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區管理體制論文

時間:2022-01-20 03:45:54

導語:灌區管理體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灌區管理體制論文

一、管理體制改革的思考

㈠解放思想,逐步實現水利產業向市場經濟轉變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興修水利是治國安邦的百年大計。水利建設的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灌區工農業生產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壯大,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影響效益的發揮;防洪標準和抗旱能力逐年降低,干旱仍然是主要災害;水利建設投入不足、水費征收越來越困難,不能足額征收;社會經濟效益不顯著,自身財務效益低,工資難以保證;受長期計劃經濟束縛,行業經營單一,缺乏活力。因此,在新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要解放思想,打破長期束縛水利產業發展的計劃經濟體制,把思想觀念轉移到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上來,把水利產業納入市場機制,建立具有活力和生機的水利經濟新體制。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鞏固與發展、興利與除害結合,治理與開發、建設與管理、服務與經營并重,逐步壯大水利基礎產業,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高效、優質、全面的服務。㈡改革投資體系,拓寬籌資渠道改革投資體系,拓寬籌資渠道,是水利產業改革的關鍵。“水利為社會,社會辦水利”必須依靠社會的力量,籌措資金,建立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資體系。搶抓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目前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向中西部轉移,要抓住國家投資開發大西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省級財政投資,壯大灌區實力,同時多方籌措地方投資進行工程建設。水利產業有它的特殊性,要按照社會公益型、有償服務型和生產經營型三種不同的水利產業類型,確定不同的投資方式。對于防洪和灌溉等公益型工程,應走國家無償投資和社會受益對象集資相結合的路子,從單純治理服務型向開發經營型發展,合股開發、合股經營、拍賣經營。中型灌溉工程、支渠以上以國家投資為主,田間配套工程和小型灌溉工程實行投資分攤,誰受益、誰負擔。鄉鎮企業供水、水電等生產經營性工程,實行有償貸款、自籌、股份制等為主的多種形式的集資辦法。㈢建立水利固定資產良性經營管理體制水利固定資產是水利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水利走向市場的物質條件,必須加強對水利固定資產的經營管理。經營管理的目的是固定資產增值和保值,制止水利固定資產流失、損壞或被無償轉移。首先,要對水利工程進行加固改造,使其達到應有的效益;其次,要轉變思想觀念,由過去單純管理型轉向管理、開發、經營型,由單純為農業服務轉向為全社會服務、變無償服務為有償服務、變確定性水費收取為適應市場變化的動態性水費收取,拓寬管理的內涵,把管理、服務、經營結合起來,努力建立建設、管理、開發、經營、服務融為一體的一體化經營機制,壯大水利產業,辦成真正的水利經濟實體。㈣改革價格體系,合理收取各項費用價格是市場經濟的核心,水費是水管單位的經濟來源,古浪河灌區水利工程基本上是為農業服務的,農業效益較低,影響灌區的水利建設。扭轉這種現象的根本出路是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依法收費的法制管理體系。在搞好灌區續建配套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大灌區水價改革力度。

二、運行機制改革的思考

㈠全面實行合同化管理,調整運行機制管理處根據下設單位性質和職能職責,按照現有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在實行定崗、定員、定責的基礎上,推行全員聘用制,所有人員競爭上崗,建立單位自主用人,個人自由擇業,以合同為紐帶的用人機制。單位、個人都簽訂相應的責任合同,實行基礎工資、崗位工資與績效工資相結合的工資分配制度。㈡明確經費渠道,嚴格定崗定編,推行管養分離管養分離,就是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合理招聘、競爭上崗,在定編定崗的情況下,減員分流,以改增效。將管理處從單一的服務型轉變為管理經營型,積極推行“千分制”崗位目標考核責任制,以工資為突破口,每人每月拿出工資總額的10%,按“千分制”考核等級發放,若全年累積得到3個三等考核成績者,不得享受年終獎金。這樣,既增強了干部職工的危機感和責任感,調動了積極性,明確了責任權利,又可以使干部職工的收入與實績直接掛鉤,扼制人浮于事的被動局面。同時,在管理工作中實行“四包一定”,即包工程管理、包水費計收、包供水管理、包維修養護,人人定崗,責任到人,不斷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水利工程的安全運行。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為分流富裕人員開辟新的崗位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爭創效益,增收節支,一定要從長遠利益出發,本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互惠互利的原則,采取集體入股與個人入股相結合,個人集一點,單位補一點的辦法,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為減員增效創造一定的條件。㈣提高用水透明度,吸收用水戶參與灌區管理,逐步建立節水型社會借鑒其他各縣區成功經驗,進一步推行用水戶協會的管理模式,定期或不定期向用水戶協會通報灌區上游來水量、灌區需水量、水量調配等情況;在灌溉供水和水費征收環節中實行水票制和“兩卡一證”(灌溉用水明白卡、水費收繳明白卡、水權證)的管理方式,以提高灌溉用水透明度。灌區管理處將根據協會內各用水戶水權證限定的用水控制指標和定額管理指標以及當年來水量預測,審核用水計劃,并負責將水量分配到支渠分水口,下達用水戶協會;斗渠水量由“用水戶協會”負責協調分配;水費由“用水戶協會”負責收取后上交管理處統一購買水票。斗渠管理及維修由“用水戶協會”負責,實行工程維護“一事一議”的參與式管理機制,增強用水戶在灌區管理上的“主人翁”責任感,使灌區的灌溉管理運行機制更為規范,以解決長期以來工程建設與后期維修養護脫節的問題。

作者:曾魁單位:甘肅省古浪縣古浪河系水利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