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飯店管理教育比較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09 03:22:00

導語:中外飯店管理教育比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外飯店管理教育比較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飯店管理教育;比較分析;中外

論文摘要:通過對比歐洲及美國、日本等旅游發達國家的飯店管理教育,從飯店教育發展歷程、課程內容與實踐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國與外國在飯店管理教育上的異同,從中找出差距,并提出一些解決的思路。

1國內外飯店管理教育的發展歷程比較

從世界范圍來看,飯店管理教育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前,實用型的教育很多,這時教學很少涉及到理論;接著是20世紀70到80年代,教育機構組織和政府開始介入飯店管理教育;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飯店業也開始了蓬勃的發展,飯店管理教育形成了一個自我的體系。

1.1就國外而言,在此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比較分析

(1)歐洲飯店管理教育發展歷程。

歐洲的飯店管理教育最早起源于服務接待管理,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認為酒店經營管理者必須能勝任酒店或餐館內任何一項具體的工作,它的這種教育理念影響了歐洲飯店管理教育整整一個世紀。到了后期,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歐洲的飯店管理教育引入了美國教育的“管理”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了飯店管理教育。

(2)美國飯店管理教育發展歷程。

美國的飯店管理教育起源于康奈爾大學的酒店管理學院。在20世紀40年代后,美國飯店業發展迅速,各類培養飯店管理人才的院校迅速增長,幾乎涉及到所有的美國名牌大學。在以后的發展中,美國形成了服務管理類教育和開發管理類教育兩大類型,而飯店管理教育就成為了服務管理類的代表。如今美國飯店管理教育的特點就是滲透到名校,專業與課程設置兩極分化,同時有相關的行業協會和級別較高的學術刊物來支持,所以發展較為迅速。

(3)日本飯店管理教育發展歷程。

日本最早的飯店學校是創立于1935年的東京YMCA國際飯店專科學校,而短期大學中,創建于1963年的東洋大學短期大學飯店旅游學科最有歷史。日本最早設立旅游學科和課程的職業高中是于1980年開設了“國際飯店旅游學科”的鹿兒島縣私立域西高中。經過約三十年的發展,日本的飯店管理教育從職業高中到專科、短期大學、本科直至大學院,基本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

1.2我國的飯店管理教育發展歷程

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飯店管理教育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飯店管理教育零星的職業培訓早在20世紀50年代已存在,而正規的學校教育始于1978年。改革開放前,我國的飯店管理教育主要集中在對在職人員的培訓,這個時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針對“管理”的教育。改革開放后,許多地方和一些部委的院校先后開辦起了與飯店管理相關的專業。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各國的飯店管理教育都與本國的飯店業發展和旅游業發展密切相關,無論是在歐美、日本這些旅游與飯店業發達的國家還是在中國,教育都是在人才的需求推動下發展起來的。不同的飯店業發展特征造成了飯店管理教育的不同。

2中外飯店管理關于教學課程方面的比較

2.1國外飯店管理課程設置(以美國本科為例)

美國在飯店管理教育方面有近百年的歷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根據調查分析,國外的院校在專業上開設的課程可基本上分為三類:公共課、學科基礎課(國外稱商業課)及專業課。

(1)康奈爾酒店管理學院。該學院餐旅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以綜合、廣泛著稱。在9個領域設課150種,學生可以在康奈爾的其他6所本科院校選課。畢業學分為120,其中必修課69學分、行業具體領域課程12學分、校外任意選修課21學分。具體課程體系為——學科基礎課:40學分,占33%。;專業課:50學分,占42%;專業選修課可任選9個方向的課程;任意為21學分,占18%,包括人文、語言、社會科學、生物、物理、數學及院外任選。

(2)弗吉尼亞州立大學。公共課:36學分,占30%;專業課:6學分,占50%,包括管理、會計、財務、信息系統、餐飲經營、招待業管理等選修課;其他相關領域課程:2學分,占20%;另外,要求學生完成1300小時的實踐任務,其中1000小時的工作實踐,300小時在旅游業的管理實習。

2.2我國飯店管理課程設置(以本科為例)

我國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基礎課、主修課和選修課三大類。在主修課當中,又可以分為英語課和專業課兩種。以某旅游院校為例,以總課時3119節計算,基礎課占27%,選修課占12%,英語課占37%,專業課占25%;如果以185個學分計算的話,基礎課所占比例為28.7%,選修課占9.6%,英語課占31.9%,專業課占29.8%。當然這只是代表部分的院校,縱觀中國的院校,在飯店管理教育課程設置上的科目名稱各不相同,同時大部分課程是各個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而自行制定的。

我國與國外在課程設置上的最大區別在于我們對語言能力的強調很突出,所占比例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專業課的比例。但當大量的時間用于語言學習而非專業的時候,問題就出現了。一方面花費了大量時間,但一部分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并不沒有達到用人單位的期望;另一方面,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了語言學習上,專業知識學習落后,當然這其中有作為英語非母語國的無奈,但我們更多的是應該思考如何學習英語的同時又不放松專業的學習。

2.3課程內容的比較

(1)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招待業管理學院部分專業課內容:①招待業管理概論:對影響招待業及旅游業所有因素、規則的研究、包括旅游業的影響、招待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會計、營銷、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管理的概述。②招待業的組織行為:招待業人力資源管理及開發、重點是跨文化的行為管理。③招待業的管理會計:以會計原理為基礎、重點是財務報告、預算方法、內部控制及會計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內容。

④招待業的質量管理:主要研究質量的計劃、控制、評估、顧客研究與信息反饋、質量成本等內容。

⑤招待業營銷創新:在全球范圍的競爭環境下、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群體所需要的產品及營銷方法的創新。⑥招待業研究:研究招待業有關數據的搜集、分析、評估及決策技術。

(2)加拿大“綜合聲譽排名”靠前的幾所大學酒店管理專業課內容:①基輔大學酒店與美食經營專業:宴會管理、酒店管理、可持續旅游管理、目的地營銷、酒店和旅游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旅游和酒店教育研究、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旅游倫理研究;②瑞爾森大學酒店與旅游管理專業:酒店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營銷、旅游企業咨詢、博彩研究、酒店人力資源管理、酒店戰略管理、酒店規劃與設計。

(3)我國飯店管理專業課程內容。

我國大多數旅游院校的飯店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內容:市場營銷、飯店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飯店餐飲管理、飯店管理概論、前廳與客房管理、旅游心理學等。

比較我國與國外的飯店管理專業課程內容設置上,國外院校專業課內容設計面向不斷變化的行業發展需求。所涉及的觀念、內容都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并且很注意學生在研究方法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內容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行業指導性。我們的課程內容上有不同程度的老化,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時代變化對教學內容變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國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少,所學的內容與實際脫節,在實際的操作和工作中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專業理論的指導作用。

3中外飯店管理專業實習制度比較

3.1中國高校實習現狀

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國旅游飯店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上只安排4-8周的時間到酒店實習,實習的方式為學校統一安排。目前國內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學校在前兩年或三年加快教學進度,擠出四個月或半年時間讓學生實習。另一種情況是迫于

課時的限制,多數學校只留出2到3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實習。

現在高等院校飯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實習周期多為3-6個月,實習地點可以自己聯系,也可以學校安排。根據中國旅游飯店業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旅游學院的學生在旅游行業實習時間超過半年的占56.7%,實習時間在3-6個月之間的占32.8%。

3.2國外高校實習情況

在歐洲,部分院校有自己的實習飯店,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可以在指定的飯店進行約九周的實習;在第二年可以在其他飯店實習;最后學生在畢業之前還要進行16周的管理級實習,學生直接參與飯店的管理,實習結束后交一份至少20頁的管理實習報告。在美國,學校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行業中的實習,有的要求至少要了解酒店操作中的三個領域,以便幫助他們了解飯店的整體業務。

我國的飯店管理專業學生有3-6個月的畢業實習,但大部分院校的實習飯店并不是一家,這樣對學生的實習考評不可能統一;由于不能像美國一樣具有完善的實習體系,不能很好的控制整個實習的進度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實習期間飯店對用人的安排一般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決定,基本不提供輪崗的機會或較少人有這種機會。半年的實習時間很有可能固定在一個或兩個崗位上,降低了實習的效果,使學生失去實習積極性。

4比較中外飯店管理教育對我國飯店管理教育的啟示

(1)我國的飯店管理教育應該將理論教育和職業教育進一步結合。

(2)明確培養目標,做好培養目標設計。通過課程設計為我們的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面。

(3)加強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同時專業課方面應該體現出信息化和綜合化。

(4)發展行業協會和非贏利組織。

(5)要加強與國際院校的交流合作。

5結束語

雖然我國飯店管理教育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但是發展的前景巨大。通過對發展歷程的比較分析,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這樣才會有助于我們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才能實現更遠更高的目標。面對我國目前飯店教育的現實情況,一方面借鑒國際優秀經驗,再自身勤于總結,我國的飯店管理教育是充滿希望的。

參考文獻

[1]羅旭華.我國飯店人才鏈的失位與調整研究[J].旅游學刊,2006,9(21):5053.

[2]徐紅罡,張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較分析與啟示[J].旅游學刊,2004,(S1):2630.

[3]吳必虎,蔡利平.美國大學中的旅游研究——旅游研究向名牌大學的滲透[J].旅游學刊,2001,4(16):7377.

[4]吳必虎,黎筱筱.中國旅游專業教育發展報告[J].旅游學刊,2005,(S1):915.

[5]錢煒.中國旅游教育與培訓:進步、問題和對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3):6163.[6]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專業本科教學的比較研究[J].桂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1(11):58.

[7]莊捷.我國與國外旅游高等教育之比較[J].旅游學刊,1998,(S1):4750.