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機制與監管研究
時間:2022-12-15 05:43:17
導語: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機制與監管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評估并規避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意義重大。在構建白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基礎上,分析了白銀市農產品質量監管環境,提出了保障白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針對性措施。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監管環境;白銀市
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多的關注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當今社會普遍高度重視的首要問題。為了保證“舌尖上的安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需要我們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進行風險評估并對其監管機制進行研究,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1白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備受關注和爭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作為檢驗農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志本身起到一個準則作用,是保證農產品質量的客觀要求。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等部門高度重視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相關部門包括農業部、質量監管部門、風險評估機構等都在加速開展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機制的構建,建立了檢驗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測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7年,中國水產品、蔬菜產品、畜牧產品的檢測合格率分別為:96.9%、97.9%、99.7%。在2018上半年農業農村部對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7.1%。甘肅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多年來保持在98%以上,相關檢測力求在農產品質量方面有所提升,風險評估機制的開展和檢測可以更好的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1.1中國主要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2019年農產品加工行業發展情況總體穩中向好。根據2019年農業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會可知,2019年中國農產品市場運行情況總體以穩定為主,其中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大宗農產品玉米、糧食、小麥的價格穩定;二是鮮活農產品的價格先跌后漲,豬肉、禽肉、禽蛋等在上半年以跌為主,下半年呈現出上漲趨勢;三是國際市場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進一步加大,進口的產品主要為櫻桃、葡萄、柑橘、榴蓮、香蕉等。展望未來,中國的農產品價格可以做到平穩,但面臨的形勢也是復雜的,要重點關注玉米產銷形勢的新變化、國際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宏觀層面因素的傳導效應,同時還要關注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2017年9月份以來,化肥價格上漲飛速,包括磷肥、鉀肥、氮肥、復合肥,其中尿素漲幅較大。一方面說明中國農產品中各種化肥的需求量大,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農產品中農藥的含量大,未來我們亟需做好農產品投入品的管理。1.2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的設立。為了提升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2012年10月修訂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章程》的相關規定,至此中國的農業部等相關部門已建立起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會的建立,主要任務就在于為農產品質量安全評估工作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出臺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工作章程和文件。專家委員會的存在被人們認為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交流最主要的方式,肩負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維護消費者人身權益的重要保證。2011年10月,又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這之后又相繼建立了食品中化學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的食品風險監測體系等。據不完全統計,為了防范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在全國設置了有關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覆蓋的范圍包括省、市,在縣區也有相關檢測體系,風險檢測的范圍也從生產、流通和消費逐步擴大到所有環節。1.3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重難點。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主要在農產品質量方面,評估的重點主要包括對蔬菜、糧油作物、畜禽產品、果品、生鮮奶、茶葉、蜂產品、食用菌和水產品等重要的“菜籃子”和“米袋子”進行了重點評估。對這些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專項評估的目的就在于,使得這些農產品在種植、生產和儲藏運輸等各個運環節中,對可能帶入的農獸藥殘留物、重金屬、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外源添加物等污染物進行驗證評估,由此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可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突發問題進行應急評估,對那些禁限不絕的使用農獸藥、硝基呋喃、“瘦肉精”等問題進行跟蹤評估。1.4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運行機制。眾所周知,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機制是有效制約和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的一種制度,而且在國際貿易中也作為一項重要的仲裁制度來解決貿易糾紛,為了確保中國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體系的有效運行,必須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努力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中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主要是以風險評估的研究所為主導,輔之以各個地區的實驗室,這種區域性的枝干實驗室和研究所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從整體上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我們完善這一相關體系,這就需要農業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以生產基地為抓手,廣泛建立具有規模性、高標準的農產品質量風險評估點,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加強評估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人才作為一種專業人才本身就具有稀缺性,相關的人才隊伍的數量也遠遠較同行業領域的人才規模小。農業領域的評估人才年齡也相對較為年輕,其自身在農業方面的經驗和成就也相對欠缺。為了加強評估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充實和壯大評估人才隊伍,讓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強知識技能的培訓,組成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運用高質量的設備和設施更好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作出貢獻。1.5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相關體系結構。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的相關機構因其肩負著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是包括對農產品質量的風險評估、風險測量和風險檢查。以上所說的機構主要是風險評估的專家機構、風險檢查實驗室、風險評估基地,他們肩負著對農產品質量的風險評估,其檢查必須要以特定的標準對有關的農產品質量實時做出評估。1.5.1風險評估的相關程序。根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手冊的相關記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評估程序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定義:風險評估、風險交流、風險管理。在這里風險評估是風險分析體系的基礎,是對有害的農產品質量進行科學分析的依據,通過風險評估來應對風險,即確定有害物、對有害物進行定量定性分析、毒理學實驗劑量反應評估、風險定性做出量化評估。這說明風險評估是基礎,而風險應對才是最終的目的,對風險評估的理念就在于此。1.5.2風險評估的重難點。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嚴密的風險分析,主要的關鍵技術在于食品毒理學,對食品毒理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就已經區分了食物、毒物和藥物。但是對食品毒理學的研究國際上也是20世紀50年代起步的,中國則更晚。直到1994年《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一書的出版,才是真正意義上對食品毒理學研究的起點。之后通過對其修訂,再到以后出現的專著《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關鍵技術和手段才有所發展,但在研究和應用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以及對科學儀器的分析上也是研究的難點,至今仍不能很好地突破,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農產品領域的風險時有發生。
2白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環境分析
農產品質量安全所具有的自然屬性要求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不同于對其他產品的監管。因此,分析研究農產品質量問題的影響因素時,對農產品質量進行有效監管是重要前提,因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雖然各國監管的路徑不同,但也是具有一定共性的。這就是從政府監管的層面來說要對監管環境進行有效運作,就需要完善監管環境等諸多要素。2.1消費者維權意識薄弱對監管的影響。從消費者因素來說,消費者維權意識的高低對政府監管環境是一個及其重要的因素。從政府的監管范圍來看,政府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主要包括生產廠家、銷售家等賣方行為,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能夠對賣家行為起到一個限制性作用。因此,消費者的維權意識的高低直接對政府的監管效率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如果消費者有足夠的維權意識,那么就會對農產品行業起到限制性作用,這一方面能夠促進農產品市場的有序運行。反之,如果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較為薄弱或者是沒有維權意識,那么對農產品行業沒有實質性的約束,就會導致農產品領域的安全問題頻發。基于此,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對農產品行業商家的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約束性作用。2.2社會輿論對監管的影響。就社會輿論來說,對食品安全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因為社會輿論相對的會對食品安全起到一個監督作用,這就間接地影響著政府對農產品安全的監督行為。通常情況下社會輿論的聲音越大,政府監管的有效性就越強,如此便會對農產品行業起到更好的監督作用,也為政府的監管行為營造良好的環境;反之,社會輿論的聲音越小,政府監管的有效性就越弱或者是起不到監管作用,從而對農產品行業起不到約束性的作用,如此一來就會影響政府的監管行為,從而降低了政府對農產品市場監管的有效性。2.3市場信息對稱度對監管的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決定了市場信息對稱度的好壞,這直接影響著政府對農產品市場的監管條件。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必然有著良好的信息對稱度,影響著政府的監管行為。市場機制運行良好,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發生農產品問題的頻率就越低;市場機制發育不健全,市場經濟發育程度低,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就越大。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的對稱度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也是極大的,因為通常情況下消費者挑選商品基本也都是依靠經驗來選擇,難免會有局限性,不可能掌握各方面的信息,導致在挑選的過程中會把次級產品選中,發生一定的農產品危機,嚴重的可能導致市場失靈;如果消費者掌握的農產品信息越多,越是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把不合格的農產品淘汰出去,減少潛在的農產品風險。由此可見,信息對稱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市場能否發揮作用。因此,政府對農產品市場進行監管就必須把市場信息的對稱度作為一個前置性的條件。2.4行業自律水平對監管的影響。農產品行業自律水平的高低也影響著政府的監管效能,行業的自律水平主要體現在行業協會上,行業協會如果有著完善的自律組織,就會有效的促進政府監管,如果行業協會自律意識薄弱就會給政府監管帶來一定的困難。因為在農產品市場中政府的監管行為包含了所有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農產品行業的自律水平直接影響著政府的監管效率。因此為了使政府監管發揮更大的效率,需要農產行業的從業人員提高自律水平。
3結語
綜上所述,進入新時代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已經改善很多,質量安全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嚴峻、食品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加之農產品作為主要的食物源,控制好農產品領域的安全,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首要因素。因此,對農產品領域的風險評估與監管機制進行研究,能夠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為白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一個綠色通道。
[參考文獻]
[1]張星聯,楊桂玲,陳晨,等.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技術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風險檢測與評估,2016(5):
[2]陳松.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點分析與對策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3):
[3]韓娟.我國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體系研究和構建情況[N].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4):
[4]謝漢忠.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學科發展與思考[J].中國農業學報,2016(29):200-204.
作者:張薇 單位:中共白銀市委黨校
- 上一篇:污染治理設施用電監管系統探究
- 下一篇:數字出版平臺在科技期刊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