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質量改進與婦科護理風險管理探討

時間:2022-09-30 10:30:10

導語:持續質量改進與婦科護理風險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持續質量改進與婦科護理風險管理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運用持續質量優化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篩選出本科室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婦科患者50例,將其設定為對照組;然后篩選出本科室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婦科患者50例,將其設定為實驗組。本院從2019年開始在婦科護理工作中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對比兩組患者的風險護理管理質量、心理彈性、護理風險概率等。結果干預后,實驗組的風險護理管理質量、心理彈性、護理風險概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對比顯著(P<0.05)。結論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模式的臨床效果顯著,不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抗壓力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控制不良反應率。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婦科;護理風險管理

在婦科護理工作中,風險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則會引起醫療紛爭或風險事件。護理風險管理需要對潛在、隱匿的護理風險給予識別、評價、防范及處理,由此能夠大大降低護理風險概率,避免對患者的身心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切入點是準確地識別風險,并給予全面防范與控制。在婦科護理工作中,風險在不同的環節中,所以必須要對不同環節實施管理與防控。對此,本文以100例相關患者為研究對象,著重探討了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篩選出本科室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婦科患者50例,將其設定為對照組,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1.13±2.07歲,護士11名。然后篩選出本科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婦科患者50例,將其設定為實驗組,年齡23~44歲,平均年齡32.07±1.34歲,護士10名。對比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實驗已得到醫院倫理組委會的審批,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通過臨床檢查已確定患者疾病類型屬于婦科疾病范圍,第一次來院接受檢查者;②患者的年齡≤45歲。排除標準:①合并腫瘤、免疫功能低下者;②合并嚴重心肝腎等疾病者;③合并精神異常或認知能力低下者。

1.2方法

對照組選擇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選擇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具體內容包括:①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責任護士、護理人員等,加強婦科護理風險的全方位管理。②整理問題。對之前婦科護理風險給予整理、分析,對應的風險包括排班制度不靈活、交接班工作對接不到位、患者由于個人原因出現跌倒或滑脫、護理文書書寫潦草、忽視患者隱私維護、護理人員工作不認真、沒有嚴格遵循查房制度、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等。③通過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進行整理,然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應對策略。首先,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不但要重視白班管理,而且還要加強夜班護理工作的全面管理,增設二線防護,若是在高峰期需要適量增加值班護理人員,每日安排1名機動人員,以便于能夠更好地解決突發事件及問題[1]。其次,嚴格遵循交接班管理制度,對交接班內容給予規范化管理,保障書面、口頭等交接及時、完整,明確相應的責任。再次,對患者蘊藏的風險給予評價,例如高齡、滑倒、藥物過敏、情緒波動等,結合評估結果制作清晰的警示牌,粘貼在患者病房、走廊、衛生間等,并且還需要加強對手術患者、老年患者、幼兒患者、精神異常患者、認知障礙患者的關注,確保24h內不間斷陪護;做好病房環境管理工作,確保地面干燥,第一時間清理積水;為患者提供防滑鞋,增設洗手間扶手等,增強患者的安全風險意識等。再者,加強護理文書的規范化管理,確保內容清晰、完整,每日定期抽查病歷,對書寫不達標者加強培訓與指導;同時,護理人員需要認真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確保在日常工作中增強責任意識與法律意識。最后,注重對患者隱私保護,在護理過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隱私,避免患者出現逆反或排斥心理等,同時,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內心需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促使患者的抗壓力能力不斷提升;另外,還需要對護理人員的心理狀態進行全面掌握,畢竟護理人員每天承受著很大的工作壓力,其精神狀態必然會對護理工作質量帶來極大影響,所以,若要為患者創設一個溫馨、核心的就醫氛圍,必須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心理管理。④質量持續改進。利用定期整理、分析護理風險,以便于對護理計劃的實際落實進行不斷優化與改進,持續增強臨床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風險護理管理質量(風險評估質量、風險防范質量、風險處理質量)、心理彈性、護理風險概率等。①風險評估質量、風險防范質量、風險處理質量的滿分各是100分,分值愈大,代表著風險護理管理質量愈好。②護理風險主要包括:感染、出血、死亡等。③心理彈性評估是通過本院自制的抗壓力調查量表進行評價,其包括三個因子: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各5分,分值愈大說明患者的心理彈性愈好,抗壓力能力愈強。

1.4統計學方法

以上數據均通過SPSS26.0軟件展開研究,正態計量指標按照均數±標準差(x±s)進行分析,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實施x2檢驗。P<0.05,則說明差異顯著。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護理風險管理質量

實驗組的護理風險管理質量的各個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對比兩組的心理彈性(抑郁)變化

在護理前,兩組的心理彈性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在護理后,實驗組的心理彈性指標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對比兩組的護理風險概率

實驗組的護理風險概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護理模式不能迎合人們多元化的需求,甚至會引起一些護理風險及安全隱患。所以,扭轉傳統的護理管理理念,尋找一個全新的護理模式極其關鍵。持續質量改進屬于一個先進、全新、高效的質量管理機制,其能夠逐步增強臨床護理質量,為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提高臨床滿意度等發揮積極作用[2-4]。具體內容包括:①創建持續質量改進服務小組;②對婦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整理與分析,以便于對其實施針對性護理管理,增強患者的心理素質。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在婦科護理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有利于增強護理風險管理質量,不但能夠對患者增強預后質量帶來積極影響,而且能夠彰顯出醫院以患為本的護理理念,能夠實現患者與醫院的利益最大化,逐步實現護理工作的安全性與有效性[5-7]。并且,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能夠結合患者的內心需求對其干預與護理,逐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對護理人員的專業要求、臨床經驗等要求較高,這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地接受專業知識培訓與實踐,促使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并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與專業修養[8]。對此,在當前的醫院護理管理工作中,持續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已經備受重視,且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不斷的推廣與優化。根據本文的臨床研究能夠看出:經過干預,實驗組心理彈性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實驗組的護理風險概率顯著小于對照組,由此來看,質量持續改進模式有利于增強患者的風險評估質量、風險防范質量、風險處理質量等。綜上所述,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將持續質量改進模式應用到實際護理工作中,能夠加強對患者的風險評估質量,并逐步加強護理風險防范與處理,這對于降低風險概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增強護理質量等具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楚小紅.標識管理在婦產科病房護理持續質量改進中的應用分析[J].健康養生,2019,7(7):4.

[2]孫穎,朱偉.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優質護理服務管理中的實踐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50):171.

[3]敖丹.優質護理干預在核醫學ECT檢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健康大視野,2020,28(14):167.

[4]徐英.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2):2-3.

[5]許傳娟,鐘麗.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2):76-77.

[6]劉耀芃,阮艷超,楊昕麗,等.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0,26(S1):148-149.

[7]馮惠芹.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優質護理服務管理中的實踐效果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0,37(3):38-39.

[8]顏景花.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20,15(2):110-111.

作者:盛宇蘭 徐雪 曹海燕 單位:無錫市江陰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