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農機管理創新
時間:2022-01-23 09:13:37
導語:試議農機管理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農機農藝相融合
農機農藝相融合,是以保護性耕作技術和小麥寬幅精量播種技術為依托,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深入農戶專題解決困憂糧食作物的農機作業與農藝相融合的難題。同時,與農機科研單位和生產廠家搞好協作關系,結合現代種植結構,提高新式農機具適應性,形成與農藝相配套的機械作業鏈條。另外,與農業種植專家相配合,改變粗放落后的傳統種植習慣,適應新式農機具的作業要求,提高農作物整體效益。此外,還應做好以玉米晚收與小麥晚播新技術和小麥病蟲害的機械化綜合防控,農作物收獲,秸桿還田等環節機械化為內容的試點改革。
2、惠及民生、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
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政策性強、工作量大,環節多,操作難度大,農機部門作為政府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主要職能部門,為把好事做好,有利于農機發展,實現政府放心,群眾滿意的目標,實行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主管科室具體分工負責。嚴格執行國務院“三個嚴禁”、農業部“三個絕不,八個不得”和省“21”條規定,嚴格遵守《廉政風險防控實施方案》的要求,規范操作程序,全力保障補貼政策的實施落到實處,制定了“教育、制度、監督、改革、糾風、懲治”并重的“六位一體”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了履職有標準,教育有載體,預警有措施,監督有責任,問責有依據的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在工作過程中嚴格把握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信息公開這個著力點,加強補貼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覆蓋全程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使補貼工作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具體化、確保農機補貼政策惠及民生,推進農機化工作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創新發展。
3、落實責任創建“平安農機”
按照“農機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緊緊圍繞“保平安,促發展”這個主題,把打造“平安農機”作為建設平安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以提高農機“三率”為重點,以創建平安農機示范鎮,示范村、示范戶為載體,強化農機安全意識,扎實推進平安農機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形成“政府主導、農機主抓、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農機安全管理新格局。在具體抓平安農機工作中,還應成立由分管領導牽頭,農機管理執法人員,鄉鎮農機站、派出所、交管所,村干部和村農機安全協管員參加的創建平安農機工作小組。結合本地農機安全生產的特點,制定《實施意見》,明確創建工作的指導思想,階段性目標,工作職責,圍繞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等,還應與安監、公安、交通等部門建立執法協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分工,共同做好重點時段,重點地段,重點農機具的安全生產檢查,形成良好的長效管理機制。與鄉鎮農機站配合,深入到各鄉鎮、村、作業場所,逐村逐戶進行摸底排查,將人員、機械、安全監理情況統一錄入微機,實行“一機一卡,一村一賬”網絡化管理,在實行安全監理區域化管理的基礎上,成立農機安全監理稽查大隊,完善農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建立24小時值班制度,關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各鄉鎮加大對無牌行駛,無證駕駛,未檢未審拖拉機及駕駛人違章行為的治理力度,對不服從管理的,下達處罰書及整改通知,并將稽查結果建立臺賬,定期向各鄉鎮通報,加大農機安全排查力度。切實做到科學規劃、科學管理、分步實施、不留隱患,全面提升農機安全監管水平,杜絕農機安全事故的發生,為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平安環境。
單位:劉楊付善學單位:科技與企業雜志社山東省汶上縣農機局
- 上一篇: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調研報告
- 下一篇: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