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工作探討

時間:2022-08-24 09:48:10

導語: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工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工作探討

摘要:本文分析了河道管理的意義,并對如何做好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進行探討,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分析

1河道管理的重要意義

在人類環境中,水屬于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要素,同時是工農業進行生產活動必需的資源。良好的水環境有利于增加城市的魅力,塑造城市的形象。現今,許多城市認識到城市環境也是城市競爭力的一種體現。我國城市數量繁多,城市人口十分密集,公共設施較為集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城市、交通運輸樞紐和老工業基地。一些城市位于江河湖畔或者海濱,地勢比較低。一般依靠堤防進行保護,避免受到風暴潮和洪澇災害的威脅。近些年來,各個地區對城市河道管理給予重視,領導群眾進行了許多的堤防建設和河道治理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河道管理的水平,增加了抗洪減災的水平。但總的來講,河道防洪除澇的能力還有待提升,許多城市河道環境面貌比較差,河道水系還沒有形成。因此,開展大規模的城市河道管理工作,確保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工作的落實,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2樹立河道規范化管理理念

在城市河道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建立河道規范化管理的理念,城市整體規劃與江河治理的規劃中應該列入河道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和措施,建立起城市河道近期和中期以及長期的管理目標,提高河道的規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河道的利用效率,并且通過樹立城市河道規范化的管理理念,突出河道的長效管理工作,提高河道水質,保障水資源的使用效率,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河道防洪的規范化管理

在城市河道中,防洪規范化管理屬于城市河道規范化管理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進行河道防洪的規范化管理,應該把河道防洪堤防建設作為核心,在防洪施工設施中,堤防屬于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河道防洪體系中一個主要的部分。進行堤防管理工作,應該堅持突出重點,兼顧次要的原則,按照保護對象的實際情況和重要性,進行相應的統籌規劃工作,處理好河道堤防的管理體系,確定城市的防洪標準,城市防洪標準一般有下面三種的類型,一種是參考實測、調查某一次實際發生的歷史洪水,將其作為城市的防洪標準。使用這種方法,有著簡單易懂、效益高的優點,但這種標準不夠明確,和實測、調查時間長短、實際洪水狀況相關。還有將可能的最大洪水作為城市的防洪標準。這種防洪標準一般使用在特別重要的城市或者特別重要的保護對象。再者,使用洪水的出現頻率和重現期作為城市的防洪標準。在我國許多的城市防洪部門中,都使用這種方法。雖然這種方法較為抽象,并且在出現一次特大的洪水后,數據會出現變化,但是,使用這種方法,能夠明確城市防洪的安全程度與風險的大小。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洪標準,落實城市河道防洪的規范化管理。

4河道整治的規范化管理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加快城市河道的整治建設工作,加強灘地和河道的規范化管理工作,禁止無節制的圍墾灘地。部署城市發展的具體環境要求,對河道進行整治,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落實城市河道管理工作。對河道進行規范化整治,應該使用裁彎取直、河道清淤、清除違章建筑、擴寬河道、改建與拆除阻水礙洪地段等措施。優化設計河道的行洪斷面,增加城市河道的行洪能力。對于一些危害堤防安全性的河段,應該使用防護的措施。為了有效維護堤防的安全性和河道河勢的穩定,對于一些淤泥沉積比較嚴重、卡口阻水的河道位置,應該進行清淤、擴卡施工。聯系城市的洪峰特點與城市建設現代化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河道整治工作。為了使河道兩岸的綠化、美化能夠相互結合,應該根據嚴格的標準規劃,進行相應的管理工作,避免后續出現問題,增加河道治理的難度和投資。應該把河道的整治工作納進到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范圍中,與此同時,進行新的規劃和設計。聯系城市綠化項目和水務管理項目的要求,進行全面的有效的治理。對于復雜河道存在的整治問題,應該加強對于河道規劃與河道治理的研究調查,通過使用河道泄洪口,確保納潮、泄洪等暢通。灘地開發與治理應該和河道治理工作相互結合,確保滿足河口的排澇、泄洪、納潮、輸沙要求。應該把灘地的開發治理納進河口的綜合治理規劃工作中,確定河口治導線是納潮、行洪的外沿控制線,應該嚴格遵循各項資源的開發標準,確保航道和航槽的穩定。堅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治理的原則。

5河道水質規范化管理

在進行河道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改善現今河道水資源的使用情況,確保城市用水的潔凈,保證城市的用水環境,使城市供應水能夠達到潔凈的標準,飲用水需要符合相關要求,有效提高城市的供水水質。伴隨城市的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改善的過程中,對于飲用水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要求不僅僅體現在城市供水的保障率方面,同時也體現在河道供水的水質方面。除了對河道水質進行控制,落實規范化管理外,還應該對輸配水的體系進行全過程的水質控制,提高對于城市河道水質的監控水平,形成一個完善的水質檢測網絡。不斷加強城市河道的供水管理,避免水質出現污染。開展科學技術方面的研究。完善河道水質的處理工藝,提高處理的水平。提高河道的供水水質,確保供水水質的綜合合格率能夠滿足標準要求,滿足人們安全用水的要求。提高水務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思想道德意識,使河道水質管理能夠不斷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6河道護岸的規范化管理

在河岸中,岸和岸壁起到保持穩定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碼頭。進行護岸或者岸壁整治線的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和城市的發展現狀與總體規劃相互適應,還應該聯系河道整治和城市防洪的要求,使河道河岸具有良好的排泄洪水的能力。一般按照河流的水文、地質、地形等條件與河道變化規律、泄洪需要,擬定較為理想的河槽,確保河槽寬度與平面形態能夠滿足泄洪的要求,又可以滿足河床演變的規律,確保河道護岸的規范化管理。

7制定河道規范化管理的預案體系

有關單位應該制定河道安全的規范化管理體系,在制定規范化管理預案的過程中,應該按照災害風險程度,制定有效的防災措施,將災害出現的損失降到最低。在進行河道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制定好突發情況應急預案,建立起河道管理的規范化應急預案,落實相應的河道管理責任制度,明確應急預案的領導人員和組織人員,指揮部門的設置情況。領導人員應該親自到現場,有利于在第一時間發現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在河道規范化管理的應急預案中,應該對各個部門職責進行有效的劃分,要求各個有關部門應該明確自身的責任,協調好每個部門之間的關系,避免出現工作職能的交叉和重復,確保應急工作能夠順利有效的開展,各個部門應該明確分工,確保工作的落實。需要消防部門、水務部門、公安部門、市政部門、衛生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進行協調配合。建立起長期有效的監測系統,在其中,應該包含排污情況、水質情況、泥沙情況、河道淤泥、水位情況、水流情況、天氣情況、堤防情況、閘口情況等。在河道管理規范化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有效落實各項工作。建立好相應的后勤保障體系,通過建立良好的后勤保障體系,能夠確保河道規范化管理應急工作的落實。還應該建立規范化管理的應急預案檔案。對河道歷年管理的情況,數據信息整理情況,都需要建立對應的資料庫,這樣在發生突發情況的時候,能夠做到有據可查。對于一些突發的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使用最合適的方案,對突發的重大事件進行解決。做好人員和財產的救援工作,確保人員的安全,并且保障國家財產安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損失。確保人員能夠順利疏散,運用臨時場所,降低防疫救災的危險程度。

8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河道工程規范化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按照河道工程管理要求進行相應的操作,加強對河道整治工程、河道防洪工程、水質治理工程、河道護岸工程的規范化管理,提高河道工程的效益,促進河道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磊 單位:信陽市內河管理辦公室

參考文獻

[1]滑偉,滑端科.河道工程規范化管理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治淮,2015(03):33~34.

[2]鐘鳴輝.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編制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水利,2013(06):40~42.

[3]趙連新.關于河道規范化管理的探討[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0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