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管網企業環境監管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20 10:08:08
導語:入管網企業環境監管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管網廢水超標的原因,并根據當前工作的實際情況,從提升重點入管網涉水企業技防能力著手,提出若干監管對策,探索破解入管網企業的環境監管難題。
關鍵詞:入管網企業;環境監管;問題;對策
當前,隨著基層地方政府對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逐步擴大,通過管網排水的工業企業日漸增多。在日常的環境監管中,仍有個別企業存在偷排暗排現象,加重了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負擔,特別是化工企業集中排放有毒有害污染因子,對污水處理廠的生化系統帶來致命的影響,給區域的水環境質量帶來嚴重的風險隱患。亟需采取強力措施,有效遏制違法企業偷排暗排的違法行為,保障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1管網廢水超標原因
近年來,環境監管部門持續加大了對管網廢水的巡查監管力度,但管網廢水仍時常出現超標現象,主要有以下原因:(1)管網廢水來源復雜。管網廢水來源復雜,包含工業水、生活水、畜禽廢水、餐廚廢水、雨水等,廢水來源復雜,不可控因素多,出現超標現象難以追溯污染源。(2)雨污管網底數不清。現有雨污水管網包括交通、公路部門修建的雨水管網,住建部門修建的雨污管網,還有鄉鎮政府修建的管網等,雨污水管網沒有統一的管理部門,管網分布、走向、收水范圍等底數不清。(3)執法監管能力不夠。工業企業廢水入管網后,排放方式由明渠入河改為廢水入管,排放位置由地上轉為地下,隱蔽性更強,加上管網情況復雜,造成監測、監管難度大,調查取證難度大。以現在的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難以對入管網企業實現及時、有效監管。
2對策及建議
2.1全面排查,摸清底數。(1)繪制管網走向分布圖。組織協調環保、住建、交通、公路等部門,對所有能夠排入污水處理廠的雨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綜合繪制管網走向分布圖,摸清管網位置、走向、收水范圍等基礎信息。(2)全面排查入管網污染源。對所有入管網的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對工業廢水產生環節、原水水質、處理工藝、外排情況建立臺賬,摸清底數,并將產生高濃廢水、廢液的化工、醫藥企業列入監管重點。2.2提升重點入管網企業環境監管水平。工業企業廢水需要進入管網的,必須首先與污水處理廠簽訂收集處理協議,明確入管網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取得住建部門的排水許可證。對產生高濃廢水廢液的化工、醫藥等重點企業,還要安裝計量裝置、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等技防設施。(1)雨污分流改造。生產廢水從車間收集設施到污水處理設施必須全部采取高架明管輸送,在污水管道上標明污水走向及種類。污水處理設施出口至入管網處要采用明渠,并符合規范化排污口的要求。(2)安裝計量裝置。在生產廢水車間收集池、污水處理排放口處安裝電磁流量計量裝置,對廢水進入管網量進行精確計量。(3)高濃廢水廢液收集、儲存設施改造。對產生高濃廢水、廢液的化工企業,對高濃廢水廢液收集池、循環水池、治污設施調節池等儲存設施要嚴格監管,對儲存設施明顯過大的,必須進行減容規范化改造,嚴防平時儲存,集中偷排的現象發生。廠區事故應急池不允許儲存高濃廢水、廢液。(4)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在高濃廢水廢液車間收集池、循環水池、治污設施調節池、加藥設施、事故應急池、排污口自動控制閘門、所有廠區出口等關鍵位置全部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對于環評批復不排水的企業,除以上需要安裝的位置外,在雨水控制閘門處也要安裝視頻監控。(5)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及自動控制閘門。在廢水進管網處安裝在動在線監測設施、自動控制閘門及智能遠程終端控制系統,實現控制閘門與在線監測設施聯動,廢水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時控制閘門自動關閉。2.3建立長效監管機制。(1)建立污水管網在線監控網格體系。對污水管網實行網格化管理,按照管網廢水來源和布局科學設置監測點位,在管網關鍵點位安裝在線監測設施,構建“污染源-支管網-主干管-總出口”的多節點監測監管體系,實現全時段對污水管網的自動化監測監控,迅速追根溯源,鎖定污染區域和污染企業。(2)建立完善各項監管機制。建立完善視頻監控、在線監測、控制閘門等日常管理制度,在日常視頻監控、在線數據發現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現場調查處理。建立完善管網、河道日常巡查制度,充分發揮鄉、村環境監管網格及河流河長制作用,嚴厲打擊向偷排偷倒廢水廢液的違法行為。(3)建立聯合執法打擊機制。環保、公安等部門建立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加大對污染源、管網關鍵點位的夜查、巡查、監測力度,對發現的超標排污、偷排暗排、向河道傾倒廢液等環境違法行為立案查處,涉嫌環境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責任。
通過加強入管網企業技防能力建設、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等措施,能有效實施對污水管網中工業廢水的環境監管,實現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基本保持穩定,區域水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鐘棣明.關于加強環境監察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1(25).
作者:黃小磊 張慧敏 單位:新鄉縣環境監察大隊
- 上一篇:高速公路運輸景氣指數研究
- 下一篇:國際工程稅務管理與風險控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