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12-08 09:22:30

導語: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對國內外典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在校企合作機制、教學資源、和課程設置等方面提出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全方位探析人才培養對策,并創新性的提出“工學交叉,協作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我國現有酒店人才培養方式和校企合作方式有一定的理論借鑒意義。

關鍵詞: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酒店業的發展愈加迅速,由于酒店業勞動密集的行業特性,在酒店人才的培養上,高素質酒店專業人員的需求越來越高,學校成為培養酒店專業人才的基地,校企雙方共同完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計對培養優秀酒店人才至關重要,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對高校培育酒店專業人才和酒店行業發展乃至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典型模式對比分析

國內的酒店管理專業正蓬勃發展,辦學規模在世界遙遙領先,但由于起步晚,相較國際一些高水平院校還有一定差距。國外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我國去借鑒和學習,如美國的“合作教育”、德國的“雙元制”、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等。在各國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中選取兩種較成功的模式進行對比分析,這兩種模式是“洛桑模式”和“康奈爾模式”;洛桑模式是位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形成的一種高水平的培養國際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洛桑學院獲得中國教育部和美國教育部共同承認的酒店管理學位。該模式已經被視為世界較成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康奈爾模式同樣是獲得國際認可的一種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康奈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創立于1922年,其同時設立酒店管理研究生和博士生學位是世界首創。康奈爾模式著重在學校、酒店和科研單位三方之間的緊密結合,教學和生產實踐之間、實踐和科研單位之間、學校和科研單位之間相互緊密結合,康奈爾模式是“產學研”相結合最典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模式上兩種模式都主張學以致用,同時將學校和酒店的公共資源合二為一,合理利用,酒店既是學生實踐實習的場地,也是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教學活動和課程設計根據學生實習狀況可及時更正。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也是兩種模式共有的特點,教師即是學校的老師同時也有酒店的背景,課堂傳授的內容與當下最新酒店管理理念保持一致。迄今國內幾種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應用較廣泛的是訂單式、校企合作模式、工學交替模式等。其中校企合作式是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合力建設,學校在酒店得到資金支持的同時為酒店培養高素質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學校和企業利益共享。訂單式是學校和酒店依據各自培養目標制定用人合同,借助酒店真實的環境為學校節約大量經費支出,優秀畢業生經過培訓進入酒店工作,訂單式較國內其他培養模式定位更準確,成為現今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對國內外幾個典型培養模式進行對比,可以找出現階段國內培養模式的欠缺之處。

二、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校企間協調不夠。學校和酒店是培養酒店專業人才過程中兩個重要的角色,發展至今,雙方合作機制不夠完善,注重酒店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不重視培育實習生職業素養,缺乏人性化,學生雖然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但職業素養欠缺。學校和企業的合作相較過程更注重形式,淺層面的將實習生送入酒店,未經過酒店專業人士和行業管理者的全面培訓,為了“培養人才”而培養人才,校方沒有深層面的就課程內容、雙方教學目的和培養對象上和酒店展開探討,同時企業出于提高知名度和盈利的目的沒有就培養目標、培養對象上和校方進行深入溝通和探討。雙方在實習過程中銜接不夠嚴密,學校課堂教學未能與酒店專業技能實訓進行嚴密結合。校企合作也因酒店員工高流動性的特點受影響,學生為了快速完成實習任務以至于實習質量降低。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引導、推動和協調的作用,學校和企業的協調運行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積極推動,注重合作質量和過程,學校、企業、政府三方積極合力推動產學研合作進程。(二)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校企合作中多以學校的培養目標為主,企業需全力配合和執行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現實中,雙方合作機制并不完善,一方面,酒店還是主要以經營效益為主,只是淺層面的培訓學生,并未全面性的對學生展開培育指導工作,學生是一名未轉正的實習員工,這種合作方式下雙方雖然有資金、酒店基礎設施上的合作,卻忽視了學校是要培育高技能水平和高職業素養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學校和酒店培養對象的著眼點各不相同,學校是著眼于實習生的就業問題,而企業只想培訓出擁有一項專業技能的酒店儲備人員,而非“專業人才”。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存在培養對象定位不準、課程設計不合理、實訓設施不配套的問題。隨著酒店業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的不斷革新,多數酒店都面對著人才缺乏的難題,并認識到酒店之間的競爭早已從“硬件”競爭轉變為“軟件”競爭,而”軟”件”競爭也是人才需求上的競爭。(三)師資力量不夠及課程體系不完善。學校擁有一支職業技能強、實踐經驗豐富和高職業素養的“雙師型”隊伍對校企合作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高校教師大多沒有真實豐富的實踐經歷,教學方式較傳統,重理論知識,輕實踐經驗,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全方位的結合,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無法適應當下培養人才的要求和目的。教師沒有經過酒店的專業技能培訓,不能結合酒店實際為學生做好職業訓導,也就不能培育出符合學校培養目標的專業人才。酒店課程設計沒有緊跟時代,專業課程設置與行業需求不符。課程設計與開發并未遵循酒店業發展規律,未根據當下酒店行業需求準確進行人才定位和科學制定課程體系和內容。課程體系的建立需要企業全程參與,再根據實際效果進行調整和改變,酒店行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行業,學校課程需要適時更新,才能培養出職業技能水平過硬同時有高職業素養的專業酒店人才。(四)忽視學生需求學生是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培育核心,校企雙方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及時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學習實踐情況,在校企合作中過于重視職業技能和服務理念方面,忽視了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提升。校企雙方應多關注學生的職業興趣,并加以引導,多傾聽學生的需求,使培養計劃更加人性化,培養出符合酒店業發展需求,并兼具酒店服務、管理、營銷能力及相應工作的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同時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國際化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策探析

(一)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實訓基地。“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將課堂理論學習、學校的科研成果和企業的經營管理、培訓相結合,并吸取國際酒店的成功管理經驗,各方轉變角色,積極促進合作和實訓管理。建立起以酒店行業為背景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基礎設備和現實酒店環境保持一致,即是真實的酒店,也是實景課堂,學校和企業深層次結合,將理論知識、研究成果與酒店實踐相結合,再通過實訓基地傳遞給學生,旨在培養出既有專業的管理和服務技能也有著較高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全面發展的酒店專業人才。(二)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建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將酒店行業、企業和學校研究機構多層次、全方位的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人才培養報告制度中,使學校、企業、行業都成為評價主體,發揮多方監督監控作用。創建立體的評價體系,使學生能適時與各方溝通,評價不再是終結性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課程體系從理論與實踐分離轉變為理論與實踐結合,重技能的同時注重職業素養的提升。學校和酒店共同參與評價,邀請酒店專家開展講座、報告,向學生輸送成功的國際酒店知識。創建人才培養質量報告制度,實施以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三方參與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將企業滿意度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形成相互銜接的多元評價機制。(三)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高校教師不僅要學習與時俱進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非常豐富的酒店實踐經驗,并適時更新酒店經營管理理念。因此,創設雙師型隊伍至關重要。首先教師去酒店實踐積累最新的酒店服務、管理實踐經驗,結合人才培養計劃為學生輸送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其次將管理觀念與實際教學在課程和教學評價過程中進行有效結合,以使學校和企業做到高度配合。加強教師酒店專業管理、服務技能的培訓,及時充實關于酒店專業最新管理理念、服務設施等最新動向,經過實際訓練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加強雙師型隊伍教學和科研能力,通過輪崗培訓營造終身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四)構建“工學交叉,協作培養”模式。“工學交叉,協作培養”模式是由政府主導,酒店業專家、專業骨干教師和行業領軍人物共同建設。與“工學交替”不同,工學交叉是多方合作,實踐中完善理論,理論學習中提升實踐能力,在提高專業技術能力的同時完善理論知識,加強校企合作,形成基于“雙贏”的緊密的實習基地,這種新模式為實訓主導型課程改革和推進以就業為導向的相關教學改革提供硬件保障。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使學校和企業在實習過程中共同進行管理培養,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考核。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充分發揮雙方作用,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真實教學實訓場所,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基本職業技能。

四、結語

為了使國內現下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改善和發展,為了使學生在更成熟的校企合作機制下鍛煉,需總結國外培養模式的成功所在,總結出國內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之處,在政府、酒店行業、學校、學生和教師等幾個層面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校企合作機制是雙方需要共同配合和支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實習基地是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雖然國內有這樣的例子,仍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直至建立一個完善、成熟的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劉學英.校企合作視角下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中南大學,2014.

[2]牟青.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析[D].山東大學,2013.

[3]彭宜佳,閏秦勤.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三課堂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08).

[4]薛珠.酒店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低碳旅游理念[J].度假旅游,2018(10).

[5]龐蓮榮,劉坤章.轉型發展背景下提升酒店管理人才培養質量的路徑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8(07).

作者:武傳表 王海靜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