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時間:2022-03-18 08:58:42

導語:合同管理的經驗和做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同管理的經驗和做法

一、工程合同管理的特點和難點

大藤峽水利樞紐除了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工程技術復雜外,還有合同標段多的特點,僅招標項目就多達160余個,招標投標和履約管理難度大。針對大藤峽水利樞紐的特點和難點,從招標投標管理、標后履約管理、合同管理的智慧建設、動態提升等角度對建設單位的合同管理進行了探討,以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工程合同管理的經驗做法

1.招標投標管理。大藤峽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主要實施左岸廠壩、船閘和副壩工程、壩下交通橋工程,二期工程主要實施右岸廠壩工程。一期工程約100個標段,已完成主要標段的招標和實施。二期工程約60個標段,二期工程已進入主體實施階段,各項目招標工作陸續開展。自大藤峽工程開展招標工作以來,逐步形成了系統的招標工作方案,實現了招標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一是所有招標投標活動進入廣西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動接受主管部門監督。二是制定并不斷完善招標工作管理相關規定,規范內部工作程序,明確內部工作職責,組建公司內部評標專家庫。三是加強對協作單位管理,組建招標單位庫、招標控制價編制單位庫,輪流分配工作任務,并對入庫單位實行考核管理。四是對招標文件進行范本化、動態性管理,并根據國家最新法規和政策作出相應調整。五是建立健全公司內部的異議或投訴處理工作機制,積極配合主管部門開展投訴處理工作。2.標后履約管理。(1)對勘察設計人的履約管理一是實行招標設計會審制度,由公司招標辦組織公司相關部門和外部專家對勘察設計人提交的招標設計進行審核。二是實行一般設計變更審批制度,由公司總工辦組織公司相應部門對勘察設計人提交的一般設計變更文件進行變更的必要性、合規性、技術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三是嚴格按照公司與勘察設計人協商一致的出圖計劃(含依據工程建設需要調整的出圖計劃)督促勘察設計人工作進度。(2)對施工承包人的履約管理一是公司內部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對承包人履行合同的安全、質量、進度等各方面情況進行檢查、跟蹤、督促、協調。二是開展“智慧大藤峽”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建設和運用多個線上系統,提高相關工作的處理效率,同時通過數據的共享和聯動,實現動態感知、全過程監管。三是通過建立各方聯絡機制,實行生產月調度會、建設周碰頭例會、合同商務例會等制度,協調各種生產關系,促進承包人履約。四是對承包人施工資源投入、工程款專款專用、工程分包、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相關工作進行不定期專項檢查,督促承包人限期整改不合規項目。(3)對施工監理人的履約管理主要是對施工監理人的人員投入和履職情況進行監管。一是對施工監理人員實行每月考勤,督促監理人按合同約定投入監理人員。二是由公司各部門按照職責不定期分工檢查監理人落實合同約定職責的情況。(4)對設備供應商的履約管理一是委托設備制造監理人對設備供應商日常履約行為進行監管。二是派人到各制造廠家實地檢查設備制造質量、進度,對設備制造進度滯后的廠家,派人常駐制造現場督促制造進度。(5)采取多元化手段進行履約管理一是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對各標段合同各方履約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整改。二是請求上級主管部門對履約不力、整改緩慢的單位,進行約談和協調,通過壓力傳導,有效促進各方履約。3.合同管理的智慧建設。智慧建設以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為基礎,根據互聯開放要求打通進度管理、質量管理、投資管理、合同管理、物資管理、安全管理等職能管理信息邊界,在BIM和三維平臺上逐步融入灌漿監測、混凝土智能溫控、移民管理、水情測報、安全監測等系統成果,形成覆蓋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支持多項目管理職能、大數據決策分析的智能管理系統,并由項目各參建方共同使用,極大地提升了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智慧建設整體框架見圖1。具體建設內容如下:①集成并完善項目各管理職能。目前,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已整合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投資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招標與委托、采購與物資、文檔等多個功能模塊,下一步將根據大藤峽工程建設管理的實際需求對這些功能模塊進行不斷完善,打通各管理職能之間的邊界,加強各功能模塊的協同聯動作用。②系統互聯互通,統一平臺。按照大數據中心規范的數據體系和數據庫標準,重構數據結構,規范入庫,實現工程建設管理和在線監測數據的統一管理、一數一源;灌漿監測、混凝土溫度等在線監測類數據,通過物聯網平臺統一管理和提供數據服務;各管理類系統和監測類系統之間的可復用功能通過抽取集成于應用支撐平臺上;灌漿監測、混凝土智能溫控等系統不再分別提供展示功能,統一集成于三維可視化平臺上,結合BIM技術,基于統一平臺提供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③深化BIM應用水平。將灌漿監測、混凝土智能溫控等系統整合到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系統中,并與以BIM為核心的三維可視化平臺結合起來,增大BIM的信息展示量和模型更新頻率,實現BIM與工程建設全過程深度融合。④工程智慧化管理。以量化和標準化的業務數據為基礎,從工程施工安全、質量、進度、投資、環保和關鍵保障要素等角度出發,評估當前建設狀態,根據工程歷史建設信息與建設狀態的關系,分析預測未來工程建設發展趨勢,如并自動給出相應整改參考意見。4.合同管理工作動態提升。由于大藤峽水利樞紐涉及的合同項目多,故在編制各類招標投標和合同文件時根據不同類型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和模板,管理手段也有了一些固定的模式,為后續的管理工作帶來便利,但是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政策法規和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應做到及時調整更新相關內容,調整管理手段,適應形勢變化。另外根據本工程的合同履約情況,每季度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的合同執行情況及時開展過程評價和后評價工作,發現和解決參建各方在履約過程中存在的多個問題,通過總結合同履行與管理的經驗與教訓,指導后續的合同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合同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三、結論

通過不斷改進和優化合同管理工作,輔以信息化技術,大藤峽工程的合同履約情況較好,在工程安全、質量、進度、投資、環保水保等方面整體可控。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夠促進水利工程參建各方嚴格按照合同執行,規范各方履約行為。要將合同管理貫穿工程建設全過程,才能為水利工程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隨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斷探索,以及現代化管理技術特別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逐步應用和推廣,水利工程建設合同管理水平必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促進水利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單.對水利水電工程中合同管理的思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

[2]胡剛,等.水利工程建設施工合同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09(5).

[3]葛昆.淺談建設工程合同管理[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3(2).

[4]邱遠波.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合同管理工作之探討[J].企業導報,2011(2).

[5]陳霖,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合同的變更與索賠[J].人民長江,2007(4).

作者:朱鶴巖 王貴愈 羅文東 單位: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