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管理體制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11-22 11:18:04
導語:科研管理體制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數據信息網絡化逐漸成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科研管理體制需要借助信息化技術進行創新,從而有效實現與時代背景完美匹配。文章詳細分析了科研管理制度變遷,認為當前我國科研管理體制存在著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科技進步要求、市場經營環節薄弱、科研數據治理存在缺位及信息安全意識亟待加強等方面的問題,并從加強科技管理創新力度、提升市場運營能力以及豐富科研信息安全觀念三個方面提出了科研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關鍵詞:科研管理體制;信息化建設;創新
一、科研管理制度變遷
科研管理部門在科研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不單單要考量制度環境,同時也要注重社會整體發展環境,分析過去制度對于當前制度制定所產生的影響。不管是科研管理機構還是科研人員,理想的科研環境是受到自身精神層面科研理想而不斷激發出來的內在動力,為了實現自身價值而開展的科研活動。可是,因為我國科研人員普遍收入較低,國家整體經濟水平較弱,因此科研制度當中,物質獎勵依然是主要的獎勵形式。而并不是依靠榮譽、聲譽等獎勵手段。因此,制定、完善科研制度,要將重點集中在獎勵范圍以及標準的制定上,保證制定出來的制度能夠滿足高校以及科研人員的真實情況,同時又尊重客觀的規律。我國因為高校中產學研機制不夠健全,導致科研成果轉化率相對較低。從某種意義上看,科研工作者科研成果成為了一種公共品。科研成果作為一種知識產權,產出的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成本以及時間,可是復制以及模仿的成本卻相對較低。這導致了科研工作者科研動力不足,因此要制定出詳細的激勵制度,提升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國家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夠出來更多成果推動經濟的發展,學校則希望科研工作者能夠出更多成果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學校同樣希望科研工作者可以出更多科研成果,從而申報更多的碩士點與博士點。因此,國家以及高效管理部門會制定出不同層次的科研機制。在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高校科研工作的特征也會不同,一成不變的科研機制無法長時間激勵科研工作者。
二、科研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目前,科研管理體制無法滿足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以及科技進步的基本要求,很多方面成為了科技創新的阻礙因素。(一)管理模式不能滿足科技進步要求。我國科研管理體制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現象,采用的是學校、院系、教研室的科研管理機制。這種機制對資源共享以及學科融合不利,科研機構缺少一定的凝聚機制,難以對科技隊伍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群體優勢以及學科優勢,也難以滿足將產品研發作為核心,多學科聯合攻關的要求。此外,這種科層式的管理形式,過分注重自下而上以及按章辦事的權威等級關系,導致了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之間產生了登記明顯、主次對立的關系,院系也因為缺少科技管理自主權進而喪失了主動性。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完成科研項目的主要標志是成果鑒定以及,這在某種意義上化忽視了成果轉化以及知識產權管理,導致了高校當中存在論文多、專利少等不利于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技創新的局面。(二)市場經營環節薄弱。首先,科研工作者自身的成果轉化觀念不強。研究科研項目應用技術領域的時候,通常關注于學術含量,忽視了科研成果轉化本身的可行性,將科員成果轉化成產品和在市場中需求、定位以及飽和度等相關問題。在大數據時代,科研及開發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國科研工作者過分關注于學術,忽視了市場,深刻的認識到了產學研一體化的意義所在,缺少對于科研數據市場的關注。其次,科研管理本身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沒有能夠達到既定的期望值。科研機構通常會委托第三方完成成果轉化。比如,科技孵化器企業,這類科研中介部門,將收集到的科研數據全部外包給數據公司,這種運作形式使得市場產品和科研機構之間聯系不足,顯著的降低了科研成果轉化率。比如,部分高校通常嘗試利用校辦企業的形式實現科研成果轉化,可是機制不夠成熟,效果不好,反而會產生體制性問題。(三)科研數據治理存在缺位。我國科研管理數據治理依然在探索時期,所表現出的問題為:首先,跨部門、跨學科以及跨系統的橫向協同機制不夠通暢,科研數據的共享度較低。此外,很多機構還沒有成立專門數據管理機構,造成了科研數據的治理不足,或者是治理的效果不足,即便是對行業數據標準進行了詳細規定,也沒有傳遞到中基層,產生數據割據以及信息孤島現象。其次,治理技術稍顯不足,所引進的國外技術無法融合不同類型的中文數據格式,少數機構能夠自主研發技術,但是也只能夠供個人以及本單位使用。最后,科研管理大數據理論欠缺,管理決策朝著社會化以及群體化的層面發展,這種綜合化的管理理論以及實踐研究不夠充分。此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態勢日益加強,部分科技企業研發部門專門設置了CIO用于數據管理,預防科研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數據問題,按照全國科研管理整體情況來看,很多地方部門中依然沒有成立專業的數據管理部門以及職位。(四)信息安全意識亟待加強。h科研管理中所形成的數據涉及到科研計劃以及相關成果的保密性、知識產權與科研人員信息等。科研管理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覆蓋了從科研計劃到科研成果,從科研項目人員的相關信息一直到知識產權安全保密,參與科研評價專家組的相關審核信息。這些內容都牽涉到組織、個人以及國家的利益,從過去所形成的部分科學越軌行為以及科研泄密事件看,我國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安全意識亟待提升,具體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第一、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識。圍繞著項目資料以及科研成果所產生的泄密問題,本來應該從保密期限以及機制上規避事故的產生,可是資料、文件以及樣品在泄露給國外諸多不應知悉者以后,充分表明了科研管理信息安全預防的意識需要提升。第二、法律意識不足。我國科研管理工作者對于國家所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不確定自身所應該肩負的職責,導致科研泄漏事件的產生;不了解科研人員權益保護,形成了科研成果糾紛。第三、群體安全意識不高。群體安全意識能夠確保信息安全。科研工作者為了個人利益,將項目階段性成果泄漏他人的做法,體現出了我國科研管理工作安全意識不強。
三、科研管理體制創新策略
(一)加強科技管理創新力度。首先,科研管理人員要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科研主體要滿足科研工作者創新空間。對于這種投入相對較高的創新性工作,要加強市場以及資金支持,保證科研創新活動的有序運轉,所以科研管理人員要嘗試充分引導科研主體積極的參與市場經濟,確保科研成果能夠得到高效轉化。其次,這種創新互動模式需要科研管理人員具備科研管理的創新性理念,在全面掌握科學研究活動本身的學科特征、發展階段和客觀環境的前提下,將深化理解科研創新風險以及機遇作為基礎。因此,要充分調動科研管理人員以及科研人員積極性,大力培養管理人員自身的創新意識,產生良性循環,最終形成高效的管理方式。(二)提升市場運營能力。我國科研管理人員不僅要在科研規劃上關注學科的前沿領域,同時也要具備市場意識。科研數據產生特定規模數據資產要管理平臺加以實現,先保證科研數據規模集中,然后產生科研管理數據資產。首先,執行層以及協調層按照既定目標,對科研體系當中的內部資源進行協調,制定管理政策,明確科技專項,加強科技管理創新,為科技研發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與技術支持,構建決策以及咨詢機制,完善評級制度,保證科技健康發展。其次,我國科研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要保持一致,市場化管理作為科研管理的集中體現,要尊重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通過將科研項目成果管理引入市場,發揮傳播效果,實現科研管理工作橋梁作用。在科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下,將我國經濟政策作為根本導向所制定的市場化政策,推動科研成果逐漸的轉變為生產力,實現完整的循環路徑。(三)強化科研信息安全理念。首先,科研主體對于自身的科研數據需要做出風險評估。大數據本身有著特定的倫理風險以及技術風險,使用大數據技術能夠保證科技研究活動的利益以及安全意識共存。大數據背景下,科研主體是科研信息防護的安全以及責任主體,更加有必要把信息安全意識置于首位。其次,按照科研信息特征有效嵌入多層面風險管理理念。《網絡安全法》出臺,提供了信息安全防護的有效路徑,科研主體能夠以此為基礎針對特定領域提出信息防護思路。最后,科研工作者作為科研數據的制作者與生產者,是科研信息的主要接觸人群,需要提升信息安全意識,這是信息時代背景下科研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的數據素養能力,實現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楊麗君,王俊生,阿榮,李士珍.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科研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48).
[2]馮翠,羅海榮,陳應柳,吳長付,付廣青,馮亞明.農業科研院所“四位一體”科研管理模式探索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8(05).
[3]祿競.論科研管理體制對科研效率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8(29).
[4]鄧天桃.中美高校科研管理的差異及其對我國高校科研管理的啟示[J].西部素質教育,2018(14).
[5]張有龍,付金元,耿智廣,徐小洲,趙瑛瑛.基層農業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08).
[6]王曉紅,杜松懷,許朝輝,等.淺析高校二級學院科研體制創新建設與管理———以某研究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16(11).
作者:周舒毅 單位:武漢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 上一篇:學校核心素養教學管理改革探究
- 下一篇:高職實驗室建設管理體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