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分析
時間:2022-01-27 10:55:20
導語:工會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會固定資產是工會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組織正常運轉、為職工服務、開展活動的基礎。當前在工會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購輕管”現象,工會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益和使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新《工會會計制度》的實施,如何真正管理好工會固定資產,提升工會固定資產使用質效成為各級工會財務部門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
加強工會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有助于新舊《工會會計制度》的有序銜接。新《工會會計制度》改變了工會原有固定資產的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能更清晰、更合理地反映工會固定資產現狀,有助于提高工會固定資產的管理質量和使用效率。有助于優化工會固定資產的配置。在原制度下,工會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隨著時間的推移,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存在偏差。加強工會固定資產的管理,可以避免資產價值高估、虛估,報廢無用的固定資產,可以使工會固定資產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有助于規范工會固定資產的定義。根據新制度對于固定資產的定義,將工會固定資產進行重新劃分:對持有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開展業務活動或其他活動需要,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1000元至1500元)以上,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資形態或者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年限超過1年(不含)的大批同類物資進行固定資產登記管理,有助于規范固定資產核算范圍。
工會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工會系統對會計核算內容的不斷完善和規范,會計信息質量得到提升。但在工會固定資產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在固定資產管理的認識上有偏差。一是部分人員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比較重視固定資產采購,只在購置時加以重視,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流程購置固定資產。購置后就不再關注其后期管理和使用,清查盤點不及時和不到位,一年甚至多年不進行盤點,存在“重錢輕物”現象。二是部分領導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明確專職人員管理固定資產。目前,工會財務部門負責賬面資金管理,辦公室兼職負責實物管理,存在彼此職能交叉不清現象,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應付了事。三是固定資產的變動、使用、領用等沒有相關規章制度,隨意性較大,人員變動時,存在交接不及時和“新官不理舊賬”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造成固定資產流失、毀損等。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上不規范。一是欠缺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規章制度。單位本身沒有制定適合自身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也沒有根據財政部門要求,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能劃分,申請固定資產時,隨用隨申請,管理固定資產時,沒有具體的專職人員,責任劃分不清晰,這就使得固定資產在管理上容易出現推諉現象,規避責任。二是制度缺失導致在使用、購買、報廢固定資產時,缺少系統的管控模式,無據可依,無章可循。三是缺乏相應的監管約束機制,固定資產在領用、發出、變更時缺乏嚴格的登記審批手續,也缺少定期的盤點,從而容易導致固定資產流失。在固定資產使用的效率上待提升。一是工會資金具有獨立性,不屬于財政預算范圍,這就導致工會在購置與處置固定資產時具有隨意性,缺乏財政預算的監督,對固定資產購置的成本往往不加重視,使用效率和評價機制也易被忽略。二是固定資產購置因缺乏計劃性,導致部分固定資產閑置,有時有些專用固定資產購置后,沒有配備相應的專職人員,導致人員流動后新人不會使用而棄置倉庫,使得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三是缺少固定資產后續的維護,固定資產管理不善,導致固定資產損耗率加大,降低使用壽命,造成資源浪費和不必要的損失。在固定資產信息化建設上缺實效。一是工會固定資產登記依舊采用手寫賬簿方式進行登記,每次盤點需要拿著賬簿一一核對,費時費力,還不能做到精準盤點。二是財務軟件和固定資產軟件不并軌,財政的固定資產盤點軟件是獨立于工會財務軟件之外,無法確保賬上的固定資產價值與財政資產軟件價值相對應。兩個體系,信息不透明,缺乏共享機制,加大了固定資產賬實、賬賬比對的困難,不能精細化管理固定資產,從而大大降低了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三是固定資產變更、調劑無法實現動態實時跟蹤,導致賬簿和固定資產難以對應,換了一個人可能就無法找到相應的固定資產。
加強工會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為進一步強化固定資產使用效果,就必須提高對工會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優化單位內控制度,加快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進程,建立科學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思想認識再提高,固定資產管理要做到三個“強化”。一是執行意識再強化。一方面要對固定資產的購置嚴格把關,要結合實際需要、年度預算、績效評價統籌考慮,落實政府采購制度和工會采購管理辦法,在固定資產購置上按計劃執行不走樣。另一方面要對采購后的固定資產嚴格管理,及時登記、維護、清查、盤點,在后續管理上求實效。二是管理意識再強化。成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或者由專人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明確歸口部門、責任人以及職責任務,誰管理、誰負責,采用首問責任制,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等現象。三是程序意識再強化。由于工會固定資產的登記、領用、審批比較隨意,這就導致各部門認為無需制訂固定資產申領計劃,隨用隨取成為普遍現象。因此需要進一步明確固定資產領用流程、完善審批手續。對無計劃的領用不予審批,采用固定的時間進行統一申報、統一分配,可以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增強各部門對固定資產使用重要性的認識。制度管理再壓實,固定資產管理要做到三個“完善”。一是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和內控制度。各部門和財務部門要及時溝通,根據政府采購管理規定,完善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及時準確編制本單位的固定資產采購預算、采購計劃,做到有據可依,有序購置。同時要明確責任部門,劃分清楚辦公室和資產管理部的職責范圍,財務管賬、辦公室管物,杜絕推諉扯皮現象。二是完善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制度。對在賬固定資產做好管理,統一登記造冊,對固定資產的審批、登記、劃轉、調撥等明確相應的規定和程序,將管理工作做在平時,有助于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三是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盤點、清查,建立臺賬,實行精細化管理,對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及時查清原因,按規定處置。動態管控全過程,固定資產管理做到三個“統一”。一是統一資產登記方式。為提高固定資產登記效率,減少人工量,變手寫賬簿登記為統一系統卡片登記,并增加二維碼,通過掃描二維碼來清查和盤點,可以及時準確知道每一個固定資產的詳細信息。二是統一資產登記系統。由于財務做賬系統與固定資產系統不共享,采取統一固定資產和財務做賬系統的方式,財務管財務系統,辦公室管固定資產系統,將財務系統的卡片登記與固定資產的登記實現一體化、一個系統、一個數據庫,彼此共享、轉換并且相互制約,既可以實現賬賬、賬實相符,又可以及時有效形成固定資產的相關分析報告。三是統一動態跟蹤流程。將固定資產的增加、申請、調撥、劃轉等審批程序融入系統,對產生的固定資產變動情況進行及時更新,以確保賬實相符,提高工會固定資產監管質效。
作者:馮彥銘
- 上一篇:商業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的對策
- 下一篇:行政事業單位新會計制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