契度直接影響工作質量與效率;③護理崗位職責與崗位設置:護理崗位設置不明確,門診護理人員僅重視日常護理工作,而忽視了風險排查、健康教育、護患溝通等內容;④業務能力:由于門診護理工作十分繁忙,護理人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的機會較少,這使其缺少對業務知識的掌握能力,繼而無法保證各項護理操作的規范性,且主動服務意識也相對缺失。(2)門診護理風險干預對策。①組建風險管理團隊:由護理部牽頭組建門診護理風險管理團隊,組長為總護士長,科室護士長為小組長,其他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為組員。門診護理風險小組每月進行1次現場指標,每日進行1次護理風險排查,主要內容包括:設備管理、藥物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環境設施安全性、隱患排除等,針對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及時上報組長進行協調與處理。②協調多方合作:與后勤部、醫務科、安全工作處等相關部門聯系,制定統一標準,充分利用電子屏播放門診護理安全注意事項,并加設咨詢臺、分診臺便于患者就診;與信息中心開展短信與網上預約,縮短患者排隊與等候的時間;及時通報就診順序,緩解患者急躁與焦慮狀態;針對工作日就醫高峰期,可加設導診人員與志愿者開展流動咨詢服務;各科室與樓層均設備安保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演習;③重點環節管理:根據門診崗位工作特點分析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同時結合醫院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工作流程,例如:門診無菌用物交接規劃化流程、患者信息核查流程等;④每月組織1次門診護理人員培訓工作,內容包括:消毒隔離、法律法規、急救能力、溝通技巧、風險事件分析等;各科室每2周進行1次專業技術培訓。護理部每季度對門診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業務能力進行1次考核,并與獎懲制度掛鉤;⑤門診護理團隊的執行力與向心力:合理分析門診護理人員的資源分配情況,并與相關科室聯手優化人資建設。同時,通過定期開展護士座談會、門診護士QQ群、及時總結優質護理范例等方式,不斷強化門診護理團隊的執行力與向心力。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風險事件及投訴情況的發生率。②通過考核問卷與技術考核實踐對比兩組患者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考核問卷滿分為60分,包括:設備管理、藥物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環境設施安全性、隱患排除等。技術考核實踐滿分為40分,主要包括門診相關護理操作能力與無菌操作技術。考核問卷與技術考核實踐成績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越佳。
1.4統計方法
研究數據通過SPSS15.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及投訴情況的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風險、投訴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0.17%、0.33%;對照組護理風險、投訴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1.33%、1.50%;研究組護理風險與投訴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兩組護理風險事件及投訴情況的發生率對比[n(%)]
2.2兩組業務能力的掌握情況對比
研究組業務能力評分為(93.50±5.52)分,對照組為(82.50±5.40)分,研究組業務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t=4.523,P<0.05)。
3討論
門診是醫院醫療服務的重要窗口,具有患者流動性較大、病種繁雜等特點,其護理危險系數較高,給護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戰[3-4]。及時分析與處理門診護理風險因素,完善業務水平,對保證門診患者就醫安全與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風險管理方案是一種新型的護理風險管理措施,它對護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優化護理質量[5-6]。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在門診應用了風險管理方案,結果發現,研究組護理風險、投訴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為0.17%、0.33%,低于對照組1.33%、1.50%(P<0.05)。可見,通過正確分析門診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針對風險事件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從完善各項制度、建立團隊、提高護理人員綜合業務能力、建立獎懲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協調多方合作、重點環節管理、強化門診護理團隊的執行力與向心力等方面著手,有效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降低投訴率,這與其他研究結論相同[7-8]。同時,研究組業務能力評分為(93.50±5.52)分,高于對照組(82.50±5.40)分(P<0.05)。風險管理方案中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有效提高了其業務能力,為提高門診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方案在門診優質護理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適于推廣。
作者:周瀾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5701廠醫院門診科
[參考文獻]
[1]劉會民,張永進,陳曙峰.風險管理在我院門診調劑管理中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藥房,2014,20(13):1189-1192.
[2]王云,韓英.門診輸液室護理風險管理對防范不良事件的作用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4,16(11):51-52.
[3]闞寧.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22(22):62-63.
[4]謝少波.風險管理在門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5(21):106-107.
[5]陶寶英,朱紫英.護理風險管理在門診高危患者就診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30(23):2149-2151.
[6]朱海燕.風險管理對門診輸液患者輸液安全與滿意度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18(20):26-28.
[7]黃燕玲.風險管理在醫院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32(12):73-74.
[8]夏亞萍.婦產科門診手術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6,25(14):149-151.
- 上一篇:石油天然氣行業風險管理論文
- 下一篇:港口機械設備維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